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安:咬定目標不放鬆 探索援建扶貧新路徑

在上海第八批援藏幹部人才全體會議上,紅孜聯絡小組組長王高安進行交流發言,以下是其有江孜縣聯絡小組開展援藏工作的發言部分內容。

王高安:咬定目标不放松 探索援建扶贫新路径

傳承援建江孜接力棒,江孜小組在脫貧攻堅上主要採取了“堅持一條主線、念好四字真經、探索八條路徑”的措施,年內援建項目直接幫助787人脫貧,教育衛生援建惠及12000多人,通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和青春脫貧行動等群團工作幫助1390人脫貧。

一、堅持一條主線,貫穿援建工作始終

進藏之初,江孜小組就提出了“1+2+2”援建工作思路。其中的“1”,就是堅持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貫穿援建工作始終的一條主線。一年多來,我們堅持這條主線抓理性認識的提高,堅持這條主線紮實推進實踐,堅持用這條主線衡量援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念好四字真經,切實加強價值引領

脫貧攻堅需要價值引領。我們深入學習習總書記扶貧思想,突出智力援建,提出並通過工作會議、宣傳宣講、幹部培訓等各種途徑廣泛宣傳“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貧定扶質、扶貧須扶制”的理念,紮實念好“志、智、質、制”四字經。

王高安:咬定目标不放松 探索援建扶贫新路径

扶貧先扶志,幫助建立高標準運行的產業脫貧志向。在用好上級脫貧攻堅優惠政策的同時,更關鍵的是提高江孜自身“造血”發展的產業能級。貫徹落實日喀則產業發展大會精神,協助提出“1136”產業發展思路。用產業發展來富民強縣,用產業發展來確保農牧民脫貧不返貧。緊緊抓住全國上下幫助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和契機,捨棄“貼地飛行”式的低標準“過關摘帽”思想,以精準脫貧為契機,以提高江孜產業發展能級為手段,“取法乎上”樹立富民強縣的大志向,瞄準農牧民更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的“全面小康”。

扶貧必扶智,用市場價值理念對接藏傳佛教“夠了就好”的知足文化。“再合適的溫度也不能使石頭孵出雞仔”。精神貧困是扶貧攻堅的最大敵人。如果建檔立卡農牧民自身不努力、不積極,外力再強,持續脫貧也是一句空話。吳英傑同志反覆強調,“特別是要引導農牧民群眾過好幸福美好的今生,不要把精力用到追求虛無縹緲的來世上。”我們運用優惠政策宣講、培樹致富帶頭人典型引路和重點培養致富帶頭人入黨示範等方法,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至少讓農牧民建立“不否認追求幸福美好的來世,但首先要過好幸福美好的今生”的理念,從而讓市場觀念、競爭理念、價值意識尋找到在“夠了就好”的知足文化中紮根的土壤。

扶貧定扶質,提高扶貧工作的質量走內涵式可持續發展之路。習總書記強調,“出水才看兩腿泥”。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扶真貧、真扶貧,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的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考驗,決不搞花拳繡腿,絕不擺花架子。我們的考慮是將提高產業發展組織化程度、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和易地集中搬遷三者有機整合一起,用產業發展成果帶動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易地搬遷,用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推動產業發展、易地搬遷,用易地搬遷推進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產業發展。

扶貧須扶制,打造農牧民與企業(合作社)成為利益一致的脫貧共同體。江孜農牧民總體平均收入已突破萬元大關,總體比較富裕,但是,農牧民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不高。人均收入的提高,主要靠農牧民們勤勞、踏實,在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土地和牛羊身上下足了功夫,形成了最大收成。組織化程度不高,主要責任在幹部,在縣鄉和村級組織,沒有盡到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乾的責任。所以要幫助探索把資金,包括援藏資金精準落實到建檔立卡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有勞動能力的農牧民都能參與到產業發展中去。

三、探索八條路徑,積極提高扶貧實效

走內涵式可持續發展的精準扶貧之路,關鍵是要探索實實在在的路徑。我們的實踐主要是:

一是直接投資建設產業項目創造就業崗位,幫助農牧民變身農民工。通過投資建設產業項目,招收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建檔立卡戶取得工資報酬增收脫貧。我們繼續第七批江孜小組的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路,建設紅河谷現代農業園區二期,目前已經安排1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穩定就業,月工資2000-2500元;11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靈活就業,日工資100-150元。投資興建的6座育苗溫室正在建設中,建成後預計可惠及120多人。

王高安:咬定目标不放松 探索援建扶贫新路径

二是探索“1+19+X”模式,發揮紅河谷農業園區輻射帶動作用。如何發揮紅河谷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示範輻射作用助力精準脫貧?我們調研發現,江孜19個鄉鎮,大部分都有一些零散的溫室大棚設施,每個村都有兩名科技特派員,日喀則蔬菜市場即使在夏季,自給能力也只有20%。因此我們提出了讓農業園區通過種苗、技術培訓和蔬菜銷售等三種方式輻射到19個鄉鎮若干個輻射點的“1+19+X”模式。目前,已經階段性地實現“1+13+14”,輻射13個鄉鎮、14個點、164座溫室,帶動22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預計今年人均增收1500多元。

王高安:咬定目标不放松 探索援建扶贫新路径

三是整合扶持農牧業特色產業項目,構建援建資金與建檔立卡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對需要資金的成熟項目給予資金扶持,投資數額,以招收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人數或按照股權分紅覆蓋的無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來核定,鼓勵現有特色農牧手工業經濟實體招收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取得工資報酬脫貧,或者通過股權分紅帶動無勞動力農牧民脫貧。我們實施農牧業激勵資金項目,整合27個合作社,採取帶動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支持5000元,吸納一名沒有就業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支持10000元(資金作為貧困戶入股,分紅6年,每年2000元),投入545萬元,帶動21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增收,安排208名入股分紅。

四是推進“治未病+根上治”項目,幫助建檔立卡戶擺脫因病致貧的陰霾。為擊退因病致貧的“勁敵”,江孜小組設計開展了“治未病+根上治”衛生扶貧項目。“治未病”,計劃外援建200萬元,建設江孜疾控中心,提升疾病預防能力,加大健康管理和傳染病防控力度;請浦東計劃外支持26萬多元,5批次派出15名專家,對全縣10080名農牧民進行了包蟲病、先心病篩查;計劃內援建先髖幫扶項目52萬對先髖患兒進行篩查,對沒有患病的群眾,加強疾病預防宣傳。“根上治”,就是成功申報獲批日喀則地區唯一縣級包蟲病定點診療醫院,對篩查出的包蟲病陽性病例62人,進行手術治療。目前已經完成16例,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例;對篩查出的15例先心病患兒,已經送6名到浦東東方醫院手術並圓滿成功;已經送2名先髖患兒到上海手術併成功。另外,援藏醫生在江孜共成功開展200多例手術,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例。

五是開展“圓夢行動”幫困助學,支持建檔立卡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最好辦法就是教育“扶智”。西藏雖然對家庭困難子女實行義務教育“三包”政策,但對大學階段的支持相對較弱。如果對考入大學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通過貧困助學基金給予幫扶,一旦學成就業,整個家庭就有了脫貧希望。我們實施“圓夢行動”,採取計劃內與計劃外相結合的辦法,籌集江孜貧困大學生助學基金174.2萬元,幫助貧困大學生1111人次。

六是謀劃“社會大家庭之愛”行動,整合社會資源助推脫貧攻堅。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援建工作不但要發揮體制內的力量,也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為貫徹去年東西扶貧協作銀川會議精神,我們策劃了“攜手奔小康·浦東人民認領江孜人民心願”活動。浦東新區紅領巾理事會認領了課外讀物募集項目,開展“書送友誼、愛助江孜”活動,把價值200多萬元的17萬冊圖書送到江孜中小學生手中;浦東區級機關黨員幹部認領了愛心助學項目,計劃三年資助300多名建檔立卡戶大學生共計70多萬元,目前已經到賬47萬多元;浦東新區合慶鎮等蔡路社區和各級機關黨員群眾認領了“捐衣物、送溫暖”項目,共募集衣物250多箱1.5萬餘件,摺合人民幣125萬元,溫暖了農牧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心。

七是以“黨支部+”為抓手,推進“紅色引擎·脫貧攻堅堡壘工程”保障脫貧。黨建抓實了就是影響力,黨建抓強了就是生產力。作為分管黨建工作的常務副書記,我細化縣委書記提出的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要求,策劃並實施了以“黨支部+”為抓手的“紅色引擎·脫貧攻堅堡壘工程”。截止目前,“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組建18個非公經濟組織獨立黨支部,吸收19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黨支部+黨員就創業基地+貧困戶”,出臺《江孜縣黨員就創業基地創建辦法》,為18家基地掛牌,提供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崗位327個;“黨支部+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協調解決就業崗位834個,捐款捐物價值64萬餘元。“黨支部+駐村工作隊”,實施35個項目,助推今年“集體經濟百村破零”行動的完成。

八是創新開展“青春脫貧行動”,體現黨建帶群建在脫貧攻堅上的實效。謀劃並指導開展“青春脫貧行動”,用青春的夢想和活力,助推江孜脫貧攻堅事業。具體策劃了“114”活動思路:打造一支隊伍—“脫貧路上青春領航”宣教突擊隊;搭建一個平臺—“微信+青春甜茶匯”脫貧攻堅沙龍;做實四個項目,“我能·我可以”青年就創業基地項目、“領頭雁集結號”典型帶動就業項目、“金融魔法棒”小額貸款助推就創業項目、“社會大家庭之愛”愛心助推脫貧項目。其中青年就創業基地,今年出臺《江孜縣關於推行“青年就創業基地創評指數”實施方案》,創建青年就創業基地達到8家,幫助33名建檔立卡青年上崗就業,去年以來累計達117人。

下一步,江孜小組一定按照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要求的“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上海市委和自治區黨委的要求,提高思想認識,繼續探索援建扶貧利益聯結新機制,為江孜脫貧摘帽做出應有的貢獻。

本期執行主編:田冰

王高安:咬定目标不放松 探索援建扶贫新路径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