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存款是如何被银行“花掉”的?

我们老一辈人的储蓄率是非常高的,他们对于银行的信任与依赖不亚于现在年轻人对于花呗和支付宝微信等。

现在存款利息可能都跑不赢通胀,p2p理财的收益轻松碾压存款利率,例如余易贷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10%左右,银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却还在3%左右徘徊。

但银行之于国人依然是相对安全的代名词,银行存款还是有一部分忠实粉丝。那么,你是否知道我们的钱存在银行后,银行会拿着钱干嘛呢?

我们的存款是如何被银行“花掉”的?

1、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负债业务(存钱)、资产业务(贷款)和中间业务(基本啥都不做,只是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

显然,贷款是我们最熟悉的,也是银行最赚钱的传统业务。据2017年半年报数据显示,5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46.35亿元,占3344家上市公司总利润的46.32%。

尤其是在国内银行息差如此大的情况下,银行很乐于把我们存进去的钱放贷出去,其中主要包括住房贷款、消费贷款、企业贷款等。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贷款业务,比如说贴现贷款、信用卡业务等。当然,贷款之前,还需要将存进来的钱放一些比例在央行作为存款准备金。

定向降准后,目前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准备金率大约在14%-16%不等。

2、投行业务

银行整天躺着赚息差也很无聊,也想找点乐子,比如买点国债、企业债、外汇什么的。而其中国债的风险很小,收益稳,所以在金融机构投行业务中占比很大。

还有就是日常外汇汇兑和结算等,银行每天都会有外汇的买卖价,无论是对公还是对私,都是赚其中的汇兑差价。

但银行也不是啥都能买的,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股票,银行不允许自主或代理交易股票,只能通过银证转账的方式转给券商去买卖。

还有就是像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股权、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俗称的非标资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业、两高一剩行业等都属于银行限制投资范围。

3、同业业务

胳膊肘不能往外拐,相比金融业以外的投资范围,金融机构同业投资的范围相对会多一些。

比如购买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或者基金公司的基金、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

此外还有平时经常说的同业拆借/放。这是银行间的短期资金的融通,说白了就是今天A银行收支不平衡,向B银行借1个亿,明天还,或者一周、三个月后还。

(我国目前同业拆借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一般为1天,7天,14天,21天,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其作用就是平衡各银行的收支,而拆放行,也是资金贷出行也会获得一定的利差。

那如果我这边银行的钱不是借给A银行,而是存在A银行那里可以吗?当然可以!这就形成了同业存款和同业存单。

同业存款很好理解,就是A银行把钱存在B银行,跟咱们老百姓去银行存钱一样。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同业存款的资金量往往很大,因此利息也需要双方协商而定(因此同业存款也叫协议存款)。

说白了就有点像VIP服务,开个小灶,所以利率也比普通的定存要高。2017年一年期协议存款的利率为2.75%,高于一年期定存的1.75%。

而同业存单呢?是指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以下简称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它就像古时候的银票一样,是一种有信用的凭证,可以流通转让和质押的。

最后多说几句。以上这些分类并不标准,只是便于理解。如果要拓展的话,还能涉及到许多表外业务,但无论怎样,银行的钱永远不会闲着,金钱永不眠,不然的话怎样推动经济发展呢?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钱存在银行并不划算,但是又找不到别的理财渠道,只能忍受可以忽略不计的利息。

其实互联网时代的理财方式多种多样,余额宝已经是老黄历了,当下最受关注的应是p2p理财,p2p的优势有两点:一是收益可观,二是操作便捷。例如p2p理财 余易贷 预期年化收益率10%左右,受到了广泛信赖与好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