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仇必报的伍子胥,为什么会放过郑国?

当年逃离楚国,与太子建避难于郑,郑定公竟杀害了太子建,迫使伍子胥带公子胜连夜逃走,一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多次险些丧命,九死一生方才逃到了吴国。每当想到这些,伍子胥便气冲牛斗,心肺欲炸。而今,伍子胥正率强将劲卒,何不绕路灭郑,以报仇雪耻!伍子胥这样想着,移兵向郑,先下战书,后围郑都。郑乃蕞尔小国,兵车不过百乘,岂堪伍子胥数万精兵强卒之一击!然而天下事无奇不有,郑竟不费一兵一卒退了吴兵。

有仇必报的伍子胥,为什么会放过郑国?


原来郑宪公收到伍子胥的战帖,吓得脸如死灰,群臣亦束手无策。正当郑之君臣忧心如焚之际,有一青年渔夫来见郑王,声称能退吴兵,且勿需兵将粮草,只凭手中两面船桨。渔夫之言,几近疯癫,岂可凭信!但既无良策,只好让他去试试看。渔夫手持双桨来到吴营,见了伍子胥跪地便唱:

芦中人,芦中人,

渡过江,谁的恩?

宝剑上,七星文,

还给你,带在身,

麦饭鱼羹香喷喷,

可还记得渔丈人?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不料竟然在面前!此番班师途中,伍子胥也曾专程往访水上人家,欲寻“渔丈人”,以报救命之恩,但却渺无下落,不意竟有青年渔夫找上门来,而且他对那段历史竟是那样的熟悉,不用问,这便是“渔丈人”的儿子。伍子胥急忙上前,躬身扶起青年渔夫,说道:“往日恩公,何能忘记!你是……”

有仇必报的伍子胥,为什么会放过郑国?

青年渔夫说:“渔丈人是吾家父,复姓闾丘,名亮,在下闾丘成,继承父业,江上捕鱼为生。这两面桨便是家父当年渡将军过江所用,如今已传至我手。”

伍子胥急忙设宴款待,席间闾丘成告诉伍子胥:“打鱼人向无定居,后来全家漂泊至郑,父亲前年去世。今见将军统师灭郑,不忍心坐视无辜百姓生灵涂炭,特来求将军看在家父的情面,马上退兵。”伍子胥闻听,深受感动,当初渔丈人舍身相救,为了一个“义”字,且曾谆谆告诫自己,切莫忘记黎民百姓;如今他的儿子冒死来求退兵,也是为了一个“义”字,自己何能无情无义呢?想到此,伍子胥慨然应允,传令退兵。

有仇必报的伍子胥,为什么会放过郑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