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漢族與胡族的相愛相殺

前幾篇文章有點亂,寫五胡亂華並不是要挑起胡漢之爭,這沒意義。漢族也罷,胡族也好,都是華夏文明的組合體,對於殘暴者,我們可以罵他,唾棄他,但實在沒有必要引到今日的少數民族身上。中國地域廣闊,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自古以來,漢家文化是主體,是正統,但少數民族也為中華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至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也該換換對象了,可以說成“非我國者,其心必異”,所以那些中華少年們,還請努力啊!

五胡亂華:漢族與胡族的相愛相殺

想當皇帝的王浚

王浚,字彭祖,太原晉陽人,為人十分圓滑,賈南風禍國殃民之時,他協助妖后毒殺太子司馬遹,憑此功遷寧北將軍、青州刺史,及後再調遷寧朔將軍、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

時值八王之亂,西晉內鬥不止,王浚為求自保,主動示好鮮卑人,並把兩個女兒分別嫁給鮮卑段部首領段務勿塵和鮮卑宇文部的別帥素怒延。

這兩個女兒確實爭氣,嫁過去不多久,鮮卑人就成了王浚的盟友,要知道,在當時的胡人部落中,鮮卑絕對是最強的,段部,宇文部,拓跋部,慕容部,個頂個的能征善戰。得此強兵,王浚每逢戰事,所向無前,然後更從朝廷討了一個“遼西公”的名號賜給段務勿塵,這可把鮮卑段部高興壞了,自此,王浚成了八王之亂中最重的秤砣。

鄴城的司馬穎挾持了白痴皇帝司馬衷,想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王浚帶著鮮卑人,烏桓人攻破鄴城,然後任由鮮卑士眾在城內搶掠,更縱容鮮卑士兵擄略婦女,甚至殺害協助婦女躲藏的人,這麼看來王浚走不遠了。不過,在王浚到達鄴城之前,匈奴人劉淵提起逃回了匈奴五部,得以爭雄天下。

但是王浚的盟友真是太強了,司馬越與司馬顒爭天下,王浚以鮮卑、烏桓兵為先鋒,殺入關中,大敗司馬顒。公元308年,石勒領兵進攻常山郡。王浚指揮鮮卑、烏桓兵一舉將之擊破。次年,石勒不服,再次攻打常山,王浚帶著鮮卑,烏桓兵在飛龍山兩敗石勒,公元310年,石勒經過一年的掠奪,對王浚又一次表示不服,率軍攻打襄城郡,結果一如既往的慘敗,鮮卑騎兵太強了!這連續幾次勝利,王浚聲威大震,大有匡扶社稷唯此一人的感覺。

公元311年,永嘉之禍,洛陽城破,晉懷帝被俘,中原士族紛紛來投幽州王浚,他的勢力聲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不免有稱帝之心,於是聲稱自己另立了一位皇太子,政令皆由其出,當然這位太子是子虛烏有的。此時的石勒已在自比張良的右侯張賓的幫助下,在襄國立足,招兵買馬,擴大勢力。

王浚心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立刻派鮮卑騎兵攻打襄國,本來十拿九穩,不曾想段家的猛將段末柸打的太猛了,幾十個人直接追到城裡,不幸被俘。石勒對於人情世故非常懂,藉此良機,把這位猛將收為義子,並讓侄兒石虎和段疾陸眷結為兄弟,這麼一來,段家人就不好意思了,於是乎段末柸率全師返還遼西,脫離了王浚的指揮,自此王浚再無鮮卑相助,末日已在前方,但他依然沉醉在皇帝夢中。

古代要當皇帝,得有個正統的名號,要麼老天賜予,要麼皇帝禪讓,若是自己沒由頭的貿然稱帝,怕是會被羞死。王浚也知道,為求名正言順,就造了很多讖語,然後又把反對的大臣一一殺害,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公元313年,晉懷帝司馬熾被殺,司馬鄴於長安登基,是為晉愍帝。司馬鄴登基不久,就發了一道詔書,聲稱要迎回懷帝的屍骨,同時欽命幽州王浚和晉陽劉琨集結起兩州兵馬共三十萬直取平陽,右丞相司馬保率兵三十萬前來充實長安,左丞相司馬睿率兵二十萬進攻洛陽。

此時的王浚自然是瞧不上這份詔書,這時候石勒的子房張賓出來說話了:“老大,除王浚的日子到了!”然後讓石勒主動示好王浚,並投靠於他,勸他早日稱帝。更派使者送信,大意就是您是明公,我是小胡,明公為北方望族,威望又遠,能君臨天下,一統四海者,除了明公,再無二人。反正一頓忽悠,王浚在道上這麼多年,自然不是白混的。他問使者:“石公也是當世的豪傑,怎麼可能會臣服我呢?”哪知這個使者伶牙俐齒,“明公好比劉邦,我家主公好比項羽,楚霸王雖然厲害,可還是打不過漢高祖啊!而且自古胡人只能稱臣,不敢稱帝。”

這一番話,如醍醐灌頂,讓王浚頓時明白了,別看北方劉淵、劉聰這些匈奴人逞兇一時,哈哈,自己才是天選之人!

五胡亂華:漢族與胡族的相愛相殺

結局嘛,自然是很悲劇,石勒憑此獲得王浚信任,然後以拜見王浚送禮物為名,趕著數千頭牛羊而來。王浚不聽手下勸阻,命人不得抵抗,然後大擺酒席,打算宴請石勒,可是,羯胡人把牛羊全部趕入幽州城,道路全部被堵,胡人騎兵趁機入城,王浚就在美夢中被俘。

可笑的是,石勒大聲斥責王浚既為晉臣,為何不忠於晉朝,然後就把他殺了。

王浚被殺的消息傳到幷州時,幷州刺史劉琨大呼:“我中石胡之計也”,因為此時,除去幷州,北方已再無晉土!

前趙與後趙

不知各位還記得上一文提到的匈奴人靳準麼,他殺死自己的皇帝女婿劉粲,大聲斥責那些胡人,“自古無胡人為天子者”,可是劉淵創立的漢國還有兩個主心骨,大丞相劉曜,大將軍石勒。不久靳準身死,但漢國也差不多該消失了:劉曜,石勒相互不對付。

石勒自不必細說,劉淵死後,劉聰劉粲皆是無能之輩,石勒趁勢擁兵自重,得張賓相助,稱霸一方。重點講講劉曜。

劉曜,漢國開創者劉淵的養子,可謂是少年英傑。自小就聰明的很,八歲那年,隨養父劉淵野外狩獵,突然天降大雨,眾人紛紛跑到大樹底下避雨,突然一道閃電劈中此樹,眾人皆嚇倒在地,唯有劉曜神色不變,因此被劉淵欣賞。而且此人還有一手射箭本事,那是百步穿楊,箭無虛發,時人稱為神射。

得父親厚愛,有如此本事,那自然少不了帶兵馬出戰,這位爺戰功可是不小,西晉可以說就是亡在此人手中,當然還有石勒。攻克洛陽,俘虜懷帝,羊後的是他,攻克長安,俘虜晉愍帝又是他。

靳準的平陽內亂大大刺激了劉曜和石勒,二人兩路出兵平叛,但是靳明殺死兄長靳準後,捨近求遠,投降了劉曜,這可就把大將軍石勒氣壞了,於是打下平陽城,把漢帝國的國家檔案、渾天儀、樂器、大內珠寶,全部打包,揮軍徑回襄國了,兩人自此交惡。

劉曜忌憚石勒的勢力,即位後封其為太宰、領大將軍,進爵趙王,增封七郡,並前二十郡,加殊禮,公元319年,石勒也暫時要與晉及東晉鬥爭,故接受封賞,並派王修及曹平樂前往長安,恭賀劉曜即位。

本來是和和氣氣的好事,大家相互吹噓互捧一下就完事了,結果這位曹平樂想投靠劉曜,就擺弄唇槍舌劍,最後劉曜大怒,處死王修,又派人剝奪封給石勒的所有賞賜。石勒心說:“老子想做趙王就趙王,想做皇帝就皇帝,哪個要聽你的!”兩人徹底決裂。

公元319年,劉曜在長安下詔:“我爹之所以以漢為國,是想收民心,但是我們其實興起於北方,所以改立國號,以單于為祖先。”然後在群臣的建議下,改國號為趙。這一年,石勒也以二十四郡為國,也稱趙,後世為了區分二趙,故把劉漢及劉趙稱為前趙,石趙稱後趙,自此,劉淵所創的匈奴漢國就沒了。

在三國演義某部續書中,劉淵是劉禪之孫,石勒是趙雲後人,而魏延後代因敵國有魏,故改姓呼延。。。。。。有點意思!

無兵無權司馬睿

司馬睿,東晉的開創者,關於他的身世,《晉書》等眾多史書中有段記載:有天司馬懿翻看讖書《玄石圖》,看到四字讖語:“牛繼馬後”。就整天提心吊膽,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功業會被姓牛的人奪走,很是忌憚。巧的是他手下有一個名叫牛金的猛將,善於作戰,頗有戰功。那司馬懿不能忍,就用毒酒殺了他。誰能想到,他的孫子司馬覲娶了一個叫夏侯光姬的妃子,這個妃子,風流成性,竟與一個牛氏小吏私通,巧的是,這個牛氏小吏的名字也叫牛金,不久,妃子生下了司馬睿。公元290年,十五歲的司馬睿襲爵為琅邪王,繼承了司馬覲一脈的家業。所以後世戲稱司馬睿為牛睿,比如明朝思想家李贄,就直稱東晉為“南朝晉牛氏”,而不稱司馬氏。

五胡亂華:漢族與胡族的相愛相殺

當然了,司馬睿是不需要考慮這些的,自己反正也是王爺,錦衣玉食也都有,但是倏忽之間,晉王朝突遭變故,八王之亂中的他,無兵無權,不過幸虧有個好朋友王導,經其勸告,採取低調謹慎的方針,遠離爭端,以求存活,效果很好,司馬越傲視群雄後,他得封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

不久,劉淵造反,中原大亂,司馬睿又在王導的建議下,移鎮建鄴,司馬越遂於公元307年七月任命他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移鎮江東。之後,司馬睿又被封為鎮東大將軍,成為江南地區名義上的老大。

不得不說,司馬睿的這位好朋友王導是真的聰明!

317年,司馬睿承製改元,即晉王位(尚未稱帝),改元建武,東晉建立,次年,晉愍帝死於漢國的訃告傳到江東,司馬睿於是即皇位。

五胡亂華:漢族與胡族的相愛相殺

王導

但是司馬睿的皇位並不牢靠,孫吳的勢力仍在,不過幸得還有王導相助,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馬睿,使北方南遷的士族也決意擁護司馬睿,穩定了東晉政權。

司馬睿在王導的協助下,雖然談不上英明神武,卻也無大的過錯,東晉雖然不強,但在當時人看來,無疑是保住了華夏衣冠,故大批漢人南遷,促進了南方的發展。不過司馬睿也有自己的苦衷,請君細看下一回,王與馬共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