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崗不同酬,老員工馬上離職,老闆欲哭無淚,難道又白培養幾年!

案例:小陳在深圳某互聯網公司工作,幹了4年,工資7000元,原本還覺得公司挺好的,打算再做幾年。可最近無意間看到新同事的工資條,發現他的工資竟然有9000,新同事參加工作不到2年,乾的活和小陳是一模一樣,小陳心理嚴重不平衡,私下裡找到老闆,表達了想法,希望能漲工資。

同崗不同酬,老員工馬上離職,老闆欲哭無淚,難道又白培養幾年!

可是老闆卻用未來畫餅,以一大堆堂而皇之的理由打發了小陳,小陳心想:新人的表現很普通,可那又怎樣?人家還是繼續做的好好的,同樣的工作,同一家公司薪資差異這麼大,他如何能安心的做工作!小陳難以接受,於是就辭職跳槽到另一家互聯網公司,工資更是輕輕鬆鬆破萬!

同崗不同酬,老員工馬上離職,老闆欲哭無淚,難道又白培養幾年!

其實,在現實職場中,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甚至有些時候,面對老員工的質疑,甚至是離職的威脅,一些老闆也感覺到很無奈,企業整體薪資水平原本就低,要想吸納新人進來,面對日益增長的人力成本,給的薪資必須具有市場競爭力,否則沒人來,自然造就了新人比老人工資高。這樣的局面最終造成的後果是:部分不服氣的老員工跳槽離職,同樣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自己滿意的薪酬,甚至還有人總結出有時候忠誠於企業,苦苦等待老闆的加薪也未必比得過員工的一兩次跳槽。還有部分捨不得走或走不了的員工雖然表面看不出不滿,但私底下的抱怨情緒非常多,並影響到實際的工作效率,甚至出現那多少錢幹多少事的心態。

同崗不同酬,老員工馬上離職,老闆欲哭無淚,難道又白培養幾年!

那麼到底該如何發工資,才能既讓老闆滿意,又能留住員工吶?

發工資可以說有非常大的學問,發的好可以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發的不好反而會引起員工的抱怨、甚至打擊員工的積極性。但是沒有高人效,何來高薪酬?

馬雲說過,員工離職無非是兩個原因,錢沒給夠,心委屈了。但錢給多少才是給夠?人的慾望永遠沒有止境。你今年加了,明年加不加?你給這個加了,那個加不加?固定加薪只會不斷吞噬企業的利潤,不斷上漲的人力成本讓企業不堪重負。在馬雲看來,工資應該這麼發:

同崗不同酬,老員工馬上離職,老闆欲哭無淚,難道又白培養幾年!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2、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

3、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4、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想要留住人才,讓員工有持續的加薪空間,但又不增加成本,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固定薪酬向寬帶薪酬轉變。

老闆千萬不要再發固定工資了:

  • 1.對員工而言,薪酬固定,雖有安全感,但缺乏上升空間;
  • 2.對老闆而言,固定加薪員工才有動力,但價值並不清晰、動力經常不能持續;
  • 3.固定高薪養懶,固定中薪留人不勵人,固定低薪失心喪志;
  • 4.安全感過了頭就是助長安逸,安逸之下無勇士;
  • 5.破除剛性薪酬,是做大蛋糕製造共贏的起點。

在薪酬設計上,有的企業喜歡做減法。一般做法是,先給員工一個比較高的相對固定的薪酬標準,然後設定若干條件,如果員工不能達到條件或工作標準,就會損失一部分的收入。

對於這種現象,我的看法是,對低價值的崗位可以做減法,主要是以標準為導向。對於中高價值崗位要多做加法,主要是以目標為導向。為了達到做減法、強化工作標準與企業要求,考核就常常被設計成扣罰的依據與尺度,以此為由建立明確、公平的衡量標準。這種出發點,正是績效考核不被多數員工認同和接納的主要原因。

那麼,怎樣設計薪酬模式才能激發員工的鬥志,讓他為自己拼命地幹?同時還不增加企業的成本?

建議採用以下模式來激勵員工

利益驅動: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價值=價格=財富,做價值管理,實現在企業增值的前提下增加工資;文化驅動:積分式管理,開發金錢貨幣以外的一種激勵符號和評價工具;事業驅動:小溼股、合夥人模式,建立共同挑戰目標,實現雙向驅動;目標驅動:設定自我需求與職業發展目標,員工為自己而做。

同崗不同酬,老員工馬上離職,老闆欲哭無淚,難道又白培養幾年!

更易落地激勵模式

這些模式的應用範圍見下表:

同崗不同酬,老員工馬上離職,老闆欲哭無淚,難道又白培養幾年!

適用於管理層,一線崗位——企業管理者通過增加產值、價值的方式,實現為自己加薪。由於加薪但不增加企業成本,倍受中小企業推崇。即通過對員工創造的結果和價值進行量化,與員工所得的報酬進行深度掛鉤,強調以“結果”和“價值”換取報酬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和薪酬全績效模式。

同崗不同酬,老員工馬上離職,老闆欲哭無淚,難道又白培養幾年!

KSF模式的激勵性體:

員工有6-8個加薪渠道,薪資彈性大隻要員工自己乾的好,就能自己為自己加薪員工與企業利益趨同,員工獲得高薪的同時,企業獲得高利潤員工成為企業的經營者,不會輕易離開公司,和老闆一起共同經營公司

同崗不同酬,老員工馬上離職,老闆欲哭無淚,難道又白培養幾年!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免費贈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李太林《績效核能》加薪不加成本薪酬模式KSF、ppv、積分式教材

李太林《績效核能》加薪不加成本模式KSF、ppv、送視頻送線上輔導

購買此書後,聯繫輔導老師,可獲得以下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兩部配套績效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KSF的分錢與共贏模式

一、分誰的錢

1、市場的錢;2、浪費的錢;3、新價值點的錢;4、超值的錢;5、高效的錢。

二、憑什麼分錢

1、員工創造了更高價值;2、人效提高了,資源充分利用了;3、做出了超出原來的價值、產值;4、做出做更好更多的事情。

三、如何分錢才有意義尋求平衡點,比過去做得更好原則1:只要做得比過去好,超越 標準就可以分錢原則2:企業願意為粘合度、匹配度高的指標付費原則3:①平衡線思維:員工收入增加、企業利潤增長給員工一份加薪計劃,給企業一套改善企業的的方案;②平行線思維:平行向上、可持續良性增長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高度粘合,實現目標一致趨同

舉個簡單例子,某門店店長KSF工資模板:

同崗不同酬,老員工馬上離職,老闆欲哭無淚,難道又白培養幾年!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KSF對員工的轉變:

收入由老闆給 →收入由自己創造薪酬變化幅度不大 →薪酬上升沒有空間限制做多做少一個樣 →只有做的多才能拿得多在上級監督下做 →自動自發工作

KSF對企業的轉變:

企業由老闆一人經營 →企業由全體員工共同經營員工工資上漲意味著企業成本上升 →員工工資上漲意味著企業利潤上升員工消極工作 →員工主動加班拼命幹人才留不住 →人才趕都趕不走

對此你有什麼想法或建議,想要詳細瞭解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可以私信,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交流!

如果您覺得本文對您有所收穫,請不要忘記轉發,收藏哦,更多行業案例,管理技巧請持續關注“績效核能官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