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的合资品牌,能挽回失重的局面吗?

2017年是一个令所有自主品牌无比怀念的巅峰。在这年的最后一个月,销量破万的自主品牌SUV多达25款,合资品牌则仅有12款。如果按照年累计销量计算的话,月均销量破万的自主SUV有27款,而合资品牌只有11款。

当一些滥竽充数的车型月销量能够轻松过万的时候,自主品牌凭借SUV红利在这一年中可以用无往不利、摧枯拉朽来形容。正因如此,一些合资品牌被冲得七零八落,或者说他们下沉的速度一下子被提了起来,就像失重一般。

向死而生的合资品牌,能挽回失重的局面吗?

这一年,北京现代累计销量78.5万辆,同比减少31.26%;长安福特累计销量82万辆,同比减少12.1%;东风悦达起亚累计销售36万辆,同比减少44.61%;神龙汽车累计销售37.8万辆,同比减少36.85%(其中,东风标致累计销售24.7万辆,同比减少29.38%;东风雪铁龙累计销售13万辆,同比减少47.36%);长安铃木累计销售8.4万辆,同比减少27.26%......

自主品牌的进步迫使合资品牌做出改变,带来一个计划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合资阵营内部的平衡被打破,有些品牌在被合资对手拉开差距的同时,也遭到自主品牌自下而上的冲击,从此走上了沉沦的道路。

进入2018年,这些合资品牌不得不向死而生了。

向死而生的合资品牌,能挽回失重的局面吗?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3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51个百分点。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17.76%、10.69%、4.69%和1.67%。

与上年同期相比,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有小幅上升,但其中美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下降,法系持平,其他品牌呈小幅增长,韩系的增速尤为醒目。然而,在这份冷冰冰的数字背后,真相却是另外一番面貌。

韩系的销量提升了,但品牌在倒退

2016年,韩系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为7.35%,虽然较2015年的7.94%略有下滑,但相较2017年的4.63%,7.35%也许会是韩系永远不可能再接近的巅峰。

向死而生的合资品牌,能挽回失重的局面吗?

今年1月和2月,北京现代销量较往年同期分别减少25%和40.75%;但从3月份开始,它的销量同比数据开始“转正”,并分别在4月、5月和6月纷纷同比增长了100%、72.2%和148.4%。同时,东风悦达起亚也开始了“复苏”之路。

本月初,《钟叔驾道》记者走访了全国多地的北京现代4S店。相较于去年,经销商普遍反映进店客流有明显提升,“比去年卖得好”成为一种共识。然而,真相或许远没有这么乐观。

当北京现代提出“D+S”战略时,目的非常明确:提高现代的品牌价值,向高端化迈进。然而,对销量的执着让它仍然坚守多代同堂的销售模式。无论轿车还是SUV,“老中青”结合、新瓶装旧酒的运作方式从没有改变。

受制于此,韩系的旗舰产品索纳塔、K5等犹如一场烟花表演,在短暂的绽放之后迅速泯然众人、销声匿迹。

向死而生的合资品牌,能挽回失重的局面吗?

从今年1月份开始,朗动的批发销量在乘联会的统计中已经“归零”,在最需要业绩的时候,北京现代竟然悄无声息地自废了一款此前月均销量近万的主力军。

近来,韩系的几款新车纷纷采取低价入市的姿态。新一代ix35上市时,11.99万元的官方价比同级别竞品低了近5万元之多,同样,东风悦达起亚智跑将这一剧情完整复制了一遍。

与此同时,韩系的在售车型进行了大幅度优惠。无论是领动、名图还是K4,优惠幅度普遍高达3万元左右,悦动7万,K3 6万,瑞纳5万......现代起亚在华的价格体系轰然崩塌。

向死而生的合资品牌,能挽回失重的局面吗?

由此可见,整个韩系的复苏完全站立在低价策略之上。“以价换量”对于任何车企都是下策,但对于北京现代或东风悦达起亚而言,这也许是它们不得不为的妥协。

得了销量,失了品牌;拿了市场,丢的是未来。对于韩系而言,不仅“重回百万年销量”的目标会变得日益艰难,只怕能否重回往昔的品牌高度和价格体系,都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福特跌跌不休与PSA的坐以待毙?

吉利在今年6月卖出了12.8万辆,1~6月累计76.6万辆,单月、累计销量双杀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另一方面,领克01的 6月销量0.9万辆,1~6月累计销量4.6万辆,WEY的VV7、VV5在6月份也实现超过1万台的销售业绩,1~6月累计销售7.76万辆,至此,合资品牌的防线被进取和高端化的自主品牌撕开了一道道口子。

6月20日,铃木修在日本表示铃木品牌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进入了倒计时阶段,这个时间距离菲亚特克莱斯勒掌门人马尔·乔内表示菲亚特品牌未来将告别中国市场仅过去了20天。

向死而生的合资品牌,能挽回失重的局面吗?

有人离去也有人归来,5月初,上汽通用宣布别克将复活国内紧凑级轿车市场的传奇车型凯越。只是,离去和归来的原因都是一样,来自市场的巨大压力:去年,别克销量出现同比0.52%的下滑,今年上半年,这一指标已经恶化至6.4%,6月销量更是同比下滑21.5%之多。

这个市场,即使贵为别克也在劫难逃。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对此能够感同深受的还有同样来自大洋彼岸的福特,以及最富有浪漫气息的法国标致雪铁龙。

相较去年,今年上半年长安福特彻底从减速状态变成了“脱轨”。

向死而生的合资品牌,能挽回失重的局面吗?

6月份,长安福特单月销量3.3万辆,同比下降53%;1-6月累计销售23.2万辆,同比下滑35%。长安福特全系车型上半年都出现大幅下跌,主力车型福睿斯6月份销量1.4万辆,同比负增长47%;1-6月销量8.1万辆,同比下滑29%。长安福特另一主力福克斯跌幅更大,今年累计同比跌幅48%。

对于长安福特而言,一旦福睿斯无法对销量体系提供有力支撑,那么它注定将“跌跌不休”。

长安福特执行副总裁何朝兵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长安福特以及福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主要问题,归根结底还在于产品本身的层面。碍于福特在全球此前在无人驾驶等科技领域过于激进,致使其在产品研发方面陷入真空。

受此拖累,福特已经做出削减成本放弃部分轿车产品在北美生产和销售的决定,在极少研发资金的前提下,福特在中国市场的产品规划也将大幅缩水。全新一代福克斯作为“遗产”,可能是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依仗。

向死而生的合资品牌,能挽回失重的局面吗?

然而,这样一款曾经月销3万辆的现象级产品,如今已经落到月销几千辆的窘境。运动型紧凑级轿车被轩逸、朗逸、宝来、卡罗拉、帝豪压榨到无力反抗。新福克斯能否救主仍然存在巨大的疑问。

当然,长安福特还不是最糟糕的。当铃木、菲亚特纷纷表示彻底退出中国市场时,下一个是谁的猜想纷纷将答案指向了法系的PSA。

虽然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今年上半年的降幅减小,但这不是因为他们取得了多大的进步,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已经退无可退。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神龙便是如此,正所谓“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没有思变的想法,也就不会有改变的行动。

钟述

当风云突变时,市场不会有同情心,因此也就没有所谓无辜者。当成功向左,有些参与者只能被迫向右。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对于合资阵营里的某些品牌而言,曾经的骄傲只能代表过去,而未来如何生存?或许才是真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