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與銀行的那些關係糾葛知多少?

1694年,吸納了荷蘭阿姆斯特丹銀行的借貸票據業務經驗的英格蘭銀行成立。它學著創立存款賬戶、記賬貨幣、投資信用等金融工具,也逐步建立政府舉債的有效協議;它以世界史上第一個現代股份制銀行的身份,向世人展示了不止於黃金的貨幣形式,也成熟了賬戶借貸、投資的金融作用。

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的那些關係糾葛知多少?

作為最常用的紙幣,已逐步讓位於互聯網時代的電子賬戶間的資金流轉形式,尤其在中國。

網絡支付幾乎佔了中國人出行消費的全部。掃碼支付到處可見,網上購物到線下消費,無一不涉及,而支撐起這支付市場的中國最具規模和影響的兩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也因這塊業務而市值大增。

但支付市場的過去並不風光,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他們都經歷了一場浪淘金沙的存管銀行規管。

2013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公佈《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對網絡支付機構的備付金銀行賬戶管理、客戶備付金的使用與劃轉、監督管理等做出了實施規範。

備付金是由支付機構與其客戶發生支付業務時產生的資金,是存於支付機構在中國境內任一銀行開立的賬戶裡的。支付機構接收的客戶備付金必須全額繳存至支付機構在備付金銀行開立的備付金專用存款賬戶。辦法中所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挪用、佔用、借用客戶備付金,不得擅自以客戶備付金為他人提供擔保,且備付金銀行依照本辦法對客戶備付金的存放、使用、劃轉實行監督,支付機構應當配合。

此法規的公佈是為了防範網絡支付機構以支付為名非法斂財、擅自挪用他人錢財事件發生;更是規範了當下網絡時代環境中電子賬戶間的貨幣流通行為。

支付手段向網絡電子形式的轉變,是第一步;但網絡時代不會止步在消費支付的階段,從支付交換邁向借貸生息,將銀行的業務逐步轉為電子形式,才符合互聯網時代的趨勢變化。

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的那些關係糾葛知多少?

網絡借貸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它應運而生已約10年載,它的銀行存管也在近幾年終有了成熟的規範條例。其中提及,網貸機構必須對接存管銀行,而且這銀行還必須是經過認證,進入“白名單”,具有合格資金存管體系的銀行。

《互聯網金融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規範》中,對有關標準做出詳細規定:

第一,合格的資金存管體系必須是"彙總賬戶+子賬戶"模式,實現兩層委託關係;

第二,網貸平臺在銀行為客戶開設的子賬戶,應當只是具備記賬功能的虛擬賬戶

第三,禁止委託人及第三方代理客戶開戶,不允許存管銀行發生批量開戶、委託開戶行為;

首次測評未達到合規標準的商業銀行可再次提交測評申請,但再次測評機會僅有一次,再次測評申請須在三個月內提交。

由此可見,每家銀行可獲兩次測評機會。

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的那些關係糾葛知多少?

在此之前,儘管網絡借貸機構稱有存管銀行、國資背景、安全保障措施等加持,但它依然沒有成為被承認的合規金融機構;而此次備案登記的重要就在於它會正式確立網絡借貸機構的經營性質: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

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即是網絡借貸機構並不被允許作為信用中介或者涉及用戶的資金劃轉,它只擁有為出借方和借款方撮合交易信息的權利。

如果說支付機構還可能有涉及使用用戶資金的嫌隙,那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就指的是完全不可以牽涉到借貸雙方用戶的資金交易裡。

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的存管銀行賬戶必須只是用戶的賬戶,只有記賬功能的虛擬賬戶。存管銀行與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的合作協議內容是存管銀行作為第三方有對網貸機構的用戶賬戶進行資金核算和審查的功能。

由此可見,無論互聯時代如何訊息萬變,支付和借貸依然需要銀行。

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的那些關係糾葛知多少?

銀行是依法合規的經營貨幣信貸的金融機構,它有存款、貸款、保險及銷售理財基金類等業務,它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和金融服務四大基本職能,更關鍵的是,銀行類的國家銀行還具有發行法定貨幣和貨幣政策實施條例的制定和執行的職能。

網絡支付和借貸的作用是在改變貨幣流通的方式而已,他們的意義更在於消費交易,他們將銀行金融業務拉伸到了線上網絡,拓展了更多民間資本,完成了更多的網絡交易,成熟了網絡交易模式…於是,電子虛擬貨幣就誕生了。

虛擬貨幣的產生,顛覆了銀行曾有的賬戶管理系統,它依靠網絡區塊鏈,依靠其發行,依靠其存儲,依靠其流通… 我們很難在這個時候將此總結為優勢劣汰,也很難說銀行系統是不會輕易被替換,但這告訴了我們時代在朝這個方向高速發展。

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的那些關係糾葛知多少?

實際上,許多國家也開始著手建立央行區塊鏈技術,虛擬貨幣也在許多歐美交易市場找到了位置。

2016年5月,日本通過法案正式承認虛擬貨幣為合法支付手段,日本也是第一個認定虛擬貨幣交易所合法的國家。美國、加拿大也著手於央行區塊鏈的技術應用,促進了虛擬貨幣的流通性。

自貨幣誕生起,它就從各種銀行前身進化至現在的機構身份,且每個階段都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商品、貨幣、經濟,讓銀行依法成立,將貨幣經營變成了一門學問,乃至一項與生活交涉之深的生活事項,現在它處在激盪變革之中,面臨的考驗除了國內各類金融業務機構興起、互聯網巨頭的支付市場挑戰,也面對這國外各項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技術的機遇…

而與銀行息息相關的網絡借貸機構也一樣面臨機遇的挑戰,時代的考驗,如何穩步向前,依法有序地促進金融生態良性循環的一環,不僅要普惠金融的良心,也要普惠金融的決心。

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的那些關係糾葛知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