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奶爸
我们恐慌的是自己30多岁被裁,将怎么度过?
任正非说,25-28岁年轻有活力的员工,是创新、创造的主要群体。我们已30多岁的人,痛恨这种说法,这是一种残酷的说法,却说出部分事实。
如果我们得过且过,拿着高工资不创造价值,只是对新员工,对下属指手画脚的话,那么,被淘汰之后的确会遇到转型困难的处境。
这里引发我四方面的思考:
其一,华为辞掉34岁以上员工的说法,是大大的误解,10多年前华为发起的7000人大辞职,恰是华为的创举。让34岁以上的员工,依旧背着压力前进,恰是华为的狼性一面。
大家重新应聘,讲自己的优势,讲自己未来怎么做,把大家的压力和干劲都调动起来了,那年7000多人重新竞聘,结果只有100人未能再次入职。从结果看,此后10年,华为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攻城略地,被证明这是狼性法则之一。
其二,即便是不得不离开的华为人,都不是我们所要“可怜”的人。
他们赚的钱比我们普通职员在普通公司多10倍,华为人出来找公司也太容易了,不存在没办法后续发展的问题。
其三,华为的作风只是对部分人合适,承担不了绝对服从,承担不了无时不在压力的人,最好别去。
如果你想更从容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你知道世界不仅仅是“赢”字当头。你要主动选择远离华为及类似华为的公司。并不能说离开这些公司,我们就存活不了。
现实是,大多数公司都不那么做,虽然发展得比华为差许多,但我们不能说其他人就不突出,不幸福。
其四,更深刻的反思是,如果30多岁之前我们不是因为自己的付出,我们的能力而得到回报,惩罚迟早会到来。
我们只是偶尔得到一份安逸的工作,没有培养自己的能力,做什么都太一般。那么,中年危机的确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当我们离开舒适的岗位时,当我们想着换一下环境重新工作和生活时,“35岁的你拿什么养家”,这类残酷的问题就会降临在我们身上。
不过,可以乐观地告诉你:事情总会过去的,有可能需要两年,甚至五年。
待八年、十年过去了,你终究能再次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人类的适应性是如此强大,又恰逢生在这么好的时代,不会有太大的衣食之忧。
如何走进内心,强大自我,才是我们一直的挑战。
财经作家邱恒明
华为裁员这个新闻,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职场人士的心情,很多人都兔死狐悲,成了惊弓之鸟,害怕裁员的屠刀什么时候会架到自己的脖子上来。其实大多数人,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首先,个体不代表普遍。
华为裁掉34岁或者41岁以上员工这个事,是一个个别现象,我们不能因为辞掉一名34岁的员工,就理解为所有的人过了34岁都会被辞掉。这件事任正非也站出来辟谣了,说是有人故意解读或放大,华为是提前退休,而且给了员工很好的保障机制,这个保障机制是你我都望尘莫及的。
再说回来,就算华为会这样做,并不代表所的的单位都会这样做,我们不能拿个别当普遍,身边这么多单位,34岁以上要裁员的有几个?
其次,能力是最好的王牌。
我一名同事,是全国保管行业的高级技师,他还没有从单位离职的迹象,就有很多公司想要高薪挖人。有工作能力强的人,是不惧怕离职的,能力是他的王牌,一打出去,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有什么好怕的?
真正害怕被离职的,是那种不饥饿、不上进、不离开公司的“三不”人员,不注重积累,不注重学习,甚至不愿意付出,在职场了混了十年,他们就是被公司首要裁掉的对象。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从这家公司离职之后,也很难再找到下家。
第三,公司如果想裁掉你,肯定不会拿年龄来说事。
没有哪个公司敢把这条写进制度里,如果有,你可以拿劳动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来获得经济补偿,一告一个准。
35岁的职场人,工作十年,经验、人脉、资源都达到了一个相对的鼎盛时期,年龄相对年轻,能力趋向成熟。一个中年职场人和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哪个更具有竞争力?如果真的是只看重年龄,招聘的时候就不会强调工作经历了。
一个有上进心的35岁中年职场人士,一般情况下公司都会下力气把他们培养为中流砥柱,如果被裁员了,不要纠结年龄了,先从自身找问题吧。
锦瑟的华年
职场上都在传闻,华为裁掉34岁以上的员工,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么自己怎么办,特别是一些已经步入3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职场人不免会想想,自己能拿什么来养家呢?
其实在职场打混到35岁这个年龄阶层,应该说很多职场人的经历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同时也是很多人自己智力发展的一个巅峰。这个时候按道理说是一个人精力和体力最旺盛的时期,作为华为来说,选择在这个年龄阶段裁掉岁数往上的职员,就是不想看到他们在走下坡路,员工在走下坡路,无可避免的企业也会面临这样的情况。
作为35岁的我们,我觉得还是不用过份担忧,毕竟这也算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两点:
1、35岁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积累
35岁这个年龄,很多人都已经在职场打拼了十年有多,有的职务已经有了提升,有的人脉也积累了不少,特别是自己的经济方面,都算是有了一定的积累,绝大部份人都已经成家立业,甚至有车有房了,是人生中事业发展的火箭阶段。
2、35岁的社会、职场经验足够祢补年龄大的缺陷
35岁的职场人,跟刚刚进入职场没几年的小伙子相比,估计最大的差别就是精力,很多年轻人还没受到职场的长期磨练,精力都十分旺盛,相比职场中年人便相对稳定点。但是除了这点,35岁的职场人在工作几乎都能碾压年轻人,无论是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为人处事还是格局眼光,都是年轻人无法比拟的,应该说每个企业都会很需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来支撑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而不全都是靠年轻人那点激情和冲劲。
职场上的你觉得有道理吗?
萍行职场
很荣幸回答你这个问题。如果大家对我有不同的观点,请在评论区留下你宝贵的意见。万分感谢!
不要有心理落差,可以考虑跟自己专业相对口的其它企业。
首先我们要认清你是从哪种工作岗位离职的
第一、销售岗位:可以说在能够接受大企业的销售岗位,是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的,也积累了很多的职场阅历和客户资源。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相同行业的工作来从事,只是现在很多人心理过不去,有点落差。
第二、技术岗位:这个工作我想就不用愁着养家,如果你有一定的专业,我想你把你的简历放在网上,会有好的公司主动找你的,只要你不贪心,找份安稳的工作一点问题没有。
第三、行政岗位:这部分岗位就职相对有点难度,首先再就业不会有华为公司那么好的福利,其次工作环境以及公司文化等不适应,会让你的人生很迷茫。所以这类工作岗位如果只是单纯的养家糊口,不难。但是要想有更好的突破,比较难。
前两个工作是目前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只要你能够排除心理的落差感,适应一段时间,我想你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有很大成就的。
我是职场小白,感谢大家能够与我分享关于职场那些事儿。如果你有职场困惑或者正面案例,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关注我,我们一起交流。谢谢!
汪星人影视
华为为什么要消灭35岁以上的研发人员,按照常理,35岁正是男人智力,体力,经验最巅峰的时间,养家的动力也让其不敢松懈,那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呢,各种说法,说的都对,但也不对,因为没揭露出最根本的的原因,其实最根本的的原因,大概华为的高层,包括任正非,并不知道,基层员工也不知道,但有人知道,就是那些中层,部门团队的领导。下面开始胡说,华为几十万员工,人力资源部门绝对不可能人工管理,华为也不会有个“消灭”35岁以上员工的规定,任何一个高层不会说,其实也根本没想这么做,但实际确实发生了,因为华为是靠着一个IT系统,叫ERP或者HR模块什么的进行管理的,里面有一个部门效益的评估功能,评估的因素包括人员工资,部门收入等,评估结果会按公司或集团进行排序,评分最低的部门逃不过被整顿或解散的结果,而且首当其冲的必须是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入职越久,年龄越大的员工,当然工资逐年越高,而部门领导是这个部门工龄,年龄,工资最高的之一,如何避免排名过低,维持在安全警戒线之上,不被系统和HR部门发现,一是提高部门收入,但这个很难,二是大家不涨工资,但这个也不可能,企业有规章制度,个人也不会答应,三就是淘汰除了自己之外的高工资人员,换成年龄低的新招员工,从而提高排名,保全部门,保全自己。华为其他的行政,后勤等非研发支持部门,年龄大被淘汰的情况很少,因为 一 非生产部门收入是个虚估值 ,就是水分想当饱满的值,二,这些部门的人员到了一定工龄,工资差不多高之后,就不要求涨工资了,并不受华为研发人员“逐年必涨工资”的硬性规定影响,所以这些部门的排名会维持在中部区域,不会出现在报警区域里,也就没有消灭老员工的需要。某种程度上,华为消灭35岁以上研发人员的,是他们的人工智能系统,人工就是年年要求涨工资,一年比一年年龄大的老员工,智能就是他们的管理系统。
四海一驱
最近流行一个职场金句:不要大声责骂年轻员工,因为他会立即辞职,要骂就狠狠骂那些有房有车有娃的中年人吧——35岁以上的职场中年,哪个不是负重前行,遭受大声责骂,也只能默默忍受,不可能再像愣头青一样“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了。因为,别处还真的“不留爷”了,35岁人真的没人要了。
这是一个特殊时代。华为清退34岁以上员工这件事,暂且不去论证真假和清退的程度。有一点可以肯定,“35岁危机”现象,在全球职场上客观存在,也不仅仅是中国职场。35岁,确确实实是一道职场大坎。因为,不论是公务体系,还是企业体系,都把35岁作为招聘下限。
35岁,就是一把双刃剑。对普通员工来说,人家不招聘你,也是有人家的考量。对技术骨干,35岁正在跳槽的黄金阶段,一技傍身吃喝不愁,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35岁正是猎头重点深挖的骨干人才,要么挖来是中层,要么挖来是技术总监。真是冰火两重天啊。所以,35岁有职场焦虑的,要考虑自己手里是不是有干货,有干货的不害怕,没有干货的真害怕。
首先声明,不是责怪中年人自己啊,不是中年人没本事,而是时代变了,对中年人要求标准高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客观现实,很残酷,但很真实。以前是中年人一统江湖,凭经验就可以坐上高位。现在,就是反经验时代,经验恰恰成为负担甚至是累赘。以前的优势,变成了彻底的拖后腿。
怎么办?记住一句职场金句:你可以不离开体制,但要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这句话对所有职场人都适用。你可以委曲求全地呆在公司,但要保持随时辞职走人、养家糊口、甚至跳槽高薪的能力。谁奈我何?
一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35岁正是黄金工作期,对企业来说,你的是甘蔗最甜的那一段。企业没有理由不好好用你。但是面的年轻大潮,低成本年轻人的冲击,你要保持自己的技术实力,体现出性价比,而不是被年轻人冲击。同时,也要做好跳槽的准备,这家企业不想重用你,你可以跳槽到另外一家企业。前提是你手里要有干货。跳槽也是提职加薪的机会。
二是保持新能力嫁接经验的本领。
有许多职业,都是越老越吃香的,比如医生教师,还有传统技术领域。但是你处于通用专业领域,就很危险,替代性太强了。所以,你要找到经验嫁接新能力的途径。比如,传统媒体人,媒体的经验丰富,但新媒体技术不行,那么,就要学习新媒体技术,然后把传统经验和新技术嫁接起来,你就能超越两边都不强的人。
三是要有知识、资金、经验变现的能力。
35岁的职场中年,有经验,有知识(过时了?),有资金(积蓄)。许多35岁的职场人活得更好更滋润了,他们都感慨这是最好的时代,可是不懂这些变现的人,却在悲叹这是最坏的时代。古人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五十六十就惹人嫌了。35岁的人,可以把知识分享出去,赚钱。可以用积蓄投资理财,有人说四十岁的时候,如果资产性收入不能超过工资就是失败的,明白了吗?还有就是卖经验啊,许多35岁的人做自媒体做培训,也可以斜杠生存的很好。
综上,华为34岁以上的员工,都会比别人活的很好。要么留在华为,享受高新和分红,要么离开华为,可以选择其他公司跳槽升职。再大不了,35岁的华为人在深圳没有套房子吗?卖掉它到二线城市,可以养老了。其实,真正危机的是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通用专业的中年人,所以,要学习以上三条出路,仅供参考。
职场火锅
被华为裁掉的35岁员工,依然会生活的很好的!最起码比大部分在这儿讨论“华为裁掉的35岁员工,靠什么养家”这个话题的人,生活的好!
如果毕业去华为,在华为干到35岁,基本上:
1、定居一线的,一线至少有一套房,而且已经还完贷款了!不少人还有两套!
2、定居二线的,妥妥的两套房了,基本都还完贷款了!
3、有车,有老婆,要娃
4、通常还会有百万元以内,数量不等的存款!
就这个状态,几乎可以秒杀国内90%以上的工薪族了,你靠打工到35岁,包括现在围观这个话题的,没有被公司“裁员”的人,肯定还不如他们!
很多人无房无车无老婆无娃无存款,却在这儿担忧这些“打工贵族”的前途!
从来不会有企业能够让你“养老”的,华为更不会:
1、华为文化很“狼性”,体力不足的35岁以上员工已经跟不上节奏,所以要裁掉!
2、华为需要新鲜血液,保持竞争力!
3、人来人往,跳槽裁员,难道这不是企业常态吗?在一个企业干到老,恐怕只有几十年前的国企才是这样的吧。难道你想让一个狼性文化的公司“吃大锅饭”?
所以,华为裁掉35岁以上员工,无可厚非。现实是不管你在哪个企业,都会轮到这一天,提前做好准备就是了!
中兴“跳楼”,“中年危机”是因为“你在梦境里生活的太久”:
1、中兴“跳楼”那是员工,搞不懂为什么非要在深圳买二套房?把自己压力搞那么大!他知道全国有多少人,别说深圳了,就是在二线连一套房都买不起吗?这些人也没见谁跳楼呀!
2、“中年危机”?难道少年高考不危机?青年求职不危机?老年养老不危机?既然大家都危机,那就不是危机啦,这只不过是常态,别矫情了,该干嘛干嘛!
3、华为35岁裁员后,依然可以去民营中小企业做技术,去初创公司做总监,去跨行业去奋斗,以在华为受过的训练,这些人以后都不会太差的!至少比大部分其他企业的员工要好得多!
看看广阔的二三四线城市,很多人35岁的时候,有多少还没有确定职业方向呢,有多少还在小公司从事基层工作呢,有多少还在开着小店维持生活呢。
你35岁,都已经在华为干过了,你怕啥?被华为裁掉的35岁员工,以后依然会是这个社会的比较靠前的那一批人,因为奋斗者总是奋斗者!
文/穿墙学院:世界500强企业高级培训经理,十余年职场教育专家,分享企业培训与职场经验,全力助你穿墙而过升职加薪,期待你的关注,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你的看法。谢谢!
穿墙学院
先探讨年纪的问题,35岁年纪大么?
如果35岁了还在做基础职位,如工程师,码农,专员。年纪确实有点偏大,而且所谓的中年危机已经很靠近你了。
但是如果在35岁了,你已经做上总监或者是副总的位置,其实年纪一点也不大,甚至可以说还是很年轻的!
在大企业,到了35岁左右,一定得谨慎的考虑自己的前途!
1,建立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
或者你掌握着核心的工艺,或者是技术,或者是团队,总之是让公司对你又爱又怕,
想处理你还投鼠忌器。之前在制造业工作的时候,有个工程师主管就很厉害。有几道核心的制程良率之前一直很低,
但自从那哥们接手后,良率居然从不足60%硬是改善到90%以上,中间换过一次人,良率硬是又下去了!这个就是核心竞争力!
2,谋取核心职位!
如华为这种公司,企业大牌子响。只要愿意,一般可以去小点公司或者上游供应链公司中做个高层。小公司和上游公司一般喜欢大公司的人。
一方面是见过大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另外在大公司干久了,业界多少有自己的人脉,后面很可能用得上。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个大外企,当时
同事有个做SQE的,因为经常和供应商打交道关系好,后面直接去了该公司做副总,一路发展的也是顺风顺水。
3,如果上面两条路无望,尽量做些副业。
现在做副业的路有很多,可以开餐馆,可以做自媒体,可以转咨询,或者和人合伙开培训中心?说不定这些也是以后的一条路。
35岁年纪其实不大,可以说是职业生涯开始的黄金年龄,其实你看看高端一点的职位,起步年纪大概都是35岁!
关键是提前准备和对标!
垮掉的一代在努力
本来就是金钱交易 你没有价值当然让你离开 最重要是年轻人才是最有价值的 劳力现在随随便便造个自动化设备 第一容错率高 第二效率高 第三比人力成本低 完全能符合现代化批量生产
请告诉我为什么用已经体力减退的员工的理由
最重要的一点 35岁左右的员工 技术虽然有经验 也不会愿意善待年轻员工 反而会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谋取本应属于别人孩子的饭碗。
企业为了保持活力 会吸收年轻人,那群年轻人更懂分享,合作 更懂互利互惠 而社会化的中年人不能比的。
举个例子 在地铁站 我没有带硬币 中年人会很顾虑 考虑的是我排队时间太长
年轻人则是立马给我一枚硬币
两者的思维模式不一样 一种乐意分享创新活力
另一种 生怕别人慢了一秒钟 耽搁他行程
两者本身就是两类人
最重要的是 你们永远低估了大企业对年轻人的渴求欲望。
在厂里的眼里 你一身技术 没有传承我给予你新员工 你连徒弟都不好好教,而我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反而人工劳力的水分会越大 800员工真正干活的有几个?你看的出来吗?
大杂烩的时代已经结束 各凭本事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
这些老员工有的会被传销组织吸收 有的会做些小买卖 有些会出国继续买卖劳力 有些会继续在这个行业继续干 有些会做些违法的事情 不过 优胜劣汰 天尽地义你过的好不好 靠的是自己 不是哪个人赏你一口吃食。
也有大企业不裁员,第一员工特别优秀,拥有与企业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二厂里面自动化成本高替换人力不值 第三厂有公平合理的老带新把新人当孩子 善罚分明的考核制度 新老员工融洽
如果你所在的企业没有以上特点 在劳动成本剧增的今天 也许下一个回家养老的就是您老人家。
当你有话不敢说 有权不敢维 整天死气沉沉 偶尔一句没头没脑 一句要现实 第一说明你老了 第二说明你过的不如意了 第三可能会有更不如意的事等着你
奇迹都是年轻有为的青年创造的 所有的裁员 国家新法 调控都是为了这群新种子 新希望。你要做的就是安心就好。国强则民强 国富则民富。
虽然说的无情寡义 可是真已经到了这个时代了 老人活不好忍忍就是 年轻人才是社会基础 未来的企业就是年轻人之争 你家有一个优秀的年轻人 企业直接给你套房子都有可能
你问为什么?
年轻人越少 老年人越多 的今天已经有很多厂根本找不到新人 留不住新人 慢慢失去活力 甚至倒闭。
而未来能生存的企业必定是年轻人 所追捧的企业 而最新科技的得益者也是年轻人 即是人才 又是战略资源 又可以传承优质经验 一箭n鸟
而华为的举动正式打响争夺年轻人的第一枪 好戏才刚刚开始 桀桀 相信我多不了多久 你会就清楚的知道 第一枪后面如海啸一般的骇浪
而你也不需要 养你儿子 女儿
而是他们有能力养你们了 所以别着急哦
我就是这么有意思的人 最重要的都只在后面三言两语讲完 只有耐心的人才会有的馈赠
梦水流香84479478
尽管华为的这个案例比较极端,但这无疑给我们敲响警钟:中年危机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
这个问题在体力劳动者身上并不明显,而在脑力劳动者身上反而更加突出。客观上佐证这样一个事实: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竞争更加甚于体力劳动者。
从职业角色来看,如果企业中层35岁以上失去上升通道,必然会面临中年危机。这种中年危机具体表现的尴尬就是上升没有通道,原因在于个人能力、领导提携、工作业绩等诸多因素影响。同时,现有职位也很难保留,原因是年龄偏大,小年轻还在追赶。这种前堵后追的尴尬局面让中年人倍感困囧,无力破局。
从根上讲,反应出大多数人职业没有长远规划,导致困境一旦发生,就显得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所以,职业规划非常必要,不能临时抱佛脚。 现在企业高管35岁以上,特别是40岁之上都不会再招聘。
职场人要提前做好准备。一是明确目标,30岁力争成为高管,打开职业通道,升级职场朋友圈;二是多培养个人特长和喜好,当职业发生危机时,可以替自己多准备一条出路。三是要让自己成为专才,别老想着当通才。
专才可以让你脱颖而出,通才不仅无法做到,也会挤占你大量的时间,导致你好像事事都懂一点,事事都不精通,成为典型的职场鸡肋。而职场鸡肋是最不受人欢迎的角色,也最容易招致淘汰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