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三大文檔之商業需求文檔(BRD)的撰寫方法與技巧

一句話精簡版BRD:在什麼樣的背景環境下去做什麼事,投入什麼樣的成本能夠獲取什麼樣的產出,面臨的風險挑戰是什麼。

另外, BRD也是需要根據不同的受眾來進行不同調整的,因為不同的對象關注的重點是不一樣的,

比如對於CEO來講,他關注的內容會更傾向於商業價值,資源分析,投入產出比等,

對於CTO,他關注的內容會更傾向於技術層,

對於COO關注的則會更傾向於運營層面,對於CFO則必須關注財務層面了。

產品經理三大文檔之商業需求文檔(BRD)的撰寫方法與技巧

網上的BRD模板很多,我就不再通篇大段的說一些大家能夠找到的東西了,

我就說一下自己之前思考的一個項目的思考全過程吧,算是臃腫版的BRD,或者說叫做前期戰略策劃與分析,

針對不同的報告對象進行適當的精簡處理,加上高大上的PPT視覺效果,便能夠產出一份BRD。

以下為正文部分,我是從大的背景環境著手開始進行思考,

確定了某一個市場之後,然後進行行業細分,

對行業內的產品模式有著一定的細分之後結合自身資源進行SWOT分析,

然後確定一個大方向作為切入點,進行初步的定位,

初步定位之後才能夠進行競品分析,

然後再結合用戶分析得出了更為精準的定位。

以下為一步步的思考過程:

一. 背景分析

產品緣由是什麼,做這款產品是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是為了盈利?

還是為了搶佔先發優勢?

還是說是出於戰略卡位的需要?

或者是為了打造品牌的知名度?

還是說大家都進入了某個領域,為了表示不能落後,我們也要進入?

不同的產品緣由會承載著不同的使命,也會有著不同程度的資源傾斜。

二. 市場分析

對要進入的市場進行思考分析,

可以從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兩個角度來看待,有哪些市場是體量巨大,尚有著未被充分滿足的需求,能挖掘出新的商機的,

有哪些是現有市場規模較小,但是增速極快的,也可能會產生新的商機,顛覆往往來源於邊緣地帶。

三. 行業現狀

對行業現有的產品模式進行分析,

行業現有的產品形態都有哪些,不同形態的產品目前的發展現狀如何,盈利模式又是怎樣的。

對於不同形態的產品,標杆產品又是什麼,市場的格局又是怎樣的,標杆產品的差異化價值又體現在哪裡。

四. 初步定位

結合行業的特點和競爭格局,

再結合企業的資源去初步確定企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以什麼樣的產品形態作為切入點。

通常情況下決定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都是由企業的優勢決定的,

比如說如果公司是技術導向型的那公司在進入技術領域的產品則會很有優勢,

既能發揮企業自身的優勢又能夠築造競爭壁壘防止競爭對手跟進,

而如果公司進入的是一個本身技術門檻不高,卻需要強大運營團隊的產品,

那公司的優勢並沒有得到發揮,劣勢卻出現的比較明顯,就容易導致產品出問題。

所以公司在研發新產品的時候不僅僅需要考慮市場需要什麼,

同時也要綜合考慮自己擅長做什麼,不擅長做什麼。

五. 競品分析

有了初步的產品定位之後,才能夠進行競品分析,

可以自定義兩個維度,利用四象限矩陣法來進行競品分析。

競品中有著構成直接競爭關係的產品,也有著只是目標用戶群體相同的間接競爭對手,還有一些潛在的競爭對手。

這裡的競品分析是分析直接競爭的競品,分析競品的主要功能,特色亮點,

當然還有競品背後的公司團隊以及資源,要避開競品的優勢,充分利用競品的劣勢所在。

競品分析重要的是分析之後產出的結論…

六. 用戶分析

對目標用戶進行分析,

通過確定目標用戶的年齡、性別、地域、職業、收入、興趣愛好等屬性,來進行分析判斷,以確定目標用戶的價值觀和使用習慣。

另外還需要深入挖掘用戶的動機與需求,只有深入瞭解了用戶的痛點、使用習慣和使用場景才可能給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七. 精確定位

經過行業分析和競品分析之後進行了初步的產品定位,再結合目標用戶分析便能夠給出更為精確的產品定位。

產品定位一定要結合用戶的需求以及自身的優勢資源,給出差異化的定位,即能夠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要給用戶一個選擇我們的產品而不是競品的理由。

如果說產品的差異化並不是很明顯的話,則需要打造爆點來啟動產品。

八. 盈利模式

結合產品的特點來看待,

行業內成熟的盈利模式都有哪些,有哪些盈利模式是可以直接借鑑的;

現階段的盈利模式是什麼,將來可能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在產品的哪些地方是可以添加盈利模式的,如何驗證盈利模式的可行性。

九. 成本與收益

對於這樣的一個產品,

需要投入什麼樣的人力、物力、財力,又能夠獲得什麼樣的收益,

對於有相同模式的產品而言,可以借鑑競爭對手的數據或者行業平均水平的數據,來充分說明項目的投入與產出。

如果說是全新的產品,則可能並沒有可借鑑的數據,此時的收益則比較難以量化,更多的則是進行定性的分析。

十. 風險與應對

風險主要分為兩部分,

內部風險與外部風險,

而應對措施則分為四種方式,分別為

規避風險、

轉移風險、

降低風險和

接受風險。

不同風險發生的幾率和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對幾率較大或者影響程度較大的風險應提前考慮到應對措施,能規避最好能夠規避,不能規避的則只能減小風險損失或者接受。

以上就是我在寫自己構思的idea中的思維架構,

希望能夠給您提供一點幫助。

對於一篇文檔,三大文檔也好,競品分析也罷,

只要能夠想清楚以下三個問題就足夠了:

1. 你寫的文檔是給誰看的;

2. 你要表達什麼內容;

3. 如何用受眾能夠接受的語言,簡潔直觀的表述你想表達的內容。

總的來說 ,

BRD文檔不要扯太多產品形態細節的東西 ;

BRD文檔目的在於獲得認可,才做具體的東西 ;

重要的是打到目的,方法是靈活的,戰術是多樣性的,結合自身情況思考問題,切勿生搬硬套,要辯證的思考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