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開始走下坡路必然伴隨這5種現象,值得警惕!

導讀

判斷一家公司前途的標尺,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魔鬼細節”,比如流程複雜、浪費現象、跨部門合作難等等,如果你的公司中出現以下的一些問題,建議趕緊做調整,特別是對於想要持續發展中的公司而言。

一家公司開始走下坡路的5個跡象

第一、部門之間,推諉扯皮

一般來講,跨部門協作是商業組織中最難解決的問題,也是任何一家大型企業都無法迴避的問題。大家抱怨最多的就是跨部門協調困難,你去找法務部辦點事,找財務部辦點事,找人力資源辦點事,皮鞋都跑爛了,沒完沒了。

企業開始走下坡路必然伴隨這5種現象,值得警惕!

部門之間,為何總是互相推諉?因為拒絕其實是最簡單的工作方式,就說一個字,“No”,剩下的什麼都不用幹了,一旦答應,可能要忙活好幾個月。這樣做事的員工表面在“照章辦事”,實際上是在偷懶,拖累組織的效率。

第二、流程繁瑣,審批覆雜

今天中國很多企業不是沒有管理、流程,而是流程冗長、複雜、折騰,制度一大堆,怎麼優化真頭疼。

企業開始走下坡路必然伴隨這5種現象,值得警惕!

在華為內部,一篇名為《一次付款的艱難旅程》的文章,曾引發華為員工激烈討論。文章主要反映一線作為贊助商面向客戶預付款時遇到審批多、流程複雜的問題,矛頭直指由任正非女兒孟晚舟執掌的財務系統。

任正非盛怒之下直接以總裁辦電子郵件的方式,發給華為董事會監事會和全體員工。“據我所知,這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不知從何時起,財務忘了自己的本職是為業務服務、為作戰服務,什麼時候變成了頤指氣使,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第三、考勤僵化,缺乏靈活度

當企業業績下滑,轉型無力的時候,考勤和加班是最容易抓的,也最能滿足老闆控制慾望,可事與願違,越是盲目壓榨反而越被員工牴觸。

白巖松說:“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紀律的時候,一定是它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很多人表示贊同,並不斷聲援廢除考勤。

企業開始走下坡路必然伴隨這5種現象,值得警惕!

其實,企業發展的階段不一樣,考勤要求並不一樣。初創團隊為了實現一個想法,更多的是靠自我驅動,這個時候考勤就不再是必需的。但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從十幾個人變成幾十個人甚至到了成千上萬人的時候,領導者就必須要考慮建立靈活的考勤機制。

第四、浪費現象,極為嚴重

去年12月份,朋友入職了一家融完A輪的公司,制度比較健全,文化也比較先進,同事都是海歸,但年後回來就倒閉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並不吃驚,舉個細節:在他們公司,公款報銷吃喝是公開的秘密,領導也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一次次的開會提醒。

所以,很多公司不是產品業務不行,而是掉進了管理的大坑。

企業開始走下坡路必然伴隨這5種現象,值得警惕!

第五、混日子的員工越來越多

這個問題最嚴重,可謂是企業運營過程中的“第一大害”。很多企業主或高管對這樣的問題其實都是嚴防死守,奈何公司缺乏一套科學、合理、具有激勵性的績效管理機制,僅憑主管的評價很難做到獎罰分明,或者管理者的個人喜好導致公司中留有懶人、庸才生存的土壤,最後導致公司“混日子”的員工越來越多,人才留不住,公司運營走下坡路也是情理之中啦。

企業開始走下坡路必然伴隨這5種現象,值得警惕!

存在上述的問題,企業如何自救

首先,一個企業要建立具有激勵性的薪酬績效機制,讓員工自發的幹、為自己幹!正如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總結創業3年的心得:管理要符合人性,不要考驗人性。企業管理遵循人性通過利益的驅動來破解各種管理難題。我們在構建企業的績效激勵機制的時候應遵循: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價值分解、薪酬分塊的核心思想。

那麼,怎樣設計薪酬模式才能激發員工的鬥志,讓他為自己拼命地幹?同時還不增加企業的成本?建議採用以下模式來激勵員工:

利益驅動: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價值=價格=財富,做價值管理,實現在企業增值的前提下增加工資;文化驅動:積分式管理,開發金錢貨幣以外的一種激勵符號和評價工具;事業驅動:小溼股、合夥人模式,建立共同挑戰目標,實現雙向驅動;目標驅動:設定自我需求與職業發展目標,員工為自己而做。

企業開始走下坡路必然伴隨這5種現象,值得警惕!

更易落地激勵模式

這些模式的應用範圍見下表:

企業開始走下坡路必然伴隨這5種現象,值得警惕!

適用於管理層,一線崗位——企業管理者通過增加產值、價值的方式,實現為自己加薪。由於加薪但不增加企業成本,倍受中小企業推崇。即通過對員工創造的結果和價值進行量化,與員工所得的報酬進行深度掛鉤,強調以“結果”和“價值”換取報酬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和薪酬全績效模式。

企業開始走下坡路必然伴隨這5種現象,值得警惕!

KSF模式的激勵性體:

員工有6-8個加薪渠道,薪資彈性大隻要員工自己乾的好,就能自己為自己加薪員工與企業利益趨同,員工獲得高薪的同時,企業獲得高利潤員工成為企業的經營者,不會輕易離開公司,和老闆一起共同經營公司

企業開始走下坡路必然伴隨這5種現象,值得警惕!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免費贈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李太林《績效核能》加薪不加成本薪酬模式KSF、ppv、積分式教材

李太林《績效核能》加薪不加成本模式KSF、ppv、送視頻送線上輔導

購買此書後,聯繫輔導老師,可獲得以下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兩部配套績效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KSF的分錢與共贏模式

一、分誰的錢

1、市場的錢;2、浪費的錢;3、新價值點的錢;4、超值的錢;5、高效的錢。

二、憑什麼分錢

1、員工創造了更高價值;2、人效提高了,資源充分利用了;3、做出了超出原來的價值、產值;4、做出做更好更多的事情。

三、如何分錢才有意義尋求平衡點,比過去做得更好原則1:只要做得比過去好,超越 標準就可以分錢原則2:企業願意為粘合度、匹配度高的指標付費原則3:①平衡線思維:員工收入增加、企業利潤增長給員工一份加薪計劃,給企業一套改善企業的的方案;②平行線思維:平行向上、可持續良性增長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高度粘合,實現目標一致趨同

舉個簡單例子,某門店店長KSF工資模板:

企業開始走下坡路必然伴隨這5種現象,值得警惕!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KSF對員工的轉變:

收入由老闆給 →收入由自己創造薪酬變化幅度不大 →薪酬上升沒有空間限制做多做少一個樣 →只有做的多才能拿得多在上級監督下做 →自動自發工作

KSF對企業的轉變:

企業由老闆一人經營 →企業由全體員工共同經營員工工資上漲意味著企業成本上升 →員工工資上漲意味著企業利潤上升員工消極工作 →員工主動加班拼命幹人才留不住 →人才趕都趕不走。

關鍵詞:管理,曾仕強,投資,經濟,職場,華為,產品運營,營銷,運營,推廣,KPI,任正非,李嘉誠,人力資源,比爾蓋茨,小米,雷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