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歸來不看山

中國名山首推五嶽

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它

們以象徵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聞天下。以中原為中心,按東、

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嶽歸來不看山”。五嶽稱華夏名山

之首,有景觀和文化雙重意義。五嶽各具特色:東嶽泰山之雄,西

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秀,北嶽恆山之奇,中嶽嵩山之峻,早已

聞名於世界。(泰山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

東嶽泰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

東嶽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嶽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山”,被視為崇高、神聖的象徵,故有“五嶽獨尊”之說。“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千載流傳。“重於泰山”、“有眼不識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實已經作為我們民族文化積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泰山東望黃海,西襟黃河,汶水環繞,前瞻聖城曲阜,背依泉城濟南,以拔地通天之勢雄峙於中國東方,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華夏曆史文化的縮影。(東嶽泰山1532.7米、位於山東省)

五嶽歸來不看山

詠東嶽泰山

巍峨聳立霧連天,

雄偉峰奇樹掛川。

疊嶂重巒情脈脈,

挾風捲翠意綿綿。

浮雲萬朵迎新客,

紫氣千絲繞古泉。

白鶴高旋花引路,

黃鸝曼舞葉牽巔。

南嶽衡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

五嶽之中,唯獨衡山雄踞南方。《述異記》稱南嶽系盤古左臂變成的。南嶽稱為衡山,因它位處星度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像衡器一樣,可以稱量天地的輕重,能夠“銓德鈞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軫星旁有一小星,曰“長沙星”,這顆星主管人間壽命。而衡山古屬長沙。借名伸義,所以衡山有“壽嶽”之稱。後人祝壽,時常稱頌為“壽比南山”,其來源就是從這兒借喻的。

南嶽衡山地臨湘水之濱,林木蒼鬱,景色幽秀,享有“五嶽獨秀”的美名。衡山位於湖南省衡山縣,是五嶽之南嶽,自古天下聞名,尤以壯美的自然

五嶽歸來不看山

風光和佛、道兩教形成的人文景觀著稱。(南嶽衡山米1300.2、位於湖南省)

詠南嶽衡山

層巒迭嶂聳雲煙,氣勢磅礴漫霧川。

四季蔥蘢飄美韻,常年滴翠蘊佳篇。

鶯歌燕舞千峰秀,鳥語花香萬道泉。

放眼群山風景好,抒懷峻嶺悅心絃。

西嶽華山

西嶽華山,五帝時稱“太華”,夏商時稱“西嶽”,雅稱“華嶽”。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華夏”、“中華”皆藉華山而得名。“自古華山一條路”,險居五嶽之首。

華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陝西華陰縣,為五嶽之西嶽。北瞰黃河,南依秦嶺,雄踞關中平原東部秦晉豫三省交匯處,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北峰雲臺、中峰玉女五峰環峙,高擎天空,“遠而望之若花狀”,故有其名。(西嶽華山2154.9米、位於陝西省)

五嶽歸來不看山

詠西嶽華山

傲立群雄峰矗天,

連綿壯闊霧遊田。

層林盡染花浮水,

飛瀑流光霞吻川。

玉女彈琴迷聖帝,

白鵝鳴曲戀神仙。

劈山救母人人贊,

開路便民世世傳。

 

 北嶽恆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

北嶽恆山則山勢陡峭,溝谷深邃。深山藏寶,如著名的懸空寺便隱匿其中。相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見其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嶽。秦時“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恆山。

恆山,又稱恆嶽,位於山西渾源縣。恆山別名常山。恆,常也,萬物伏北方,有常也。歷來稱為北嶽。秦朝時“奉天下名山十二,其二便是恆山”,《爾雅》也稱:“恆山為北嶽”。 (北嶽恆山2016.米、位於山西省)

五嶽歸來不看山

詠北嶽恆山

陡峭懸崖系古松,

巍峨聳峙掛紅楓。

兩峰對望凝煙翠,

一井清甜映嶺蔥。

奇脈茵茵連絕壁,

群巒莽莽傲蒼穹。

鮮花燦漫迎君笑,

綠樹婆娑點首弓。

中嶽嵩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

橫臥中原腹地的嵩山,嵩山古稱外方,又稱嵩高,屬伏牛山脈,其主體在今河南登封縣境內,東鄰省會鄭州,西鄰九朝古都洛陽。周平王東遷洛陽後,以嵩山位於中央,是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為中嶽。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組成,山體從東至西橫臥,蜿蜒70公里,故有“中嶽如臥”之說。嵩山風景名勝區由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觀星臺、三嶽寨、白沙湖六大景區組成。嵩山之頂名曰峻極,古有“峻極於天”之說。

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黃祖源,三代都地。嵩陽書院乃儒家文化聖地;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馳名中外。嵩山不同於其他四山者,似乎突出在一個“奧”字上:自然景色奇麗,奧妙無窮。太室如龍眠,少室似鳳舞,三十六峰雄渾奇秀,更有奇特的地質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層匯聚一處,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質“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2010年位於嵩山地區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嵩山作為天地之中的理念被全世界認可。(中嶽嵩山1491.7米、位於河南省)

五嶽歸來不看山

詠中嶽嵩山

七二神峰塔聳天,

雲嵐瞬息翠浮川。

層巒疊嶂風光美,

起伏綿延奼紫嫣。

中嶽廟前尋佛教,

少林寺裡覓封禪。

引來墨客佳詩賦,

贏得騷人譜妙篇。

三山五嶽,成語,泛指名山。

傳說中的“三山”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記》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從此以後三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說、戲曲、筆記中經常出現,然而它是傳說,不存在的。後人為了延續三山五嶽的美麗神話,就在五嶽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廣為流傳的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黃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

明代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一句很著名的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是對黃山作的極高的評價。古人還有“天下名景集黃山”之說,意即天下名山有的優點,黃山都具備...... 

廬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

廬山又稱匡山或匡廬,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位於九江市南36公里處,北靠長江,南傍鄱陽湖。南北長約25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

雁蕩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

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