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不再爆仓,背后有菜鸟织的新物流网络

记忆中最后一次双11爆仓是什么时候?恐怕绝大多数的人已经再也回忆不起来了。以往双11爆仓的怨声载道,似乎已经离我们很遥远。而那些年双11慢如蜗牛的快递,似乎在一夜之间神奇的顺畅了,极少有人去关心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双11不再爆仓,背后有菜鸟织的新物流网络

改变是从2013年开始的,马云发起组建菜鸟网络。刚组建菜鸟网络的时候,外界其实有很多的质疑,尤其菜鸟提出的目标是“让全中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全球任何一个地区72小时内送货必达”,这在当时看来应该是在三、五、十年都很难完成的空想目标。

时间已经过去五年了,这个目标还没有完全完成,但已经很接近于目标了。

过去从上海发个件到我老家的镇上,没有一个星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现在只需要48小时就可以完成,哪怕是在最繁忙的春节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单纯考虑时效的话,中通、圆通等都已经赶上顺丰的节奏。

这背后与菜鸟网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简单来说,菜鸟网络一直以来所建设的全国智能物流骨干网,提高了全行业的协作效能。基于大数据,菜鸟协助商家对消费需求有提前的预判,可以对库存仓储进行合理分配;菜鸟在全行业推行的电子面单,让快递物流的转运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大大提升分拨和派送效率。

菜鸟网络做的一些工作,消费者是无法直观了解的,只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现了变化。不争的事实就是,自从有了菜鸟网络的存在,双11就再没有爆仓了,快递的派送时效更快了,所有快递用户都能切实的感受到服务品质在提升。

说到的这些都是已经做成了的,对于未来,菜鸟网络又有很多大胆的想法,现在看来其实也是“不着边际”,这跟当初菜鸟成立的时候一样。不过,按照目前所了解的技术情况,以及菜鸟过去和现在所做的事情,相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过去的物流园区是比较低效的,因为物理面积和人工处理能力有限,其吞吐量很容易达到“天花板”。菜鸟最新发布的“未来园区”,打破了这个天花板,让园区的一草一木都实现IoT,最大限度的减轻对人的依赖,不仅提高效率,更能降低风险。

此外,一个物流园区最大的挑战除了吞吐量,还有就是火灾、水灾等安全问题,一场灾难可能带来几十亿损失,如果让园区应用IoT(物联网)、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火灾、水灾进行预警,遇到灾情自动启动减灾方案,尽最大可能的减少人力的参与,这一风险几乎可以降至零,排除了人祸的可能。

菜鸟还发布了“驼峰计划”,与一汽解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团队、速腾聚创、GTI等多方联手,共同来推动无人设备的量产化,打造囊括无人车、无人机的智慧物流网络。未来有一天,主干路网络都可能是由自动驾驶卡车车队运输,这可以降低大卡车过度依赖于司机,半夜事故高发等风险,可以全天候实现安全运输。

这些在现在看来或许还有点距离,但未来完全可能实现。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日趋成熟,AI人工智能也已经广泛应用在工业,基本都是屈指可待的新技术、新模式。当然,还有更为现实的一点,菜鸟计划打造世界级物流枢纽,首批纳入考虑的城市包括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等五大城市。

从城市的选择就可以看得出来,菜鸟的用心久远,不仅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也覆盖了全球主要地区。杭州可以覆盖整个中国及东亚和远东地区,吉隆坡覆盖了东南亚区域及南半球,迪拜覆盖了整个中东地区,莫斯科覆盖了俄罗斯及部分西欧,列日则覆盖了北欧及欧洲大部分地区,这张网络一旦铺开,全球72小时就近在咫尺了。

未来,将不仅仅是国内24小时达,还将实现全球72小时达。事实上,跨境物流已经极大改善了,过去需要50-70天的跨境物流,现在5-7天就可以完成,这与菜鸟网络建设的节点有关。随着菜鸟网络国内主干网和全球枢纽的完善,未来的物流会超乎我们想象的方便,那些现在认为不可能的事,在几年之后也许就变成了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