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與未來中國能源投資

【中國能源轉型的理想方案是將石油和天然氣作為短期內替代煤炭的過渡選擇,最終穩步推進清潔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張生玲 王諾

受全球氣候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歐美債務危機、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速 度減緩,世界能源市場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增加,能源轉型面臨各種挑戰。從主要國家來看,美國頁岩油氣快速發展,能源自給率上升,可能會成為影響世界能源 利用最終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阻力。據統計,2018年1月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比重達45.5%。但是,德國等歐洲國家雖然是低碳經濟和能源 轉型的發源國,其經濟體量和能源規模相對較小,對全球能源轉型的推動力有限。與此同時,中國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結束了近40年的經 濟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未來將加速推動能源投資轉型。

全球能源形勢研判

由於全球經濟增速下滑,世界能源需求總量增長持續放緩。國際能源形勢發生較大變化,表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世界能源供需結構加快調整。2005-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為1.8%,2016年增速只有1%。其中,美國能源消費量負增長,2005-2015年年均增速為-0.3%,2016年為-0.4%。中國能源消費雖然保持增長,但增速大幅下降,2005-2015年年均增速為5.3%,2016年降到1.3%。中國和美國能源消費量佔全球的40.1%,中美兩國能源需求的減緩對全球能源增速放緩具有重要影響。受需求影響,全球能源供應出現不同程度的寬鬆和過剩,2016年石油供應增速也低於近10年的平均值,全球煤炭消費同比下降1.7%。

在需求放緩過程中,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向清潔化方向發展。一是天然氣生產與消費呈現雙增長格局。2016年,天然氣在全球能源消費量中的佔比達到23%。其中,美國和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2005-2015年,美國天然氣生產和消費年均分別增長 4.1%和2.2%;中國天然氣消費增長了15%,2017年冬季還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氣荒”。二是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雖然可再生能源規模不大,但發展速度快。中國在非水可再生能源和燃料方面的投資排名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特別是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均居世界首位。

第二,美國能源獨立改變了世界油氣供應格局。美國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其石油消費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20.3%,在頁岩油氣等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支撐下,油氣產量穩步上升。2006-2016年,美國石油產量在全球的佔比從7.7%提高到12.4%,天然氣產量從18.2%提高到21.1%。若保持這個增長速度,美國將在2025年左右超過中東成為最大的油氣供應區。這意味著世界油氣生產將由中東為主向美國為主轉變,供需格局將出現中心重合的局面。“能源獨立”使美國的戰略重心有所調整,未來美國與其他油氣供應國的貿易伙伴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第三,歐洲國家率先進行能源轉型,但由於經濟體量小,對世界能源轉型的推力有限。20世紀末,英國就先於其他國家提出發展低碳經濟。2015年,德國和英國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佔比分別為13.8%和11.3%左右。丹麥、芬蘭、挪威等北歐國家清潔能源消費佔比已達到50%以上,大大領先其他國家。但是,這些國家經濟規模和能源生產與消費總量均較小,對全球能源轉型的帶動力有限,全球能源轉型還要看美國與中國這兩個經濟大國和能源大國。

第四,中國結束能源高速增長期,能源轉型穩步推進。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主要是依靠本國能源供給實現的。其中,煤炭工業發展對穩定能源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資源國,煤炭探明儲量分別佔全球的22.1%和21.4%。但中國的煤炭產量和消費量高度集中,佔全球的比重分別達到46.1%和50.6%,是世界的煤炭生產和消費中心。鑑於中國沒有油氣資源優勢,中國能源轉型的理想方案是將石油和天然氣作為短期內替代煤炭的過渡選擇,最終穩步推進清潔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中國能源轉型路徑選擇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動綠色發展,這指明瞭能源轉型的方向。其基本路徑應該是充分挖掘節能潛力、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推動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建立與能源供需格局相適應的高效油氣和電力輸配網絡。轉型宜分步實現。

第一,減少煤炭,增加天然氣消費。煤炭至今仍是中國的主體能源,2013年中國煤炭消費達到峰值,已經進入了主動“以氣代煤、以電代煤”的潔淨使用煤炭和減少煤炭使用的能源轉型“初級階段”。同期,美國進入石油消費“峰值期”。歐洲天然氣消費似乎也進入了“峰值期”,可再生能源加速發展。

中國國家能源局發佈的“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天然氣被定位為“轉型過程中的主體能源”,主要原因是考慮到中國的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中國天然氣價格是同等熱值煤炭價格的3-4倍,增加天然氣消費受到了經濟性的約束。

第二,發展可再生能源,鼓勵關鍵技術突破。現階段能源轉型的大趨勢是清晰的,但帶有明顯的階段性。發展風能和太陽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必然要伴隨著大規模技術進步。目前來看,雖然可再生能源的規模上去了,但“不連續的低密度”的技術瓶頸並沒有解決。關鍵是儲能技術要有重大突破,當電池儲能可以大規模使用時,風能和太陽能將會成為“穩定的連續的”電力來源,化石能源最終將退出歷史舞臺。

第三,積極實施電能替代,加快發展新能源電力。從能源消費角度看,電能是一種最方便、最容易控制和轉換的能源形態,是最現代化的動力;從使用效率和覆蓋面看,電能在終端設備的利用效率比其他能源的效率都高,電力網絡具有覆蓋範圍更廣的優勢;從汙染排放看,相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電力在終端使用上具有零排放的特徵。電力產業發展將引領全球能源轉型。

穩步推進電能替代,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以電代煤”。研究顯示,中國煤炭“散燒”數量高達8億噸左右,這是造成近年來大範圍空氣汙染、嚴重霧霾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以電代油”。主要包括工業鍋爐電氣化、餐飲服務電氣化、交通出行電氣化和居民生活電氣化。大力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和電能替代,推進能源系統的綜合優化,轉變用能方式和習慣,是現實而迫切的舉措。此外,電能替代將進一步擴大電力消費,可以緩解中國部分地區當前面臨的電力消納與系統調峰困難。

未來中國能源投資方向

在能源轉型不可逆轉的大背景下,傳統石油公司都在尋求突破之法和生存之道。例如殼牌石油公司轉型天然氣上下游一體化公司,並通過併購方式成為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公司。這些行動為中國能源企業戰略轉型提供了借鑑。

第一,節能增效投資。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費嚴重,必須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傳統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大氣汙染,解決產業結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面臨的重大問題。

節能產業也被視為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如蓄熱式燃燒技術方面的創新,可以應用於鋼鐵、有色、石油化工、煤化工、有機及金屬固廢處理、火力發電等重要工業領域,實現從源頭上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或消除大氣汙染物排放、降低原材料成本及產品生產成本,值得投資推廣。此外,商業模式創新實踐也必不可少,主要體現在從過去單一的技術推廣和工程技術服務(如承攬諮詢、設計、銷售節能設備)的模式,轉變為以集團參股、控股、合同能源管理、融資租賃、產業基金等方式,來快速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加強市場力量,促進技術升級。

第二,新能源投資。在油氣資源發展過渡期後,新能源將成為中國能源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一是新能源具有環保優勢。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具有綠色、低碳、無汙染、可再生的特性,大規模開發利用新能源,提升新能源比重,可有效彌補傳統能源消費模式缺陷,促進能源結構轉型,降低汙染排放,實現經濟的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二是新能源與化石燃料的成本差距正不斷縮小。目前,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技術的開發應用已成為各類能源中發展最為快速的熱點領域,成本不斷下降。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2015年初發布《201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報告》指出,即使拋開新能源補貼或油價下跌的影響因素,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和風能發電成本已可與傳統的煤、油、氣等化石燃料發電相競爭。資料顯示,在無財政支持的背景下,最具競爭力的公用事業級太陽能項目的電力價格達到0.08美元/千瓦時,單個風電項目發電價格為0.05美元/千瓦時,而化石燃料發電廠的電力價格介於0.045-0.14美元/千瓦時之間。三是中國新能源在資源和技術上具備大規模快速發展的條件。資源方面,中國陸上80米高度、風功率密度超過150瓦/平方米的風能資源潛力約20萬億千瓦時,太陽能資源潛力超過85萬億千瓦時。技術方面,中國風電技術發展迅猛,2020年具備平價上網的條件。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技術近年來在材料、電池、聯合優化運行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按照當前的研發進展,2020年光伏發電成本將降至0.6元/千瓦時,具備平價銷售的條件。這些都將為新能源投資帶來市場價值。

第三,注重改善投資效率。眾所周知,如果沒有投資,就不會有創新和升級,收入和消費增長也將大受影響。中國應該在提升消費的同時,更加註重改善投資效率,從而讓投資支持生產率的提高、就業崗位的創造以及工資的增長,這些都是支撐國內消費的必要條件。因此,當前需要解決好供需失衡、槓桿率過高和產能過剩等問題,立足本國市場;同時,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鼓勵企業利用好國際市場,佔領全球能源轉型的制高點。最重要的是,中國能源投資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做好“負面清單”管理,讓位於市場,真正提高投資效率,鼓勵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創新,做強做大能源行業。

(作者分別為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