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不如行動,創業要學會逼迫自己!

在理想與實現中間的橋樑是“逼迫”兩個字。

為了生存,我們可以逼迫自己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為了賺錢,很多人逼迫自己發揮最大的潛能;為了實現理想,很多人可以逼迫自己放棄美好的生活。

創業也是如此。

心動不如行動,創業要學會逼迫自己!

為什麼很多人在安於現狀和創業之間總是徘徊,總是猶豫,不是缺少機會,不是缺少資金,而是缺少勇氣和決心,用另一句話說,就是“還沒逼到那個份上”。

心動不如行動,創業要學會逼迫自己!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下海人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創業者,都是被逼的,要麼是被貧窮所逼,要麼是被出路所逼,要麼是被環境所逼,要麼就是被誘惑所逼,自己逼自己。當然,有的下海人嗆水了,上岸了,有的人挖掘到了財富,一直延續至今。但他們做的同一件事就是決斷、果斷的投入到不穩定的市場中,敢於冒險,敢於風浪中淘金,富貴險中求,這是至理名言。

心動不如行動,創業要學會逼迫自己!

在當今社會,創業同樣意味著風險,意味著不穩定,意味著在未知的領域中摸索。所以,心中無論有多麼成熟的方案,有多麼完美的計劃,都需要勇氣和決心去執行。也就是自己逼自己去做。

心動不如行動,創業要學會逼迫自己!

就像一個人要去演講,腹稿做的再好,也只是在心裡,如果站在臺上,那就是另一番表現,也許慷慨激昂,也許結結巴巴。所以,想要成為演說家,就得站到臺上多說、多練、多經歷。

心動不如行動,創業要學會逼迫自己!

兄弟,只要不做違法的事,不做傷害別人的事,想要做什麼,就去做,腹演千遍,不如臺上一時。

兄弟,動手不?動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