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挹秀古今谈,汤溪九峰山

九峰挹秀古今谈,汤溪九峰山

阳光明媚,春天如期而至。出门旅游,九峰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那里不仅风光如画,而且只要十来块钱路费,当天即可返程。

九峰山现归属金华经济开发区,但在古代有近800年时间里则是在兰溪的版图之内。从唐咸亨五年(674)八月建县,九峰即为兰溪东南屏障。成书于北宋端拱年间(988~989)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七“兰溪”条,就明确记载:“九峰山,在县南六十里,下有中书侍郞徐安贞读书岩。”承继唐代十道图的《元丰九域志》(刊行于1081年)“两浙路·婺州”条则说:兰溪为望县,距“州西北五十五里,一十乡,有九峰山、兰溪。”当代学者陆永峰笺注贯休诗歌时也说:“九峰,山名,在今浙江兰溪市南。”贯休为晚唐最负盛名的诗僧,他的故里就在当时的兰溪县太平乡登高里,即今游埠镇寺基一带,与九峰山相距不远。咸通年间(871~874)他云游归故里小住,就曾作《寒望九峰》诗,诗云:“九朵碧芙蕖,王维图未图。层层皆有瀑,一一合吾居。雨歇如争出,霜严不例枯。世犹多事在,为尔久踌蹰。”并驻锡九峰禅寺。

九峰挹秀古今谈,汤溪九峰山

宋末元初的理学大家金履祥(1232~1303)也是兰溪本邑人,他有一首《题城南塔院》诗,诗里说:“夜窗双港月,日晓九峰云。不随人世改,千古瀫波纹。”,描述的就是他登兰溪城南同仁塔看到的实景。

元代兰溪县升为兰溪州,曾在浙西廉访史署下为吏的大画家黄公望(1269~1354)则于至正九年(1349)正月作《九峰雪霁图》,有人认为画出了兰邑九峰山雪后的神韵,时人称之为“画中逸品”。

到了明代,家住兰溪龙岩乡,自号“瀫溪渔隐”的名士胡荣(1390~1460)写了一首著名的九峰山诗:“兰谷东南峙九峰,芙蓉朵朵插晴空。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抺青云挂玉龙。”

直到明成化七年(1471),九峰一带的兰溪南境才划入新设立的汤溪县。当时汤溪县城外设兰溪、龙游、金华、遂昌四乡。由兰溪县划入的龙岩乡全境、横山乡三十三都和三十四都、太平乡的二十九都即为新设立的汤溪县兰溪乡。

到了当代,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地名普查资料,九峰山周边村落的原始居民亦大多为兰溪人,如宅口的方姓,陶寺的陶姓,厚大、陈村、白鹤殿口、油麻车的范姓,上徐的徐姓,夏家的夏姓,金家的金姓,施家的施姓,胡家的胡姓,云家的章姓,上石羊的邵姓,山卜里的应姓,里朱垄的朱姓,山塘下的陈姓等。九峰山所在地厚大乡的乡名亦由兰溪香溪范氏一族的祖训而得名。

自古而今,九峰山与兰溪就有不解之缘,兰溪人上九峰山会有一种分外亲切的感觉,而九峰山对于兰溪也是乡情难断。

九峰挹秀古今谈,汤溪九峰山

再说九峰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在八婺大地确实也是首屈一指,堪称佳绝。九峰山系括苍山余脉,远看九峰如白云缭绕中的出水芙蓉,近看则依其形状分别名为大马峰、小马峰、马钟峰、饭峰、芙蓉峰、寿桃峰、箬帽峰、牛头峰和达摩峰。达摩峰又名九峰岩,为九峰山主峰,海拔162米。九峰山峰峦错落,方圆五公里。山腰有仙洞、仙椅、仙床和兰谷、龙潭等景点。相传唐代兰溪人(今上华街道徐宅山背)徐安贞(671~743),神龙二年(706)中进士,开元六年(718)官至中书侍制。唐玄宗称之为“清才特达,雅量深沉,为德行之宗师,是文辞之雄伯”。李林甫用事,他弃官归隐九峰山,读书作诗,炼丹修身。修成正果后“能喷水飞腾日凡数次”,故人称他是“八仙”之后的“九仙”,九峰山因此又有别名为“九仙岩”,山中的读书台和“列仙洞天”的石刻即指此事。九峰山又有葛洪炼丹、达摩布道、贯休吟唱和胡公点将等传说,不一而足。山间丹涯叠翠、怪石嶙峋,清泉流泻、绿树蔽荫,四时鲜花不谢,一层层景色,目不暇接。还有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的九峰禅寺和唐代的安正书院遗存可供神游。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金华经济开发区专门建立了九峰文化研究院,九峰文化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到此一游的诸君,叹为观止之余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体验。

九峰挹秀古今谈,汤溪九峰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