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碑帖|元 白珽《陳君詩帖》冊

歷代碑帖|元 白珽《陳君詩帖》冊

元代白珽書法《陳君詩帖》紙本,縱31.2cm,橫68.2cm,至治三年(1323年),白珽時年76歲書,末署:“至治癸丑(醜字點去)亥秋八月旦日書。”鈐“湛淵子白珽”、“棲霞山人”二印。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是白珽寫給陳徵的一首七言古詩,詩文大意是寫陳徵雖胸有大志,卻隱居於“廬山陽”,寄情於琴音書畫之事。書法結體圓潤,筆法蒼渾,筆勢放縱,點劃隨意,仍可看出米(芾)書的影響,又有自己的樸拙之態。

釋文:陳君才名獵獵起,對客揮毫動盈紙。平生心事七絃知,賞音不獨曰山水。自言家住廬山陽,喬木下有甲秀堂。安能鬱鬱久居此,萬裡一硯翺翔。行行且止君有父,燕趙甌閩它日去。廬山不是東家丘,上有謫僊讀書處。至治癸丑(醜字點去)亥秋八月旦日書。

歷代碑帖|元 白珽《陳君詩帖》冊

《陳君詩帖》是《法書大觀冊》之一。清安岐《墨緣匯觀·法書卷下》、完顏景賢《三虞堂書畫目》著錄。

此帖曾經清安岐收藏,計有安岐、完顏景賢、張爰、何子彰、譚敬諸家印記。

“至治癸亥”為至治三年(1323年),白珽時年76歲。

歷代碑帖|元 白珽《陳君詩帖》冊

從用筆上分析,這件作品多是起筆藏鋒,中鋒行筆,有一種精神內斂之氣。如第一行的“陳”、“獵”、“起”,第二行的“盈”、“紙”、“生”,第三行的“賞”字等,都是筆筆藏鋒,處處內斂,即便可以出鋒的筆畫,如第四行“水”字的末筆,作者似乎也在有意迴避,而是以反捺為之。在作者腕下,似乎有一枝千年古藤,迴環曲折,勁健柔韌,折而不斷,彎而不軟,蒼茫之氣,躍然紙上。

  此作儘管精神內斂,但亦不乏飛動之筆,如第一行的“對客”、第二行的“平”、第六行的“能鬱”等字,筆畫的飛白和上下的自然連貫增強了字的動感。另外,第一行的“君”、第七行的“硯”、第九行的“廬”、第十行的“有”等字均有自然飛動之筆。這些筆畫雖然不多,但破除了一味的行筆遲緩和精神的內斂,收到了一種畫龍點睛的效果。

  就結體而言,這件作品以平正為主線,純以神理而行,不做刻意安排,呈現出一種自然和諧之美。

  在章法上,這件作品雖然沒有明顯的左右顧盼、牽連纏繞,但卻通過字形的參差錯落增強了整幅作品的節奏感和變化。尤其是後面幾行,已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如第八行的“行行且止”筆筆收束,“君有父燕趙”則筆勢開張,第九列的“甌閩”、“廬山”結體寬博,字形較大,而“它日去”三字則結體緊密,字形較小,大小相間,極盡變化之妙。

歷代碑帖|元 白珽《陳君詩帖》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