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編者語: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會議強調要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隨著互聯網與金融的跨界融合持續加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那麼在這個浪潮下,資產管理行業應該何去何從呢?

文/巴曙松、喬若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鄭嘉偉(國信證券)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一.洞察中國資產管理行業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一)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

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飛速發展,截止2017年上半年,中國(不含港澳臺地區)資產管理行業規模約為120萬億元(含通道),同期中國(不含港澳臺地區)存款類金融機構各類存款總數約為140萬億元;資產管理行業已經成為中國(不含港澳臺地區)金融體系中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是中國金融體系幾十年來不斷朝市場化方向改革深化的結果,體制的轉型也是一個漸進而緩慢的過程。從產業鏈的視角看,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至今,由微而著的過程大概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並非是按照規劃好的路線圖按部就班式地演進,而是宏觀和政策環境的影響、資產管理類機構自身逐利精神推動和技術革新的快速運用等因素使然。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圖1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

(二)資產管理行業的脈絡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圖2 資產管理行業體系

資產管理這個產業鏈主要包括:基礎資產、資產管理機構、金融產品、銷售渠道、投資者五個維度。基礎資產,實際就是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它包括標準化的融資需求和基於標準化融資需求之上的一些衍生品。資管機構、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等層面,主要是挖掘、評估各類投融資需求,並且在金融產品的設計、銷售等方面來進行創新。資產管理機構存在著明顯的分級,資金來源機構為產業上游機構,以銀行為典型代表,主要利用客戶渠道吸納資金;投資管理機構為中下游機構,以基金為代表,主要負責管理資金,實現收益;通道機構處於產業下游,以券商為代表,為其他機構提供服務。金融產品是連接投資者和基礎資產之間的橋樑,投資者投資金融產品,金融產品再投資於基礎資產。各類機構的資產管理能力就體現在金融產品投資基礎資產的過程中。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從銷售渠道看,之前由商業銀行主導,隨後多元化的渠道不斷在拓展。一方面,銀行有著強大的銷售渠道和客戶資源,在上游的優勢很大,在資產管理行業掌握著較大的話語權。2013年銀行理財總規模僅為10.24萬億,隨後持續高速發展,在2016年年末已經增幅184%至29.05萬億。但隨著“嚴監管”壓縮通道和互聯網理財產品的衝擊,逐漸削弱了銀行理財業務的競爭力,在2017年,銀行理財規模從年初的29.05億增至年末的29.5萬億,增幅僅1.69%。此外,不良資產的處置已經成為銀行不可迴避的問題了,截至2017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7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4%;關注類貸款餘額3.41萬億元,關注類貸款率3.49%。不良資產規模的攀升也是在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供應規模。傳統的不良資產處置主要依賴與四大AMC資產管理公司。但面對如此龐大的不良資產,吸收能力畢竟有限,探索新型的不良資產處置手段,成為當務之急。另一方面保險、券商、信託、基金等不同類型資產管理機構蓬勃發展,機構數量顯著增加,截至2017年年底,信託業管理資產規模突破25萬億,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等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3.6萬億元。各金融機構在中高端客戶領域激烈競爭的同時,也應該看到“長尾”投資者市場中的巨大需求。過去數十年間“長尾”投資者的理財需求可以用三個“碎片化”和三個“較為單一”來概括。即投資理財時間、金額和獲取信息的“碎片化”,投資目的和期限較為單一、渠道較為單一以及投資理財產品配置較為單一。但是近年來,“長尾”投資者過去習以為常的投資理財習慣正在面臨著諸多挑戰,單一資產獲利難度加大,“長尾投資者”投資理財需求日趨長期化和多元化。結合當前“長尾”投資者的投資理財特徵和需求變化,進一步挖掘“長尾”投資者的多元化、數字化資產管理需求,將成為未來各機構深耕“長尾”投資者的發展方向。

二.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金融科技是指運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能夠應用於金融領域的技術重塑傳統金融產品、服務與機構組織的創新金融活動。

(一)金融科技(Fintech)簡介

金融科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互聯技術、大數據、分佈式技術和安全技術。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圖3 金融科技的技術

(二)金融科技的應用領域

金融科技可應用在支付清算、融資模式、投資管理、交易分析等七個領域。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圖4 金融科技的應用領域

(三)金融科技重塑資管行業價值鏈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圖5 金融科技重塑資產管理行業價值鏈

隨著穿透式監管打破多層嵌套,資管公司面臨著諸多挑戰,需利用金融科技提升自身優勢。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飛速發展,金融科技已經逐漸應用於支付清算、借貸融資、投資管理、保險等金融領域,對資產管理行業的模式、業務、流程與產品也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主要有如下影響: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首先,金融科技正在改變中國資管行業格局。金融科技為資管行業帶來自動化、低成本運營模式的同時,也在逐漸形成“數字化人工智能+ 金融資產管理創新”的生態系統。人工智能能自動蒐集海量相關信息並做出處理,用大數據可進行個性化風險偏好測評,智能投顧能對金融產品進行深度挖掘併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動態解決方案,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交易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安全技術可以保證交易的安全性。進行科學高效的資產配置決策是資產管理機構通過宏觀分析、行業分析的落腳點與出發點。例如,

在權益類資產方面,一方面投資者需要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捕捉熱點主題,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個股的潛力,這是一項繁瑣複雜的工作。資管機構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描繪出一個全面個股基本面知識圖譜,建立對市場和個股的實時追蹤體系,分析出股票市場的特徵,繼而可以預判熱點主題,從而找到獨特且可持續的Alpha來源。再建立各種與自身投資理念相吻合的多因子量化模型,這與傳統金融因子選股之間具有較低的相關性,因而可以更好地捕捉市場熱點,增強選股因子多樣化、系統化以及風險的分散化。在債券投資方面,隨著去產能、去槓桿的進程加快,債券違約現象屢屢發生,打破剛性兌付也將使信用風險溢價波幅加大。債券主體信息不對稱是債券投資者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資管機構可以通過互聯技術建立債券市場的信用風險評估模型,參考市場宏觀經濟指標、行業景氣情況、基本面等數據進行大數據整合,對違約主體相關情況進行動態追蹤與分析,從而為機構投資者拉響債券信用風險的警報。 金融科技運用到FOF/MOM中或許效果能夠更加明顯,先利用大數據對客戶的投資偏好進行信息篩選和智能評定,將結果與客戶自行選擇的投資期限、風險偏好、目標收益綜合以後,構建基金組合,組合的標的池是由投資經理基於雙層alpha投資理念篩選出“基金庫”;同時,結合金融科技的多管理人基金會實時進行全球市場掃描,選出大類資產範圍並根據最新市場狀況計算最優組合比例,對組合提出調整意見,不斷優化基於客戶的個性化投資解決方案。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其次,金融科技推動的無現金支付和移動支付成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進行產品推廣的特色渠道,並反向作用於資產管理機構。資管機構發展移動支付具備兩大優勢,一是管理龐大的資金鍊,在支付清算管理上獨佔優勢,支付業務作為資金流動服務的載體,其快捷的移動金融服務也能增加客戶忠誠度。二是擁有大量客戶的數據與安全信息,並已經與用戶建立了信任關係,機構可以通過移動支付系統軟件,追蹤客戶信息,在獲得關於客戶的喜好、滿意度等數據後,可以相應的改進自身的金融產品。根據艾瑞諮詢統計數據顯示,在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的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已經達到了31.6萬億元。金融科技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長,在許多領域已經可謂全球領先。一方面,相比美國、日本等傳統金融強國,中國目前已經建立起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覆蓋支付端、融資端和投資端,主要參與者包括傳統金融部門和其他擁有業務閉環生態系統的互聯網金融巨頭,為下一步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中國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程度與歐美髮達市場相比,在產品、風險管理等專業服務領域仍存在一定差距,可以預計,隨著中國的金融科技優勢逐步向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不同領域逐步滲透,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發展趨勢。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第三,運用區塊鏈技術可以緩解信息不對稱、對資產管理人信任程度低等問題,並且可以在很多方面減少資產管理成本。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因通過中介交換價值而產生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比如通過區塊鏈設計事後點評的智能合約,將所有實名交易記錄記載在區塊鏈上。如果資產管理中出現了違法違規現象,就可以通過智能合約發佈資管機構事先私鑰簽名含有賠償、道歉等具體內容的聲明,這樣的技術手段可以真正做到由投資者而非中介來直接掌控交易信息。區塊鏈技術可以在很多方面減少成本,具體如下圖: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Source: Oliver Wyman proprietary data and analysis ©J.P. Morgan and Oliver Wyman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第四,金融科技在降低投資門檻,透明化投資信息以及落實普惠金融方面發揮了正向推動作用“長尾”投資者希望以低成本、透明、便捷及容易接受的方式實現個人資產或投資的管理。對此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發展智能投顧。智能投顧按照不同年齡和不同收入狀況的投資者群體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給予不同類別資產的配置以及投資建議。其次,智能投顧有別於傳統投顧,實現了投資決策的智能化,從而實現風險有效分散化以及收益最大化。再次,智能投顧投資效率更高,操作便捷也更透明。“長尾”投資者的理財需求受制於資產量、投資渠道的限制而無法實現,智能投顧的低服務門檻讓投資理財實現了普惠,這對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與推進起到了正向催化作用。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最後,金融科技可從不良資產的處置效率和處置方式兩個層面有效助推不良資產處置。不良資產處置的本質是不良資產價值的發掘和提升,以及風險的轉移和消化,加速不良資產處置需要從兩個層面入手,一是提升不良資產的處置效率,二是增加不良資產的處理方式。一方面金融科技可以提供充足的市場信息。以往的不良資產處置交易依賴於不良資產供給機構的信息披露、資產管理公司的盡職調查、從業人員的處置經驗等,信息透明度較低,而互聯技術的應用可以捕捉和披露豐富的信息,資產管理公司等處置機構可以獲得更多的線索,然後綜合運用收購處置、危機企業重整、債務重組、市場化債轉股和不良資產證券化等方法對不良資產進行有效整合,再依託自身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和資本市場增值變現功能,極大地提升資產價值。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為資產管理公司提供了更豐富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不良資產信息發佈平臺,供需雙方直接將不良資產信息發佈在平臺上,線上競價撮合,線上線下結合盡調,然後完成處置交易。二是不良資產有了交易所的交易方式,如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設有專門的資產流轉平臺和信息撮合平臺,即時發佈資產信息和資金信息,平臺可自動撮合,提高資產處置效率。三是由AMC或者第三方搭建互聯網交易平臺,例如“淘寶”用戶可以直接在淘寶資產處置界面上對不良資產競標,擴大客戶群體。

巴曙松等:金融科技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如果把一個微觀或者相對中觀的資產管理行業從行業角度做一個連接來分析的話,資產管理行業逐步發展的過程也是中國的金融結構不斷市場化、不斷升級的過程。藉助金融科技,資金由低效率的金融機構流向效率更高的機構和部門,使得資金的需求和融資主體的需求之間的匹配更精細或者錯配減少。這是一個脫媒的過程,也是整個資產管理行業效率逐步提升的一個過程。

參考文獻

[1]巴曙松,楊倞等.2017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2]巴曙松.2017年亞太資產管理發展趨勢與展望[N].2017-12-13

[3]巴曙松.資產管理的核心競爭力[N].2016-08-17

[4]巴曙松.以銀行理財為核心的資管行業面臨變局[N].2017-12-15

[5]巴曙松,白海峰.金融科技的發展歷程與核心技術應用場景探索[J].清華金融評論.2016-11-05

[6]巴曙松,白海峰.多管理人基金(FOF/MOM)投資模式與金融科技應用展望[J].清華金融評論.2017-05-05

文/巴曙松、喬若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鄭嘉偉(國信證券)(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作為一位研究人員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