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说到锅包肉这道菜,那可是著名的百年东北菜。也是东北人心里十分重要的饮食记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不变的家乡味道,总能被食物和记忆传递,连接着永恒的乡土之源...

锅包肉的起源地在哈尔滨。你提索菲亚教堂可能不是人人都知道,但是你要是提锅包肉那指定都知道,老有名了。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从小,对“雪”就有着特殊的情怀,说不出的喜爱,一直想要去哈尔滨看看。想要站在中央大街上,感受一下人来人往拿着相机拍照的游客,随处可见的冰雕雪雕,整个人与天然的大冰库浑然一体;想要在结满冰花的松花江上,亲眼目睹一番它的美;想要去人们口中常提起的中国雪乡看看;还有那些公路两旁,美的让人心醉的雾凇。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作为一座极具欧陆风情的北国名城,对与南方的孩子来说,根本难以想象,生活在零下二十几度的环境下,会是一种什么状态?但是还是阻挡不了想要去这座冰雪建造梦幻城市的心情。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对很多没去过北方的南方人来说,除了“你瞅啥?”和“削你信不?”,对东北一无所知?东北人向来以豪迈仗义、热情直爽著称,东北菜也是一样。

今天就来满足一下大家对东北菜的好奇心,聊聊这道“锅包肉”。一般菜肴都讲究色、香、味、型,但这道菜还要加个“声”。在咀嚼时,应该发出类似吃爆米花时的那种声音,咔,咔,咔,这是锅包肉酥脆的标志。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抛开精细的雕琢与修饰,东北菜用料扎实而不拘谨,浓墨重彩地将每一道菜赋予了最鲜活的灵魂。而,锅包肉就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小嘴君曾在文稿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东北妈妈的生存指南:想要孩子乖乖吃饭,先搞定一盘锅包肉!想要孩子心心念念回家,先搞定一盘锅包肉!这样一道菜,PK掉一切杀猪菜、乱炖、小鸡炖蘑菇等等...他们只能做锅包肉的配菜!可想而知,锅包肉在东北人心目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第一次了解到这道菜的时候,真的觉得很普通,卖相平平无奇!甚至曾深度怀疑,这不就是我们大家口中的糖醋里脊?这有什么特别的!许多人肯定会问?既然长得差不多,那你是选择吃锅包肉,还是糖醋里脊?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说到这,想起来一个段子,说是“你前任的现任,和现任的前任掉河里,你是选择去唱歌,还是去蹦迪”

。我反复看了几遍,只想问:前任的现任,和现任的前任,跟你有什么仇什么怨?人怎么会对陌生的同性怀有如此大的恶意啊?我只希望所有的前任都掉河里,而我伫立在河边,凝视这份安宁与祥和,缓缓端出一杯红酒:“跟往事干杯”

这又跟锅包肉和糖醋里脊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南方朋友对真正的东北锅包肉各种好奇?发现真的,许多没吃过的南方人,想象力超丰富,有的说是东北糖醋肉、有的说是酥肉、更多的认为是糖醋里脊…

当夹起一块锅包肉,袅袅的热气不断蒸腾,一口下去先是烫舌的酥脆,再然后是柔软,唇齿间甜、咸交织,在配上一碗米饭,算的上是一道上好的珍馐,让人食欲大增,不忍撂下碗筷。此时你会发现,在东北,糖醋里脊和锅包肉确实不是一回事儿。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东北锅包肉讲究的是闻起来酸爽微呛,吃起来外酥里嫩,肉用的是后鞧底板肉,挂壳用的是纯淀粉,调汁用的是白醋白糖和生抽,提味用的是葱姜胡萝卜香菜丝和蒜末,炸成的肉片壳脆肉软,装盘之后盘底不淌汤汁。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糖醋里脊做成了要闻着酸香柔和,吃着甜酸软嫩,肉用的是小里脊,挂浆要用鸡蛋清调和淀粉,调汁用番茄酱汁和白糖白醋,配色用青豆或是黄瓜略作点缀即可,炸出的里脊条蓬松软嫩,装盘不能用平盘以便收拢浓汤。

故而这俩菜无论从选材、配料、烹饪方法、卖相上均是形神相近,而实际上确实大相径庭。去过哈尔滨的朋友都知道——没有吃过锅包肉,等于没有去过哈尔滨。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一个关于百年锅包肉的故事。

光绪年间,哈尔滨是一座华洋杂居的国际化都市,中国大街(今中央大街)上随处可见欧式小洋楼和高鼻深目的外国人。作为北方重镇的府衙,哈尔滨的最高行政机构——滨江关道(俗称道台府)经常宴请外国宾客,其中以俄国人居多。(滨江即是哈尔滨)

北方的饮食偏于咸浓,外国人吃不惯,为了迎合他们喜食酸甜的口味,当时道台府的主厨郑兴文,特意将咸鲜的焦烧肉条改换口味。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郑兴文是旗人,年少时在恭亲王府学厨艺,后在京城经营饭店,配合京鲁风味,创制出一道菜——焦烧肉条,选用精瘦肉,挂硬糊,炸烹而成,外焦里嫩,咸鲜酥脆,色呈金黄。这道菜肴迅速风靡各大酒楼,成为京城名菜。郑兴文来到哈尔滨后,成为道台府首任道台杜学瀛的首席厨师。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郑兴文将焦烧肉条改成酸甜口味,把原配料的葱、姜、蒜换成水果。铁锅烧热,急火快炒,汤汁淋到锅里,浸到肉里,按照烹饪手法起名叫“锅爆肉”。可俄国人发音不标准,把“爆”读成“包”,日子久了,就变成了“锅包肉”。

再者,锅包肉选用的食材都是优质的猪里脊肉,先裹上浆炸至金黄色,然后再在炸好的肉片外浇上酸甜的芡汁。成品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酸甜可口,加上吃多不油腻的特点,很适合夏天食用以达到开胃增食欲的目的, 很受食客们的欢迎。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不吃上一口锅包肉,岂不白来?

到了今天,正宗锅包肉已经是四代传人了,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文化,并以其自身经历见证着哈尔滨的百年历史。在这百年有哭有笑,有酸有甜,有香有脆,如果你有机会去哈尔滨,一定要品尝一下正宗的锅包肉,只有尝了,那才算是不虚此行。

- END -

# 邀你互动 #

拉到最后✏️留言,开始吧!

即将要去或此刻在哈尔滨的你

会来上一份锅包肉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