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做得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参会人员都来这儿

因为做得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参会人员来长沙、岳阳这四个村考察

因为做得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参会人员都来这儿

7月26日,考察团来到环境优美的湘阴县金龙镇燎原村参观考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贺威

昨天下午,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参会人员走进了长沙市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开慧镇锡福村,岳阳市湘阴县金龙镇燎原村、洋沙湖街道办事处紫花村现场考察。

做强湘丰茶园、锡福民俗、燎原乡风、紫花湿地特色,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相得益彰。这四个村正在走向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为我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探明了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

因为做得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参会人员都来这儿

茶园里的大农庄

站在湘丰村最高处,满眼尽是绿色,深绿的茶山行间分明,让人疑是大自然神奇之手所梳。巨型水稻满载“在稻穗下乘凉”的梦,兼而发展禾鱼、泥鳅、青蛙养殖,每亩产值在3到10万元。

村里还以生态乡村游为切入点,编制到2030年村庄规划,着重打造脱甲茶街和茶园、果园、花园、虎园、菜园。目前,全村建设了3700亩有机茶园、1000亩巨型稻综合种养基地,打造了湘丰茶博园、三珍虎园、西山花海等景点,村庄处处如画。

产业上了档次,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也上了档次,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自然也上了档次。村里以旱厕改造、垃圾处理、规范村民建房、黑臭水体整治、推进移风易俗“五治”为重点,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现在,湘丰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7%,杜绝乱建、乱排乱放、滥砍滥伐和开山采石等现象发生。生活垃圾做到户分类、村收集、日产日清。党员参与环卫整治积分制和卫生文明户评选,提高了村民环卫意识。

良好的环境对产业发展形成了促进,探索发展了“专项资金+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村经济综合发展新模式,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都实现了稳步上升。

因为做得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参会人员都来这儿

宿在锡福幸福多

网上下单,网下住锡福,有山有水,田园风光生态水果,还有红色文化滋养。杨开慧的故里开慧镇锡福村是个旅游度假的幸福胜地。

锡福村交通便利,出长沙后车程在半小时左右。根据村里的规划,正在建设特色民宿旅游区及民宿文化生态休闲区,并逐步形成乡村民宿点、小水果产业园、水果农庄等多点布局的产业格局。

民宿是特色,人居环境不可不好。村里以乡村民宿建设为契机,在生猪退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加快了村容村貌提升和乡村文明建设。

村里由政府和村委会统一对房屋外墙、外护坡、道路、水电管线进行包装改造;引进湖南慧润农业,负责民宿设计、营销和平台建设;政府以奖代投,引导农户投入小额改造费用,实现传统民居内外风格统一,让田园风貌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

民宿带动农户房产变资金,也拉动了周边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及服务业发展。变美变富的村庄吸引了人才回流农村,也减少了社会治理难度,促进了乡风文明。

因为做得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参会人员都来这儿

六项工程看燎原

一个垃圾污水遍地,残破土房多的旧村,如何绚丽蝶变?地处湘阴城郊,先天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燎原村,通过党建引领、规划先行等后天努力,成了小桥流水人家、村容村貌新风,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且看他们的六项工程。

“空心房”不见了,绿色回来了。残破的旧房无人居住,影响村容村貌不说,浪费了土地资源实在可惜。按照“宜耕则耕、宜绿则绿、宜建则建”原则,村里整治空心房43栋,改造房屋庭院126栋,建成小广场4个,栽种苗木13000多株。

垃圾不见了,洁净占上风。按照“有序收集、分类处置”原则,每户配备“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3个垃圾桶。镇村组三级联动,有了村级保洁员,配了乡镇垃圾收集转运车48辆,建成了乡镇垃圾中转站。

污水达标排,土法也实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三格池、四格池沉淀,再进入人工湿地既简单实用,又节省成本。燎原村建成长15米、宽10米的污水集中处理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先经收集管进入三格池、四格池无害化处理,再进入人工湿地净化达标排放农田。

燎原村还推进了风貌改造工程、“厕所革命”工程。全村的山塘水系、农户庭院、公共区域、村组道路全部绿化美化,提升了村容村貌。改厨、改厕、改浴、改水、改栏全面完成,村民幸福指数更高了。

目前,村里抢抓康养产业发展风口机遇期,还推进了产业振兴工程。以金龙山水康养谷项目启动为契机,先后引进了凯佳生态、百树山等项目,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

因为做得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参会人员都来这儿

紫花深处湿地情

麋鹿是湿地的主人,从长沙出发,到湘阴县洋沙湖看麋鹿最近!没错,这里有10来头从北京引进而来, 已经安居的成年麋鹿。

让麋鹿来洋沙湖紫花村定居皆大欢喜。位于洋沙湖畔的紫花村以湿地为特色,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湿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又呈现了一幅“蒹葭苍苍”的优美画卷。

村里首先将常年受水患的1400余人搬到高地集中居住,建设配套完整的生活区,彻底改变了过去住房分散、环境脏乱、设施滞后、水涝不断的落后面貌。

紫花还积极争取退耕还湿项目,大力实施低洼农田综合利用工程,流转土地和鱼池1100余亩,修建外排机埠、整治沟渠堰塘、拆除拥堵障碍,广泛种植菖蒲、萱草、荷花等水生植物。目前,村里集保护植物多样性、科普教育、景观体验、文化展示于一体。

让住在画里的农民就地增收,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紫花村还以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引进洋沙湖现代农业公司,流转贫瘠缺肥、地势不平地产农田300余亩,建成集农业科普教育、水产健康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事体验、种植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紫花村与生态园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优先安排村民务工,累计增加农民收入6000余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