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烈士英勇事跡 嵊州八旬老人要爲20位烈士立傳

2018-07-27 16:01 | 紹興日報

传承烈士英勇事迹 嵊州八旬老人要为20位烈士立传

尹芙生在查看資料

7月26日,嵊州市石璜鎮八旬老人尹芙生又蒐集到了一名烈士的資料,這樣一來,已有7名烈士的資料補全。在與石璜鎮政府有關負責人商議後,尹芙生將在“八一”建軍節來臨前,把已蒐集的烈士相關資料整理成文,存入石璜繳槍紀念館。

革命年代,與石璜鎮有關的共有20名烈士,但大多數沒有詳細資料。從今年5月份起,尹芙生決定為這些烈士立傳。

初衷:讓烈士事蹟流傳下去

尹芙生早年就讀於杭州大學政教系,回鄉後當過教師,幹過法務工作者,無論在什麼崗位,他始終醉心研究地方史。2004年,尹芙生整理、創設紅色教育基地石璜繳槍紀念館,又主動擔當起義務講解員,不厭其煩地為參觀者講述革命年代的往事。

老人說,在革命年代,石璜鎮為革命作出過不小的貢獻,與石璜有關的烈士就有20位,包括石璜籍的、犧牲在石璜的或安葬在石璜的。這20位烈士,其中17位集中安葬在石璜鎮烈士陵園,另3位的烈士墓散落各地。

尹芙生一直有個遺憾,石璜鎮的20名烈士絕大多數只有名字、犧牲時間等簡單資料,缺乏具體事蹟。今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頒佈實施,老人看到後深受啟發,決定要為這些烈士“立傳”,讓他們的英勇事蹟流傳下去。

通過種種努力,截至目前,尹芙生已蒐集到了7名烈士的詳細事蹟。

欣慰:找到烈士兄弟的後人

王大芬和王大鑒兩位烈士是兄弟,是嵊州長樂鎮人,後安葬於石璜鎮。

早先,王大芬兄弟安葬在沈村,後來遷入石璜鎮烈士陵園。尹芙生一直很奇怪,每年他去陵園掃墓,都發現王大芬兄弟墳前有祭掃痕跡,難道他們在石璜有後人?

前些日子,尹芙生又去烈士陵園,碰到一位朱村村民,與他說起此事。沒想那人竟然是知情者,說王大芬兄弟有個外甥女在朱村,叫陳霞文,估計是她吧。

說來也巧,陳霞文曾是尹芙生的學生,於是尹芙生馬上找到了她。不過,對於舅舅的事蹟,陳霞文也不是很清楚,她告訴尹芙生,她的親姐姐王次文從小過繼給小舅舅王大鑒做女兒,可能會知道。

王次文現住在寧波市海曙區,尹芙生立即給她寫信。7月16日,王次文回信,詳細講述了兩個舅舅的英雄事蹟。“王大芬11歲給地主放牛,後來參加新四軍,做通信員,給組織送信,1945年上半年犧牲於餘姚梁弄;王大鑒於1945年參加上海地下黨,上海解放前7天犧牲,由我的父親領回遺體。”

传承烈士英勇事迹 嵊州八旬老人要为20位烈士立传

王次文的回信

淵源:與烈士曾有“一面之緣”

在這20名烈士中,張恆富與尹芙生有過“一面之緣”。

張恆富原籍山東省商河縣,南下嵊州幹革命,於1949年8月6日被土匪槍殺於石璜。

那時,尹芙生只有9歲。當天上午,尹芙生與一班小夥伴在關帝廟讀書,突然聽到幾聲緊密的槍聲。“大街上已有人在打仗,你們還不趕快回去?”當時有個大人這樣對他們說。於是尹芙生和小夥伴趕緊回家,在家附近,尹芙生看到被五花大綁的張恆富,他雖然被綁著,但怒目直視土匪,毫無懼色。

“這個人真是一條好漢。”這是年幼的尹芙生對張恆富的印象,但他不知道他是何人、為何遭土匪槍殺。後來通過多種渠道瞭解,才弄清張恆富的事蹟。

早年尹芙生的舅舅曾告訴他,當天長樂區人民政府派張恆富、趙樟照、周雪增三人到石璜派糧派款,遭土匪襲擊,張恆富退到石璜江西邊的苧麻地,因手槍子彈卡殼,被土匪槍殺,三天後趙樟照等人將張恆富的遺體安葬在石璜下橋西側。

為了求證舅舅講的是否真實,並進一步瞭解張恆富的英勇事蹟,尹芙生輾轉找到了當事者之一趙樟照。“老人講的與舅舅講的基本一致。”尹芙生告訴記者,他現在已整理好了張恆富烈士的資料。

(原標題《讓烈士的英勇事蹟傳下去——嵊州八旬老人要為20位烈士立傳》,原作者陳正軍。編輯徐添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