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丨《我不是药神》的五个教育视角

师说丨《我不是药神》的五个教育视角

师说丨《我不是药神》的五个教育视角

师说语音 第 7 期

校长派,与你一起成为改变的力量!

师说丨《我不是药神》的五个教育视角

上映首日,票房3.8亿,《我不是药神》的这一票房纪录,已超过去年《战狼2》首日票房纪录。光明网评价这部电影的时候说:它拥有了一些近年国产片早已丢失的硬度。

电影切中了一个敏感而饱受关注的题材,在它强烈现实意义的背后,我们还想为教育者提供五点不一样的视角。

1、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全剧从没离开过“钱”这个字,但解读它的关键词却是“良心”。500元的印度神药,可以卖两万,可以卖五千,也可以选择只救命、不赚钱。教育者应该思考,这背后蕴含的金钱观与人性该如何传达?

2、活着既是富有

电影中一位慢粒白血病老人对追查假药的警察说:我想活着。因为高考失利、同学矛盾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选择轻生的学生每年都有,对于生命这一课的缺失,教育应该做出反思。尊重生命,才应该是最大的善良。

3、不要看不起小人物

徐峥扮演的主人公程勇算是个正经的中年油腻男,他后来的亲密战友“黄毛”,也只是个离家出走的城市打工者。但在电影里,他们最终都是实现自我救赎的人。所以,通过电影要让孩子看到小人物内心美好和善良的一面。

4、信用是无形的力量

常说“人无信不立”,剧中打通销售渠道的刘思惠很快成为了销售药品的关键,程勇和吕受益一对一的推销却毫无效果。谁能赢得更多人的信任,就能拥有成功的资本。

5、强者才能赢得尊重

医药企业,是剧中的反面角色。但研制一款药,的确往往需要数十年以及数十亿资金投入。虽然剧中政府积极构建了医保体系并且与医药公司反复交涉,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动科技医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如果你也看过了这部电影,欢迎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