放療後的副作用怎麼緩解

放療能針對腫瘤做精準打擊,指哪打哪且沒有創傷,是目前惡性腫瘤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

所有的治療都是有副作用的,放療也不例外,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放療後的副作用。

放療是什麼

放療是利用X射線照射體內的癌變細胞,從而達到控制局部腫瘤,提高生存率的輔助治療。放療的原理很簡單,找到癌症的位置,然後通過儀器把放射性線照射到腫瘤部位,定點清除,以達到治癒腫瘤或緩解症狀的目的。

為什麼會有副作用

相對於化療,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小,屬於門診不影響生活。

但是隻要是治療都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副作用,放射線治療時候X光必須要穿透正常的皮膚組織才能到達腫瘤組織,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傷正常的皮膚表皮及皮膚基底層的細胞。

放療一般是連續性,根據病情不同醫生會建議次數。X光線的照射在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腫瘤周圍正常的皮膚產生副作用。

因為放療是局部治療,所以副作用也基本表現在腫瘤附近的局部區域。

副作用分類

一般放療的副作用有急性和慢性兩種大類型。

急性副作用在治療後的2-3周內就可能出現,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的甚至會更早。

慢性副作用在放療結束後的幾個月甚至幾年後才會發生。

急性副作用包括皮膚灼紅、皮膚破損、疲倦感、皮膚色素變深等。

慢性副作用包括:色素沉澱、乳房緊縮、皮膚乾硬、毛髮損失、血管擴張、淋巴水腫。

皮膚問題

放射線治療最容易出現的是皮膚問題,在早期皮膚就像曬傷一樣,會產生紅腫、疼痛、發癢等狀況。

如果沒有好好照護,嚴重了會出現皮膚破潰、水泡滲液、甚至感染。護理不當在後期會有色素沉著、乾硬、緊縮。

所以,在放療後患處保持乾燥,洗澡時水溫不宜太高,減少摩擦。

還要注意不能使用沐浴乳和肥皂,尤其是肥皂,它含有丹寧酸,對放療後的效果是有影響的!可以適當用些天然成分蘆薈膠塗抹患處,緩解皮膚問題。

大多的急性副作用在治療結束會消失,但是有一些副作用是永久性的。例如,放療後的患處皮膚常常有緊繃感。

我們在放療結束,皮膚紅腫、水泡、破損恢復良好後,可以對患處皮膚進行按摩。通過做術後按摩訓練,消除皮膚下的關節粘連,達到恢復原本皮膚狀態的目的。

疲倦感

感到疲憊,精神狀態總是不好,這也是放療後常見的副作用之一。

就像吃感冒藥會覺得睏倦、外科手術會切除一些正常組織、放療也會破壞正常的細胞,放療結束後疲倦感可能會持續數個星期。

這個時期要注意多多休息,保持小範圍內的運動,提高精力。

同時鼓勵參與輕微的家務勞動,幫助自己更快的回覆正常生活狀態。

食慾不振

放療期間患者胃口通常會變差,這個階段不必強調一日三餐,推薦少量+多餐的方式,不強迫進食。

進食的次數可以根據胃口來,食慾好的時候,儘可能多吃,以此來保證充足的影響攝入。

同時也要注意加強營養,飲食上做一些小調整,辛辣油膩的東西少食。

多補充一些氨基酸、蛋白質,多吃些含有維生素C、鐵的蔬菜水果,牛奶、雞蛋、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有利於機體的恢復。當然,放療期間免疫力低,生食儘量少吃或不吃。

放療期間,任何不適反應與身體情況都需要重視,千萬不可自行“開處方”,與醫生保持溝通。

大多數不良反應都是可控的,正確的康復護理,減輕放療的不良反應,還可以幫助腫瘤的治療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