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農村集體聚餐
普遍採用“一條龍”服務模式
這一模式給農村居民提供了便捷,但因家宴“一條龍”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從業人員流動性大等因素,給農村集體聚餐帶來了安全隱患,如何保障農村集體聚餐的食品安全也成為老百姓關注的話題。
農村集體聚餐
每年報備3000餘場次
農村居民舉辦紅白喜事、升學宴、生日宴等傳統習慣由來已久。過去主辦方從親戚朋友中請個把會廚藝的人掌勺,親戚鄰居幫桌招呼是慣例,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多數家庭會請專業的餐飲服務者操辦,這就是現在普遍存在的家宴“一條龍”服務。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摸底統計,目前海門市已有登記備案集體聚餐流動廚師706名,每年報備的集體聚餐活動約3000餘場次,共7萬餘桌次,參與就餐的人數約有70萬人次。農村集體聚餐活動頻繁,聚餐人數眾多,但依據現有的法律法規,因家宴“一條龍”服務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尚不能核發營業執照和食品許可證,實施監管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規依據,使得其遊離於食品安全監管之外。如何破解監管難題?2016年,海門市出臺了《關於加強農村集體聚餐管理的實施意見》,探索農村集體聚餐管理新模式。
建立市鎮村
三級監管網絡機制
近兩年來,海門市食安辦認真貫徹落實《實施意見》,出臺了《海門市村(居)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考核方案》,在全市各村(居)設立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共562名,明確他們的職責,通過監管觸角的延伸,建立起了市、區鎮、村三級監管網絡。
海門市依託村(居)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對農村流動廚師進行摸底建檔,每年對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考核,合格的頒發食品安全培訓合格證。嚴格執行“一次就餐人數200人以上的農村集體聚餐活動實行事前報告”制度,並分類實施現場評估,一次就餐人數在400人以下的,由村(居)食品安全協管員進行現場評估,一次就餐人數在400人以上的則由轄區區鎮食安辦組織現場評估。
各村居已將食品安全內容寫進“鄉規民約”,農村家庭自辦宴席承辦者和廚師是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的直接責任人,由各村居督促雙方簽訂《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責任書》,共同為農村自辦宴席的食品安全負責。
發佈食品安全
風險防控指導手冊
今年7月,海門市食安辦會同市場監管局制定了《海門市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指導手冊》,分發至各村(居)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和集體聚餐流動廚師手中。
《手冊》分為三個部分,即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指導要點、相關注意事項及推薦操作方法,明確了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加工製作人員健康要求、個人衛生要求、聚餐場所及設施設備要求等,以此引導流動廚師、承辦者等規範操作。
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困擾農村集體聚餐消費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加工、就餐環境的高風險及原材料採購配送的隨意性。
下階段,他們將進一步嘗試調動社會資源,在有條件的村(居)試點建立固定的場所,形成農村家宴集中服務點,提供統一規範加工場所和設施設備,引導群眾將流動的自辦宴席納入固定場所。同時鼓勵信譽良好、管理水平較高的家政服務公司與民間廚師建立對接關係,由家政服務公司進行原料的集中採購和配送,從源頭上確保原料安全。
閱讀更多 南通食品藥品監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