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粟「十上黃山」,還說黃山上有中華民族的……

劉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號海翁。漢族,江蘇常州人。現代傑出畫家、美術教育家。圈內人都知道,劉海粟獨愛黃山,其一生曾經“十上黃山”寫生而聞名。

劉海粟“十上黃山”,還說黃山上有中華民族的……

沒錯,我就是劉海粟

“昔日黃山是我師,今日我是黃山友。”這是劉海粟六上黃山之後所寫詩句,他也將此刻成了一方印。從1918年到1988年,70年間,劉海粟十上黃山寫生。

劉海粟“十上黃山”,還說黃山上有中華民族的……

“父親認為黃山上有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氣節,在那個年代,在黃山上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劉海粟之女劉蟾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接受採訪時表示,黃山與劉海粟有著不解的緣分,父親還曾專門寫過《黃山談藝錄》,稱黃山為“天下絕秀”。

劉海粟“十上黃山”寫生的過程中,創作了不少佳作。時光逾越半個多世紀,創作各類作品四百多幅。從師法黃山到縱情寫意、變法創新,不斷昇華,直至進入“師友黃山”的藝術境界,真可謂對黃山“情有獨鍾”。

今天,深圳雍道文化為你展示的是劉海粟先生的黃山潑彩《崇山峻嶺》:

劉海粟“十上黃山”,還說黃山上有中華民族的……

該畫屬於潑彩畫,成於1981年秋,時劉海粟先生已經86高齡。畫長:134cm 寬:67cm。

畫中以大筆深遠法,寫山巒雄奇,巍峨延綿不絕,信筆淋漓,粗細有致,;小筆精絕,寫松枝秀影,繪古松鐵線銀勾,以求蒼勁傲岸之性;而黃山煙雲變幻、霞影暮光的神奇離合,也在劉海粟對色彩糅合的探索中興會氤氳。

整個畫面山氣蒸騰、雲蒸霞蔚之感尤為飄逸美崙。筆墨多彩多姿,注重精神描寫與氣韻的表達;手法上以“骨法用筆”的中鋒線條構建山巒骨骼,用墨或彩潑灑暈染以助韻,興會所作常常筆墨酣暢,氣勢奪人,磅礡壯麗,可謂“墨氣淋漓幛猶溼”、“筆所未到氣已吞”,有盛唐之風範氣勢。

劉海粟通過強化大面積的描繪黃山群峰與雲海的交錯之感,雲氣的流動與山石形成的團塊相輔相成,又因山勢延綿而云氣縱橫,顯得整幅作品斑斕變幻,富有活力,氣象浩瀚,有胸懷宇宙、吞吐大荒之境界。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無論創作還是理論,個人抑或體制,劉海粟的實踐和思想幾乎涉及中國現代美術領域的所有重要方面。在篳路藍縷的歷程中,他披荊斬棘,一往無前,以噴薄的才情、無畏的精神,不屈的鬥志和豐碩的成果,把可能變為現實,將要求轉為行動,使革命的思想成為思想的革命,譜寫了中國現代美術運動初創階段的華彩樂章。

如今,透過他的作品,我們依然可以洞悉華夏文化的深邃,窺見法蘭西陽光的燦爛,感受生命偉力的崇高,禮讚發自靈魂深處的自信。那一片化機中的激盪渾厚和絢麗蒼茫,將引領我們再次發掘審美的心性根源,把握自由解放的關鍵,從而於混沌中立定精神,放出光明!”

劉海粟先生曾有語云:“大紅大綠,亦綺亦莊。神與腕合,古翥今翔。揮毫端之鬱勃,接煙樹之微茫。僧繇嘆倒,楊昇心降,是渭之海粟之狂。

劉海粟的潑彩法與張大千的潑彩不同,大千以青綠水墨為基調。劉海粟則善於在恣意潑灑的青、紅、藍、白等色彩的強烈對比中追求和諧。

如果說張大千的“潑彩”就畫面效果與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的確有驚人的貌合之處,那麼劉海粟的潑彩則是從中國傳統的沒骨法中抽出了中國色彩法“隨類賦彩”的原則,與西方後期印象主義和野獸派的用色和造型原則作了有機的融合。

因此,在張大千汪洋流淌的墨色之下,是其爛熟於心、嫻熟於手的山水圖式,多是內省內蓄的。而劉海粟的潑彩之法,則更多在追求個人激情的迸發,多是張揚的、狂放的,是希臘神話中的酒神頌。

邵大箴先生評價:“劉海粟的中國畫有三大特點:

一是傳統的功底深。他對文人畫傳統有所鑽研,有很強的書法入畫的能力,能自由地用重墨抒發自己的感情;

二是注意寫生和觀察自然,能夠不斷從自然中吸取創作的靈感。晚年多次上黃山,每次寫新的印象,新的感受,作品不落俗套;

三是融合西畫表現方法,以適應現代人視覺和心理上的審美需求,適應現代環境的裝飾需求。他的作品既有整體的大效果,又有局部和細節的美,經得住遠看,也經得起近看,他的畫風自成一體,有強烈、鮮明的個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