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1—2年完成互金风险整治,这意味着什么?

再用1—2年完成互金风险整治,这意味着什么?

近日,央行网站头条挂出了“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相关消息。

再用1—2年完成互金风险整治,这意味着什么?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根据方案,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贷领域清理整顿完成时间延长至2019年6月”。

原本定于今年“630”的监管大限已过,业内对于备案延期期限猜测不断,此次监管相当于给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

事实上,互金的整治从2016年4月就开始了,14部委开启了长达一年的互金专项整治,此为第一阶段。

本应在2017年3月完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在延期1年之后,再次获得1-2年的调整时间。

2017年8月,随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的发布,互金整治进入第二阶段,网贷行业一个办法三个指引的“1+3”制度体系搭建完成,各地整改细则相继出台。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摸底排查和密集整顿之后,如今进入第三阶段,监管的任务和思路也是很明确的:化解存量风险,初步建立互联网金融的长效监管机制。

知道了监管要干什么之后,问题来了:怎么看待这次消息?

首先,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中性偏利好的消息。

这轮P2P的爆雷潮、清盘潮、逾期潮从6月延续到了7月,仍然没有要停下来的迹象。

除开原本就动机不纯的“伪P2P”不说,一些正规做事的平台也因承受不住运营压力而出了问题,平台的日子不好过,恐慌情绪更是在投资者中蔓延开来。

悲观的情绪一旦产生,就会像瘟疫一样快速传导开来。有不少人都在问:这个行业是不是要完了?

恰逢此时监管方出了这样的消息,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家吃了一粒定心丸。

监管不是要让这个行业自生自灭,也不会一刀切掉这个行业,只是由于问题太复杂任务太艰巨,仍需时间来消化。

接下来,监管会加速缩减存量违规业务和机构,逐步引导机构无风险退出,并广泛开展投资者教育。

在未来的监管体系上,公告中两次强调了要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体系。

这一方面体现出监管对互联网金融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监管方会更加深入的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特点,进行监管上的创新,并根据行业变化不断修正和完善,更加契合行业特点。

同时监管的要求是“稳妥有序”的,后续如再有平台想退出,必须在方式上保持足够的慎重。网贷行业的平台退出方式也有望回归良性状态。

整个行业将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变得更加健康。

但要注意,这并非是放松信号。

如今对于P2P来说是个加速洗牌的时期,而监管说了,要“乘势而为”,而且“整治下一阶段工作极为关键”,并且“要加速缩减存量违规业务和机构”。

在这个阶段之后,长效监管制度将会建立,也就是说P2P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我先做再等监管来管”了,而要在监管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可以预想到,在监管加码的情况下,市场出清的力度不会减弱甚至会更大。

总之,目前仍存的两千多家平台想要在明年6月时得以存活,就要各凭本事了。

还有一个问题:明年是否还会延期?

监管在进行第一阶段互金整治之前,可能并没有想到还会进入第三阶段。互金的问题比监管原本所想的要更复杂更深层。

经济是动态的,社会也是动态的,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其实谁也不敢说,到明年6月,互金的整治工作就一定能完成。

我们知道,其他金融市场,包括银行、信托等的监管一直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

就拿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影响来说,尽管监管此番意在打破自2004年延续至今的银行理财刚兑惯性,但最终也遇到了不少现实阻力,不得不把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以免出现银行理财业务的“断崖效应”。

监管没有一刀切也不敢一刀切,主要因为这里面涉及的不仅是银行,更是无数百姓,是整个经济社会。

P2P方面的监管也是如此。所以明年是否还会延期并非行业自身的问题,得看整个大环境,这是监管、环境、平台、投资者的全体博弈。

归根结底,对于P2P这个行业,菜导总体还是看好的,但短期也不能盲目乐观,要根据监管和市场的情况,拨开风险的迷雾前行。

更长的过渡期和调整期,一方面给了各个平台调整完善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新形势下监管的务实风格。

相较于以往的口号式意见,务实的监管虽然严格,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无疑更为实际、更为深远。

所以,与其对行业的平台充满焦虑,还不如积极应对调整,不管背后有多少困难需要克服,有多少“坑”需要抹平。

一切就像马云的那句名言一样:“我们相信一件事,今天很艰难,明天更艰难,但是后天很美好”。

投资P2P,平台选择始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余易贷稳健运营四年有余,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电子数据保全系统,通过等保三级备案,获得AA级信用认证,受到投资人广泛信赖与好评,,投资余易贷预期年化收益率10%左右,是p2p理财的不错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