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谨慎的官员:太子邀请不去,最后却受太子赏识,官至丞相

卫绾(wǎn)是汉朝的一名官员,他最开始只是一名小车夫,既没有满腹经纶,也没有勇猛武艺,属于文不成武不就的那种人。不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卫绾就是车夫这一行的状元,据说他赶马车的技术是当世一流的,还可以轻松玩出“漂移”,技术不输现在的“飚车”能手。因为会赶车,卫绾受人举荐,做了汉文帝的马车夫。

低调谨慎的官员:太子邀请不去,最后却受太子赏识,官至丞相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马车夫,但毕竟是最高领导汉文帝身边的人物,职位虽低,却可以经常待在皇帝这样重量级人物身边,偶尔扯上一两句话,那可是前途无限,所以这种人一般会很吃香,成为他人巴结的对象。然而,卫绾却是个非常低调的人,他总是不卑不亢的,既不因为自己的职业低而感到自卑,也不因为身份的特殊而趾高气昂,而是一心一意地钻研赶车技巧,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由于经常在汉文帝面前出现,卫绾很快就和汉文帝混了个脸熟,再加上他做事认真且为人谨小慎微,后来竟被汉文帝瞧上了眼,他的官职也由最初的郎官升成了中郎将。当然,这并不算什么特别优待,毕竟卫绾经年累月地给汉文帝驾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升一下官并没有改变他赶车的处境,不过卫绾受宠若惊,做起事来就更加兢兢业业了。

卫绾是个非常谨慎的人,即便汉文帝因为他的爱岗敬业赐给他六柄宝剑,他也是接过就偷偷抱回了家,别说炫耀,他提都没跟别人提起过。面对皇帝的赏赐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人,比如说太子。

低调谨慎的官员:太子邀请不去,最后却受太子赏识,官至丞相

太子作为国家的储君,一经确立,往往会有大批官员前往示好效忠,好在太子即位后谋个好差事,而太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会找机会跟这些大臣处处关系。这不,皇子刘启刚被汉文帝封为太子,他就开始邀请汉文帝的重臣和近臣前往太子府中一聚。

卫绾虽然官职不高,算不上是重臣,但他是皇帝的马车夫,属于近臣,也在邀请之列,但他接到邀请后的反应跟其他大臣迥异。其他大臣都是开心得不得了,连忙准备,打算好好在太子面前露露脸,以期将来受到新皇帝(太子)的重用。可卫绾的反应是没有反应,既不答应,也不拒绝。

等到了宴会这一天,太子宴请的所有大臣基本都到位了,只有一个人没来,那就是卫绾。太子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人来,没办法,只得开始宴会,只不过,这个鸽子,太子是放在了心上。

卫绾并不傻,他也知道跟太子混个脸熟对未来的发展大有脾益,但是未来的皇帝终究是未来的皇帝,现在的皇帝还在那坐着呢,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是汉文帝的近臣,现在着急忙慌地跑去巴结太子,要是让汉文帝知道此事,汉文帝会会怎么想?他卫绾的日子还怎么过!所以,谨慎的卫绾最终选择宁可得罪太子,也不冒得罪皇帝的风险。

低调谨慎的官员:太子邀请不去,最后却受太子赏识,官至丞相

卫绾的兢兢业业换来汉文帝对他的一句推荐:“绾长者,善遇之。”(卫绾是个忠厚长者,好生对待他)这话是汉文帝临终前对太子刘启说的,随后汉文帝驾崩,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汉景帝显然没把父亲的话听进去,或者说他还没忘记当初放鸽子的事,所以,他故意冷落卫绾近一年的时间。卫绾也不是一个曲意逢迎的主,皇帝不用他,但也没炒了他,他只管在自己的职位上琢磨技术,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

这样的生活,卫绾习惯了,他能坐的住,不去找汉景帝,但是年轻气盛的汉景帝坐不住了,他主动找了卫绾。

一次去上林苑打猎,汉景帝让让卫绾作为护卫陪同自己坐车回去。回宫后,汉景帝问卫绾:“你知道为什么今天能和我坐一辆车回去吗?”

卫绾自然装傻,很正常地表示我就是一个耍车的人,误打误撞被提升为了中郎将,但是,陛下为何让我同坐一辆车,臣下不知是何意。

汉景帝于是主动提起了当年的旧事:“还记得当年我做太子的时候宴请群臣,只有你缺席了,是为什么?”

低调谨慎的官员:太子邀请不去,最后却受太子赏识,官至丞相

卫绾的回答简洁明了,就三个字:“死罪,病。”直接表明自己不是不愿意去,只是因为生病了才不去的,卫绾既然这么说了,加上他也没犯什么事,重要的是他对汉景帝没什么威胁,所以汉景帝也没难为他,还打算赐他一把剑。

于是卫绾默默装十三的机会来了,他挥手拒绝了这个无上的荣耀,表示无功不受禄,还说先帝已经赐给我六把宝剑了,臣不敢再拿陛下的剑。汉景帝不信,认为卫绾在吹牛,是没见过卫绾佩戴宝剑。

要知道在当时能够得到皇帝赐的剑,是非常荣幸的事,一般官员获剑后,都会选择佩戴在身上的,这样才显得自己倍有面子,然而,卫绾本来就不是喜欢炫耀的人,那六柄剑全给他封藏起来了。

皇帝不信,卫绾唯有拿出铁的证据,他带着皇帝的人回家,当面从封藏之地拿出了六柄宝剑,连拔都没拔过。

手下回宫禀告后,汉景帝这才赞叹老爹的识人之明,卫绾还真是个老实人,低调谨慎,确实可用。

低调谨慎的官员:太子邀请不去,最后却受太子赏识,官至丞相

经过此事,汉景帝开始留意卫绾,他发现卫绾很是包庇下属,下属郎官有过失,他总是帮着遮掩,而且卫绾很谦虚,他自己有了功劳,总是谦让给他人。汉景帝更进一步认为卫绾清廉忠实,没有什么鬼心肠,适合教导皇子,就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

后来吴楚七国之乱时,卫绾也被朝廷诏令为将,率领河间兵力讨伐叛军,还因此立下功劳,升任中尉。说实话,卫绾的功劳并不是很大,但汉景帝很照顾他,三年后以军功封其为建陵侯。

封侯后一年,汉景帝废除太子刘荣,还想把刘荣生母栗姬的亲戚一并杀掉,当时负责这个事的人是卫绾。但汉景帝觉得让卫绾这样一个年老德高的人来做这件事不妥,于是就罢了卫绾的官,直接让酷吏郅(zhì)都来接手了。

低调谨慎的官员:太子邀请不去,最后却受太子赏识,官至丞相

在汉景帝心目中,卫绾还是忠厚老师的首选,所以当他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时,又召回了卫绾,任命其为太子太傅,升任御史大夫。五年后,卫绾又替代桃侯刘舍做了丞相,做到了人生的顶峰。

在巅峰三年后,汉景帝驾崩了,卫绾继续辅佐他的学生——刚即位的汉武帝。没多久,卫绾就被免职,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政绩,这位敦厚老者,错误没怎么犯,但政绩也没怎么做出来,随便被人找个理由就给撸了。

没几年,卫绾也去世了,谥号哀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