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兩晉之五胡亂華—鐵血慕容(6)

閒話兩晉之五胡亂華—鐵血慕容(6)

但是,就在戰前一次娛樂活動時,慕容皝馬失前蹄,給摔成重傷,扛了幾個月,傷重而亡。臨終前,立次子慕容俊為燕王,慕容恪為左賢王,陽騖為郎中令,輔佐朝政。

燕國正式走上中原的歷史舞臺。

公元350年,前燕以慕容霸、慕輿於、慕容恪、鮮于亮均為前鋒,慕容俊親統中軍,兵分三路,進軍中原。

他抓的這個機會很不錯,正是冉閔剛剛稱帝,無月不戰,國中無糧的時候;這機會不抓住,那才叫大傻瓜。

一開始,慕容氏進軍速度非常快,一路所向披靡,連下河北重地,拿下薊州後,慕容俊遷都薊城後,自己先回了遼東;燕軍在慕容恪的率領下,秣馬厲兵,準備繼續南下,就在此時,發生了冉閔圍攻襄國的事兒。

別看冉閔戰場上生猛,無人可敵;但是作為長期在石虎麾下作戰的將領,還是對遼東慕容氏的實力很清楚的;別忘了,後趙軍縱橫中原,可三次在遼東折戟沉沙。

因此,冉閔百戰之餘,還是派出個名叫常煒的使者前去慕容俊處,希望能跟遼東慕容氏勾兌勾兌。

但此時的前燕已非昔日阿蒙,顯然對勾兌一事兒沒興趣——

慕容俊讓記室封裕問常煒:冉閔是石氏的養子,才能平庸,辜負恩德行逆篡位,有什麼祥瑞應兆讓他敢越禮妄稱帝號?

這常煒也真能說,我們皇上既然敢繼位,當然有祥瑞;湯逐夏桀、武王伐紂,孔子都誇他們做的對;曹孟德為宦官養大,也建曹魏之基,兵眾不滿一旅,但最終能成就大業;這一切若非天命,豈能成功?再說了胡人殘暴,屠殺黎明百姓,我們皇上滅了他們,解民倒懸,可稱得上功高蒼天,勳同高祖。恭敬地順承天命,有什麼不可以呢?

封裕問:石祗去年派張舉向我們求援,說傳國璽在襄國,這話是真的嗎?

常煒答,扯蛋;玉璽在我們皇上手裡呢;殺胡之日,鄴地胡人跑到你們這兒,為了活命,啥謊話不能說?

封裕問:我聽說,冉閔初立,用黃金為自己鑄像,說鑄成即成功,不成即失敗,結果像沒鑄成,有這回事兒麼?

常煒答,鑄金像的事,我沒有聽說過。

慕容俊見使者始終強硬,便讓人抱來一大堆乾柴,對常煒說你投降吧,否則燒死你。

常煒神色自若,直言道:從成年時起,我連普通的人都不曾欺騙過,何況對於千乘之主呢!利用巧詐荒誕的謊言來挽救垂死之人,是使臣我所不會做的事。直言而遭殺戮,死得其所。添上柴薪加大火勢,是君王對我的恩惠。

左右紛紛勸慕容俊殺了他

慕容俊也是常讀聖賢書的,聞聽此言半晌不語,最後說了一句:忠臣啊,就算冉閔有罪,他有何罪?揮揮手,放了常煒。

跟慕容氏勾兌的事兒黃了,冉閔到也沒太在意;他很忙,要乾的事兒太多了;比如,公元351年,冉魏的徐州刺史周成、兗州刺史魏統、荊州刺史樂弘、豫州牧張遇、洛州平南將軍高崇、徵虜將軍呂護,竟然組團歸降了東晉。

一時間冉魏軍或南或東,打成了一鍋粥。

慕容俊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他下令在薊州虎視眈眈的慕容恪,火速發兵向鄴城突進。

此時,冉閔本人剛剛率部滅了襄國的劉顯,身邊兒只有八千兵。

雙方在常山這兒,走了個臉兒對臉兒。

雖說雙方都猝不及防,但都是百戰精兵;不待主帥吩咐,立即展開隊形,準備廝殺。

閒話兩晉之五胡亂華—鐵血慕容(6)

閔剛攻下襄國,自信心爆棚,面對慕容恪的優勢兵力,毫不示弱。不過他手下的將領們並不這麼看,跟著冉閔出征的有兩名將領,一個叫董閏,一個叫張溫,這二位比較謹慎,他倆跟冉閔說,鮮卑軍看這架勢不光人多,而且還有備而來;現在敵眾我寡,咱們先回去鄴城喊人,然後再收拾他們;您看怎麼樣?

如果此時冉閔決定先撤回鄴城,集結主力再跟燕軍開戰,情況怎麼樣還真不好說。

可這會兒,大勝之餘,冉閔哪兒聽的進去;大嘴一撇,你們倆咋了?還沒打就尿了?我這八千兵,別說打敗慕容恪,就是取幽州也易如反掌,再動搖軍心,砍了爾等的腦袋!

唉,自作孽,不可活啊。

再說戰場上,冉魏軍和燕軍雙方弓上弦刀出鞘,緊張的對峙;但誰也不敢率先發起攻擊;謹慎小心生怕露出破綻為對方所趁。

可是這麼一直僵下去,也不是辦法。

最後慕容恪hold不住了,仗著優勢兵力開始發起試探性的進攻。

慕容恪的意圖有二,用小部隊攻擊,一方面試探出冉魏軍的薄弱環節;另一方面,慕容恪的主意是,我鮮卑軍人多,輪番上陣,打不死你,我特麼累死你。

誰知冉閔帶的這八千人,個個兒都像他們的統帥冉閔一樣,屬於戰鬥機中的超級戰鬥機,人雖少,卻相當生猛;竟一口氣頂住了慕容恪十次進攻,而且每次都打贏。

慕容恪豈是好相與的,15歲帶著2000人就敢跟石虎的幾十萬人對抗;但是部下連續發動的攻擊都被打退,站在後面督戰的他也開始有點兒虛了;對面兒這都是人嗎?

不過作為前燕第一帥才,用兵如神的他,很快冷靜下來;下令暫且後退,找了個空曠之處後排出了一個要命的陣型。

兄弟們如果看過《水滸傳》,聽過評書《說岳全傳》;應該對其中的兩場大戰有印象,水滸裡呼延灼徵梁山使用過的連環馬,說岳中嶽王爺大敗金兀朮的鐵浮圖。

閒話兩晉之五胡亂華—鐵血慕容(6)

對,鬼才慕容恪此時使出的殺手鐧,就是連環馬陣型。

慕容恪挑選了五千名人馬皆披重甲的騎兵,用鐵鏈將彼此的馬匹拴在一起;在這些連環馬身後佈置拒馬,使之只能向前,不能後退。然後輕騎兵部署在連環馬陣兩翼;最後在連環馬身前,排列步兵。

部署完畢,慕容恪令旗一揮,步兵前去挑戰冉魏軍;要求:只許敗不許勝,將冉魏軍逐步引誘至連環馬陣前。

慕容恪立馬觀望,不一會兒,就見燕軍步兵紛紛敗下陣來,冉閔的八千魏軍開始移動隊形向前逼來。

看對手離自己的連環馬陣越來越近,慕容恪下達了第二道命令,部署在兩翼的輕騎兵出擊,向魏軍左右迂迴而去。

說話這會兒,冉閔的部隊可就逐漸接近慕容恪佈下的連環馬陣;馬上的騎兵人手一把強弓,看冉閔指揮部隊發起衝鋒,慕容恪一聲令下,連環馬陣萬箭齊發。

冉魏軍衝在最前面的人瞬間成了靶子,渾身插滿鵰翎;但後面的依舊踩著同伴的屍體繼續衝鋒。

此時慕容恪方知道什麼叫勇猛。

閒話兩晉之五胡亂華—鐵血慕容(6)

只見冉閔左手操雙刃矛,右手持鉤戟;率領為數不多的騎兵頂著鮮卑騎兵的箭雨越過身邊的步兵方陣衝到了最前方。

冉閔的想法很簡單,拼騎兵沒你的多,那就儘量接近,短兵相接;在他看來,他就是霸王再世,人擋殺人,佛擋殺佛;這麼不要命的一衝,還別說,真讓他衝進了慕容恪佈下的連環馬陣中。只要站在冉閔身前的燕軍,無不被他格殺,史籍記載,最後被冉閔親手幹掉的鮮卑士兵多達300餘人!

但是,冉閔這把刀再快,短時間內也沒辦法殺光這5000多鮮卑騎兵;因為慕容恪很“體貼”的在他們身後擺下了鋒利的拒馬;這幫人有進無退,不死於陣前,就死於軍法。左右是個死,那還不如跟冉閔玩兒命,就是死了,好歹也能落個烈士的稱號。因此燕軍被砍到一批,便補上來一批;捨生忘死的跟冉閔纏鬥。

冉閔跟這兒耽擱的時間一長,問題來了;慕容恪部署在兩翼的輕騎兵包抄到位,冉魏軍陷入了合圍。

包圍圈兒裡,冉閔大驚。

他帶的部隊以步兵為主,列陣迎敵,他無所畏懼,可是要論移動速度,那就遠遠比不上燕軍的輕騎了;而燕軍的輕騎兵合圍到位後,並不急於發起衝鋒,而是輪番射箭,以長打短;讓冉魏軍有力無處使。

這樣下去,必敗無疑。

冉閔不愧百戰名將,略一思忖,已有了主意;定神一看,他發現了慕容恪的位置;當下之計,唯有擒賊擒王,孤注一擲,打掉慕容恪,這樣燕軍才有可能不戰自潰。

因此冉閔瘋了一樣舞動掌中兵器,想要撕開身前的連環馬陣,直衝鮮卑中軍。

可是,且不說連環馬陣層層疊疊,密不透風,想要短時間內撕開絕非易事;就是讓他重開了,身後的拒馬也會絆住冉魏軍的腳步;因此冉閔幾次衝擊雖說殺人無數,但卻沒能撕開口子。而就在此時,燕軍兩翼開始發動衝鋒了。

兩翼遇襲,冉閔只好放棄“斬首”的想法兒,翻身出來應對;雙方再次陷入苦戰。

敗局就此註定。

冉閔的八千子弟兵,雖是精銳,怎奈連續作戰,早是人困馬乏的狀態了,冉閔雖勇,可縱使他渾身是鐵,又能碾幾顆釘?

燕軍兵馬眾多,輪番上陣;冉魏軍終於被打亂了建制,處於被分割包圍的狀態。

為今之計,只能突圍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大勢已去,冉閔只得收攏部隊,做突圍準備。

要說明的是,此時的冉閔人不卸甲,馬不離鞍,已經血戰了一整天。即便如此,冉閔還是撕開了燕軍的包圍,領著一部分人突圍而去;慕容恪率軍緊追不捨。

本來,他是能跑掉的。

閒話兩晉之五胡亂華—鐵血慕容(6)

但是,他運氣到頭了。

剛衝出包圍圈兒沒多遠,冉閔胯下坐騎突然死了。

冉閔的馬名叫朱龍,據說日行千里,絕對寶馬良駒;好比關老爺的赤兔;陪伴冉閔征戰多年,此戰之後,終於支撐不住了。

然後,冉閔與董閏、張溫等一起被緊追不捨的慕容恪生擒。

隨後,冉閔被押到前燕國主慕容俊面前。

慕容俊高高在上看著冉閔說,你這個奴僕下人,為何妄自稱作天子?

冉閔大怒,天下大亂,你們夷狄之族,人面獸心,尚且意欲篡位謀反。我乃一世英雄,為何不能做帝王呢?

慕容俊也怒了,命人抽了他三百鞭子,送至龍城(今遼寧朝陽),告祭祖父慕容廆、父親慕容皝廟廷。一個月後,斬冉閔於龍城。

冉閔死後,遼東大旱,蝗蟲四起,慕容俊認為是冉閔鬼魂作祟,遂祭奠之,諡號武悼天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