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科學娛樂化,還是文娛科技化?如何「化」?

2017年以來,科技類節目似乎重新掀起一股熱潮。無論是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中心電視臺綜合頻道《加油!向將來》如此的綜藝代科技類節目,仍是像中心電視臺綜合頻道《機智過人》、湖南衛視《我是將來》、遼寧衛視《奇幻科學城》、浙江衛視《小兒大大夫》。如此提示前沿科學手藝成果的新型科技類節目,均在科技中融入文娛元素,讓觀眾在興趣中感應感染科技的魅力。

放眼更寬闊寬更奔放的節目市場規模,除了主體內容為科學的科技類節目,還有多檔節目從舞美設計到介入主題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地融入新型手藝等科技元素。

比如2017年尾中心電視臺綜合頻道大型文化節目《國家寶藏》的舞美設計就使用了LED開合車臺、天軌吊裝及挪動設備、全息影像手藝、冰屏柱等多種新科技手段,再比如文娛特徵極其較著的綜藝節目《王者出擊》就是把持後期實際場景停止遊戲化復原,角色裝備接納藍牙、紅外以及各類脈衝設備打造的打擊體系,體驗英雄“被秒”的霎時變化。

所以業內有觀點認為:隨著國內情形的變化,電視節目正在從“泛娛”走向“智娛”,知識和文娛漸漸聯繫。跟著觀眾把握的信息添加,簡單化文娛已經很難滿足需求,文娛界面不能純粹逗樂,而是要將節目帶來的歡愉和聰明聯繫在一起,用更智能的情勢來演示,這才能算得上是新時代的智娛節目。那麼新時代的智娛型節目是若何降生的呢?

科學節目文娛化

近年來,相干主管局部鼓舞上星頻道在黃金時段添加公益、文化、科技、經濟類節目的播出數目,在這一引導思惟下,中心臺和多家省級衛視紛紛放眼“科技”。

從2013年以來的季播節目數據中可以創造,以科學為首要內容的季播節目播出總量呈上升態勢,截至2018年3月12日,2018年的播出總量就已經到達了2017年全年播出總量的62.9%(圖1)。從2013年只需1檔生長到2017年11檔,節目播出數目翻了十倍,增幅驚人。2018年以來也已經開播了湖南衛視《親親我的寶物》、浙江衛視《小兒大大夫》等9檔“科學”內容節目開播,且據頻道和蒐集平臺宣傳,還有多檔科技節目待播。

1、科學節目播出平臺向綜合性頻道擴展

從“科學”節目播出平臺來看,2014年北京卡酷少兒頻道、優漫卡通衛視、湖南電視臺金鷹卡通頻道等少兒專業頻道佔“科學”內容節目播出平臺的42.9%,2017年這個比例減少到14.3%,而截止到5月19日,2018年純“科學”節目都集中在中心臺綜合頻道、山東衛視、浙江衛視如許的綜合性頻道播出,少兒專業頻道尚未有播出。“科學”節目播出平臺漸漸從專業頻道起頭向節目資源籠蓋面更廣的綜合性頻道擴展,這都得益於建造者們在已經“高冷”、“教條”的科學節目中引入各類綜藝文娛元素,拉近了觀眾和節目的間隔,漸漸改變了觀眾心中對“科學”節目就是冷冰冰的刻板印象,有效拓寬節目可播出的渠道,綜合性頻道起頭積極進入“科學 ” 節目市場(表1)。

是科學娛樂化,還是文娛科技化?如何“化”?

2、科學節目仍以棚內提示為主

2018年以來已經播出的9檔“科技”節目的多以江蘇衛視《最強大腦》、浙江衛視《小兒大大夫》等演播室綜藝為主,有戶外局部的節目則首要集中在中心臺出品的節目,一方面是那些無法在室內完成的考試會轉移到戶外進行,如《極客動身》,另一方面也與節目內容的設置相干,如《正大綜藝動物來了》節目中場內嚴峻答題,而場外的觀察員則率領觀眾“潛入”各大動物園,帶來一線的動物故事。與2016年以來爆發的文娛性更強的戶外情勢綜藝節目不同,戶外情勢的科學節目所佔比例相對較低,比較之下,七成以上的純“科學”節目仍是更多依靠棚內專家講解科學事理來完成(圖2)。

3、科學節目加強節目競技元素

在如今滿屏各式比拼競技的節目中,要讓棚內講述科學事理的節目更加吸引觀眾,那就必需設法吸引不觀眾,“競技”就成了晉升收視的有效元素,並且“競技”在不同的節目裡也有著不一樣的出現編制。比如有江蘇衛視《最強大腦》、河北衛視《我中國少年》等節目呈如今選手之間、戰隊之間的競技;有中心電視臺綜合頻道《機智過人》出現人機之間、機械之間的競技;山東衛視《事業時辰》提示明星助夢大使與科學追夢者的競技,並終極博得某種至高榮耀(“千乘一號”衛星刻字留念併發射到太空)的混搭立異形式。

以2018年歲首浙江衛視開播的《鐵甲弘願》為例。雖然“機甲熱潮”在英美等地區也已經流行了20多年,但在中國仍然處於萌芽狀態。《鐵甲弘願》是中國首檔機械人肉搏的科技真人秀[3],從2018年1月8日起,《鐵甲弘願》每週一晚在浙江衛視播出,3月5日已經結束,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多個國家的48支戰隊,經由8周的較勁,決出了終極的冠軍。

節目以競技類賽事形態出現,交融真人秀元素,以視覺震撼的肉搏機械人匹敵為焦點看點,雖然與頂級人工智能考試比較還存在差距,但已然能稱得上是機械人大規模的考試並且節目節奏快、強度高,氣概可謂“又硬又燃”,再加上又請來了李連杰、黃健翔等綜藝感較強的明星嘉賓,所以節目的觀眾也以男性、機械人快樂愛好者為主。節目播出以來,中青年的收視率漸漸上漲,四歲及以上所有人的整季均勻收視率跨越該頻道2017年第四時度同期的近2倍(圖3)。

是科學娛樂化,還是文娛科技化?如何“化”?

別的,愛奇藝3月29日開播的《機械人爭霸》和優酷4月13日開播的《這就是鐵甲》也讓兩大搜集平臺的用戶目炫繚亂,社交媒體上的話題不竭。雖然電視綜藝和蒐集綜藝也都各有不同,但都是一樣佈滿綜藝文娛元素,文娛和科技的聯繫給“科學”內容節目帶來新的化學反響。

文娛節目科技化

在綜藝節目中參加科技元素,添加文娛性綜藝節目的專業、科技感,讓觀眾可以享受到各類先進技能帶來的樂趣。隨著綜藝規模不斷擴大和細分,除了不斷對垂直財產進行深耕以外,建造者們也起頭著眼於打造綜藝科技特效,用片子級視覺為觀眾帶來跟觀感打擊,讓節目變得加倍智能化和動態化。

科技元素在電視節目中的運用越來越多,人工智能、VR、AR、全息投影等也不再陌生。從跨年晚會多地同時直播,到節目日漸華美的高科技舞美,各類科學元素在綜藝節目中的應用越來越多。

1、節目拍攝出現手段更新換代

在像素更高的4K、8K屏幕幫手下,再配功放獲得全方面認可的影院聲效,觀眾開始對本真的視覺發出訴求,不再滿足於“我看”,而是巴望到達“我在”的新境界。

比如把持全息投影手藝,打造立體世界。全息投影手藝即事先建造好一段影像,再經由一定技術手段播放出來,使觀眾從各個角度都可以看到立體圖像。

2017年12月3日中心臺綜合頻道大型文博試探節目《國家寶藏》由於文物的懦弱性和多樣性,節目不能將文物進行親自展現,但經由投影到全息展櫃玻璃,觀眾可以直接看到文物3D幻影立體特效,從色彩以及清楚度上來看都相稱的逼真,立體感很強,具有較強的視覺震撼感,充實的展現了歷史文物之美。所以每期在九大博物館守護人中心,把持360度全息投影成像櫃成為了歷史文物展示的重要工具。

再比如VR、AR手藝讓觀眾“設身處地”。VR是用電腦模仿三維空間的假造世界,帶給觀眾關於視覺、聽覺、嗅覺等全方位的模仿,2016年《極限挑戰第二季》就已經接納了這種手藝,2018年愛奇藝也為《偶像練習生》打造了一系列180度VR全景視頻內容,讓用戶可以近距離的體味偶像,感應感染設身處地的沉醉體驗。

AR則是在真實情形中感應假造物品。芒果TV《明星大偵查3》接納AR手藝,將破案信息用AR掃描得出,同時節目還推出“探求蛛絲馬跡,AR再現事業”的情勢,讓觀眾經由過程AR解鎖劇情,添加更為別緻的觀感體驗,2018年3月24日該節目在湖南衛視播出,播出後漸漸在年青人中獲得較高收視(圖4)。

是科學娛樂化,還是文娛科技化?如何“化”?

跟著科技不斷生長,不止是綜藝節目,就連傳統消息報道也有了的新手藝,3月新華社客戶端公佈“加強實際”報道《AR看兩會|當局工作報告中的民生福利》,用戶點擊新華社客戶端首頁下方的“小新機械人”,使用AR功能掃描二代身份證帶有國徽和長城圖案的一面,就能用更具科技感的編制閱讀當局工作報告。

2、節目主題設想環繞新、奇、特的科學元素

2018年尚未出現爆款節目,收視率搶眼的仍是湖南衛視《神馳的餬口江南篇》、浙江衛視《奔跑吧第二季》、上海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第四季》等綜藝節目,以及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這樣的經典節目。

而這些節目建造團隊配合要面臨的難題,就是當整個建造團隊都幾乎順應了節目形式的創作之後,又必需不斷對節目形式做出調解,全力探求更適宜時下熱點的立異點。若何才能保留這些成熟形式中最焦點的局部,能讓老粉絲可以保持忠實度,同時又能吸引全新的觀眾,是這些節目必要積極思慮的問題。

比如在上海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第四季》裡,我們能看到漢子幫的人物設置仍然保留,經由個人或團隊的競技來完成使命的追擊等環節設置也完好保留,只是其中嘉賓們對待遊戲的反響有所不同。

從節目的整體觀感來說,與前三季仍是基本同等的,保留了節目最焦點的工具。從立異的角度來看,第四季節目中除了前面供給的遊戲節奏、使命難度以外,還添加了軍師團的人設,不再純摯依靠簡單的情節設置和漢子幫的演技來完成遊戲,而是經由過程與科學、行業精英的協作配合完成使命方針,讓觀眾更隨意接收。

固然這個設計在前兩期高考主題的時候,並沒有與節目完全交融,智能團出現時的收視率都不及漢子團的演示,觀眾收視隨意脫節。但在之後的環保、科學主題時,智能團的浸染漸漸浮現,第5期中提示中國科技實力,如虹膜識別手藝、AI人工智能、意念節制的無人機等,必需依靠了屬於NPC性子的教授支撐才能完成使命,而專家的講解和遊戲環節都環繞著高精尖科技規模,使得節目霎時產生一種“高級感”。

是科學娛樂化,還是文娛科技化?如何“化”?

3、節目後期建造編制推陳出新

在當代文娛節目後期建造中添加了各類科技新手法,以期到達片子級的特效水準。把持花字和簡單單純動畫,屏幕的字“動”感實足。隨著《爸爸去哪兒》《極限挑戰》《奔跑吧》等綜藝節目流行,動態活潑的屏幕後期讓“花字”特效在中國本土流行起來。“花字”即節目後期建造的五花八門的字體、顏色、動畫等簡單的純特效。

建造者經由過程花字將節目中的細節無限放大,添加節目的戲劇張力,實現內容的延伸與再創作。再加上CG和電腦特效,一些綜藝節目已經開始朝著好萊塢級特效的目標全力以赴,將特效直接運用到節目環節中的錄製中,添加綜藝內容的科技感和視覺特效,並且遍及獲得較高的收視報答。

比如湖南衛視《中餐廳》屬於如今流行的“慢綜藝”。這類綜藝節目沒有劇烈的遊戲競爭,節奏也比較緩慢。這類節目在剪輯上不決心尋求辯說,首要放在把事務完好的論說清楚,再凸起人物籠統。

《中餐廳》的後期包裝做的很是活潑幽默,片中動畫都很適宜那時的情景,包裝的參加讓本來不是很搞笑的點凸起了,變得搞笑起來。並且動畫人物也是按照嘉賓們的籠統來設定的,會讓觀眾感到沒有違合感,在觀眾心中獲得好評,也在39個都市中都能進入本地晚間季播節今朝20位(表2)。

是科學娛樂化,還是文娛科技化?如何“化”?

結語

將科學智娛元素與融入多種節目形式相加,按照新的場景,跨界混搭作出別緻的“科學+”智娛節目,在電視熒屏上已蔚然成風。當某一類節目遍地開花,成為流行時,就必要在這類節目根本上添加一些新的元素,以探求對這一類節目的新突破。

比如科學節目若是都只有科普宣傳型的你問我答,估計難以激發觀眾,也會出現審美委靡收視低下。所以無論是考試內的嚴厲科學,還是餬口中的小科學,科學智娛節目都得在“科學”的根本上與其他電視節目形式元素相加,從而讓節目煥發新機。

相較於從前的科技節目而言,前言交融與手藝交融生長至當下,純粹的科技節目如今其實已經不多了,反而是那些交融了文娛元素和科學元素的科學智娛節目,更接地氣,而這也才是這此類節目連續吸引觀眾的關鍵地方。

同樣,隨著觀眾掌握的信息增加,簡單化文娛已經很難滿足需求,文娛界面不能純粹逗樂,而是要將節目帶來的歡愉和聰明聯繫在一起,用更智能的情勢來演示,這才能算得上是新時代的智娛節目。在科技類節目中融入文娛元素、在文娛節目中添加科技含量的智娛型節目今後必將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情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