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解剖的屍體是從哪裡來的?

一無所有56789355


(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醫學院解剖的屍體,現在一般都稱之為大體老師,其來源對於各個醫學院校來說還是不盡相同,有所差異,這個主要取決於當地紅十字會開展遺體捐贈工作的時間長短及群眾的認可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北京地區,大體老師主要來自於遺體捐贈,這項工作已經開展了將近20年的歷史,每年都有相當人數的志願捐獻者。這部分捐獻者基本滿足了北京主要三家醫學院校協和、北醫、首醫的教學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登記捐獻的人數呈現快速上升趨勢。而在地方的醫學院校,據我所知,遺體捐贈的志願者不是很多,主要與當地相關宣傳工作及風俗習慣有關。這些院校往往每年招生人數都在千人以上,只靠捐獻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求,還需要從各種途徑尋找大體老師的來源,像無名屍體等,即使這樣,也是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學生才能共同解剖一具大體老師。

未來,大體老師的來源還是會主要依靠無償捐贈,隨著社會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志願者願意在故後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療和教育機構用作教學和研究。


醫患家


經過資料整理得知,醫學院解剖屍體來源途徑比較固定:

1、自願捐贈,家屬同意捐贈寫好遺囑 2、無主屍體,經公安部門同意後,進入醫學院解剖 3、刑場死刑犯人屍體 4、特殊途徑“購買”……基本就是這四類了,如果有遺漏,可以補充。


解剖學發展:從解剖學誕生之時起,“屍荒”一詞便出現了,當時主要的屍體來源就是死去的刑罰犯人,其次就是一些“怪人”,長相特別難堪,而且患有疾病,當他們死後就會賣掉自己屍體供人研究。當然了對於捐贈屍體,多數為具有科學探索精神的醫生,把自己的屍體捐給醫學解剖事業,促進解剖學發展。

屍體來源:自願捐贈屍體,為醫學院解剖課主要來源,不過儘管每年都有遺體捐贈,但對於醫學院來說依舊不夠。為了給醫學生創造解剖機會,醫院也會定期徵求死刑犯的屍體,死刑犯多數犯下了罪行,家人也不想把屍體帶回家,家人多數同意捐獻,也算對犯錯的人一個回報社會的機會。同樣,對於特殊人群中,沒有親人朋友以及無人認領的屍體,也會被送到醫學院供醫學生解剖。


對於上面提到的買屍體,法律明文禁止,不過依舊存在,有些醫院為了醫學生能更好開展解剖課,也是煞費苦心,通過特殊渠道去購買屍體。

屍體保存:為了讓醫學生可以長久地解剖研究屍體,對於屍體都進行了“加工”,用福爾馬林浸泡,甚至會採用防腐液處理一下,而且屍體都浸泡到大透明玻璃瓶中,可以更直觀的展現出來。
醫學只有不斷探索。才能發現發展下去。對於解剖屍體,一定要心懷敬意,心懷感恩之心,對於醫學生解剖每一具屍體,都在為醫學界做貢獻,不管他們生前怎樣,都值得被紀念尊重!


房小哥


還是我上學期間,那大約是五六月份的一天中午,天氣比較熱了,我們正在飯廳吃飯,見兩個同學走進來,說剛從解剖樓那兒回來,說新來一具屍體,正在處理。他倆坐那兒說有點兒噁心,吃不下飯。

我們幾個聞訊,吃完飯也去看熱鬧,看到自醫學院大門口直到解剖樓有嘀嘀嗒嗒的血跡。據瞭解一些情況的人講,這是個死刑犯,是包頭“二道沙河”人,因為欠錢的問題,把被欠錢的人給殺了。這個人在現場一被執刑,立即被我校的工作人員給弄上車,頭上套了一個塑料袋(應該是打的頭),儘管這樣,一路上還是滴血不斷。我們進了解剖樓,在旁邊圍觀。只見死者的衣服都被脫掉,丟在牆角,死者大約二十多歲,全身赤裸。解剖教研室的工作人員都在緊張地忙碌著,工作人員已把死者的腦殼頂部鋸去,掛著瓶子,從鋸去的部位向裡面灌藥。我們看了一會兒,感覺有點不舒服,感覺有點目眩,就回宿舍了。

當晚十點鐘自習後回宿舍的路上,我注意到,解剖樓那個房間還亮著燈。看來處理屍體真的很難。

我們剛上大學的時候,輔導員是我們接觸的第一位老師,他要在生活上帶我們五年。他告訴我們,購買一具屍體需要二百元錢。那是一九八七年的事。

陸陸續續我們瞭解到,我們學校有一部分骨標本來自呼包的一些墓地,來自一些國軍的被改造者,沒有親人,其墳墓屬無主的,從那裡得到了一些。再有就是無人認領的死刑犯。還有一些捐獻者,當然,這種來源的數量較少。

比較難得的是女屍。記得有一次有個女死刑犯,校方聽說獲得屍體“有門兒”,急忙派人往去趕,但還是晚了,忘了是啥原因了,總之,被火化了。

我們大四的時候開局部解剖課,每三個人為一組,分得一具屍體,我們這組分得的屍體較瘦弱,開胸後可見到胸腔內有褐色“皮凍樣”物,據此我推測,該人生前患有胸腔積液,積液既然凝固了,說明積液極有可能系“滲出液”(含蛋白多的那種)。我疑心該屍體應為患者家中捐獻的。


bratskid



首先,我們在學校裡面一般稱呼解剖課上的屍體為“大體老師”。至於解剖課上的這些“大體老師”的照片,由於我們學校在上解剖課的時候不允許拍照,所以就只能給各位從網上找一些圖片了。

至於這些“大體老師”的來源,據我們解剖老師說,主要有下面四種來源:

1、自願捐贈的遺體:因為傳統上對於亡者我們習慣入土為安,所以願意捐贈遺體的不多,就拿我們學校來說,每年能收到的遺體捐贈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不過這已經是現在“大體老師”的主要來源了,至於原因後面會講。

2、無人認領的遺體:這個以前較多,一般都是流浪者的遺體,或者是被丟棄在精神病院的病人。進過公安部門同意之後,就會被運到學校處理。不過現在一般都是送到公安部門處理,不能被製成標本。


3、死刑犯的遺體:這種來源也主要是以前,現在比較講人權,已經不允許這樣做了,都是交由死刑犯家人或者警方處理。

4、特殊渠道購買:這個一般是學校之間的流通,有的學校可能收的遺體比較多,也會賣一部分給其他收不到足夠遺體的學校。(畢竟遺體處理也是費錢費力的)當然,這種渠道在法律上是明令禁止的,所以現在也基本上看不到了。

因此現在醫學院獲得解剖標本的渠道就只剩下遺體捐贈了,所以我們現在用的大部分遺體都是上個世紀留保存下來的,怎麼解決解剖標本的來源問題,也成了醫學院的一個麻煩。

上解剖課害怕嗎?


這估計是我學醫之後被親戚和以前同學問的最多的問題了,答案當然是不怕啦😂。其實第一次進解剖教室的時候還是害怕的,不過上了一次課之後就沒感覺了。

當你真正接觸解剖的時候,感覺也就那麼回事,根本沒什麼可害怕的,而且那時候你也顧不上害怕。一具屍體,三十個學生共用,老師講解的時候,你要是下手慢了,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所以我們大多少時候是搶最靠近屍體的地方的,那時候你想的只是怎麼認識各種組織、器官,根本沒有時間害怕。再說了,三十個人圍一起,還有什麼好怕的😂。

還記得第一次上解剖課的時候,上完課,我們班中午集體吃素😂。然後到最後快結束的時候,可以面不改色的邊吃紅燒肉,邊討論上課觀察的器官。


陽哥閒聊


我上大學的時候,解剖用過一套骨骼,是一個壯年男人的骨骼,身高應該在185以上,骨骼非常粗壯堅硬,不像老年人骨骼那樣疏鬆輕巧。整套骨骼都泛著健康的光澤。

我就很納悶,這樣一個看起來很健康的青壯年男性,到底是什麼原因變成了骨骼呢?而且,這一套骨頭裡面,沒有頭骨。

後來,一位解剖老師告訴我,這個可能是一個死刑犯的骨骼,行刑後無人認領,由公安系統同意,上面批准後送到這裡來的。執行槍決的可能就沒有頭骨,因為頭蓋骨可能打爛了。

後來我還用過一具中年女性大體老師,她是由於宮頸癌轉移後去世的,簽署了自願捐獻屍體的文件,成為了大體老師。

還有一些零碎的,據老師說有的是一些事故或者懸案,無人認領的,只有送到這裡來。

有時候不夠用,可能學校會通過一些特殊渠道購買,價格還不便宜,這個不是十分清楚,就不多說了。

我們稱他們為大體老師,每次解剖前,老師和學生都會深深鞠躬,感謝他們的貢獻。不管他們生前如何,死後的他們為了人類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值得所有人尊敬。


婦產科女司機


我清楚的記得我第一節解剖課的所有細節,充滿了害怕,致敬和眼淚。


我們學校的主教學樓是“回”字型大樓,一樓是解剖教室和生化教室因為特殊要求,一樓是最陰暗潮溼的地方,全部是昏暗的燈光。對新生來說真是恐怖的存在,因為入學沒多久寢室就會有各種關於解剖的傳聞,而且都是在熄燈後開始傳聞。第一次上解剖課,我怕找不到教室,就提前去找解剖教室,可是在回型大樓裡轉了無數圈都找不到教室,也找不到出口,那種毛骨悚然,那種透心涼刺透後背。半個小時才從回字型大樓出來,之後站在大樓門口等著其他同學來了才敢再次進門。


開始上課後,老師跟我們說大多屍體是別人捐贈的,有些是死刑犯,有些是無主屍體,還有些其它來源。我們一定要尊重屍體,一個小組只能有一具屍體,大家一定要認真學習。說完後我們要集體給屍體鞠躬,有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淚(感動和福爾馬林刺激)。最後屍體從皮膚,血管,神經,肌肉,骨骼一點一點的解剖下來,最後還要把骨骼拼搭成一具完整骨骼。有些同學竟然會把頭骨,手骨等等帶回寢室慢慢研究。有些調皮的同學會把一些小骨頭放到女同學的白大褂的口袋裡。你就能知道女同學回到寢室的酸爽。


不過隨著AI智能,虛擬現實技術和3D打印的進步,將來會有更多先進的三維成像技術運用在解剖教學中,也會有更多的3D打印屍體用於解剖課。解剖課將會進入全新的時代。醫生朋友有沒有刺激的解剖故事分享,大家聽過什麼故事?


麻醉醫生小康


學醫上解剖課的屍體,我們都會尊稱為大體老師,我們對他們是心懷感激的,正是他們促成了醫學生的成長。


自從解剖學成形,屍荒變一直存在著,在監獄裡面服刑的囚犯的屍體會拿出來供我們研究。還會有罕見的稀奇古怪的病會拿出來給我們研究。有的會賣掉自己的屍體、死後以供研究使用、還有一類人道主義的人、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會捐獻自己的屍體供科學研究使用。但是需求仍然不夠。賣家和買家同樣如此。

在醫學發展前期的時候,有很多的是在戰爭年代的死囚犯。再就是往後死刑犯是作為解剖屍體的一個重要來源,一個在那個年代犯了死刑罪惡也是不輕或者重刑的,家裡人在村子裡也會被抬不起頭來,也是不願去認領的,正好醫學發展也需要。還有一種是無奈的選擇,在當時有的家庭困難,溫飽都是困難的時候,家裡一旦有什麼人生了重病在醫院經過救冶之後不幸去世的,病人的遺體若同意捐獻給醫院作為試驗品吧,醫院是會給一些補償款做為補償給去世家屬的,在吃不飽飯的時候,是會有這樣的事情存在的。當然隨著以後的社會發展,經濟水平提升,這樣的事就不再發生了。

解剖學是現在醫學研究的基礎內容。但是我國是在沒有任何解刨學的時候接觸到了現代醫學。 大部分是遺體捐獻而來的,因為購買的經費有限啊,但是捐獻的數量也很少,學醫的同學直到畢業有的也無法分到一具遺體,由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習慣,很少有人願以捐獻,古代太監死後都要六根俱全的下葬,現代人大部分還是希望全身而退,但是現在人的思想越來越開明,遺體捐獻的數量也逐年增長~進行醫學研究的屍體、老師和學生是懷著畢恭畢敬的態度來接受的。

心懷感激!會舉行捐獻儀式,等捐獻儀式進行完畢後。會有專門的老師進行防腐處理。這樣讓大家來進行研究。 正是有了這樣的奉獻精神所以才會有這麼多次給大家探索宇宙人體奧妙的機會。當我們去醫院就診時,當我們康復回家時,當我們安享晚年時,要心懷感恩,既感恩科研人員、醫護人員的努力,更要感恩那些無名英雄,那些“以身示教”的大體老師。


醫患兄弟


我的回答可能跑題了。我第一次見解剖,不是在解剖課上。不記得那天是什麼課了,反正老師沒來。旁邊是解剖室,同學們去看熱鬧,我也跟著去了。一個老師從地下室扛出一具女屍,放在瞭解剖臺上,屍體上冒著寒氣,因為剛從冰窖裡拿出來。起初我以為會很滲人,其實不是很恐怖。

學生們七嘴八舌的問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們可能太無聊了吧,也都樂意回答。問屍體哪來的?答有捐贈的、買賣的、因疾病死亡後無人認領的……每一具屍體都有一個小牌子,掛著屍源的來歷。老師說,剛才那一具是白血病患者死亡後捐贈的,而這一具來自於廣西,因為某山區有一個習俗:未出嫁的女孩子死了,不可以埋在村裡,送的越遠越好,否則對父母不利。

這一說法並沒有在廣西的同事中得到證實。我也不知道真偽。

當時解剖的有三個老師,一起解剖一具屍體是要製作不同的標本。他們在工作中聊一些家長裡短,和農民們圍坐在一起邊剝玉米邊聊天沒有什麼兩樣。當我們問他害怕這樣的工作嗎?他們答:不害怕,但也不喜歡。他們認為這樣的工作沒有地位,收入少,甚至還不如大學裡的電工……老師發了很多牢騷,有很多情緒化的語言,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他們說校長特別重視後勤,而不重視一線教學。

他們在大學裡讀的專業是基礎醫學,希望他們現在的生活開心而有成就感。


各居一城


醫學院為了更好的教學,當然需要一些屍體,方便學生更加了解人的構造,方便更好的進行科學實驗。

這是一個科學問題,大家不要有其他的想法。

至於屍體的來源有很多。

這裡大概介紹一下。

第一種,是自願捐獻的。我最早知道這個是上初中的時候,我們有位書法老師,他和我們說他和紅十字會簽了合同,做了屍體捐贈。

他說在他死的時候,會把一些有用的器官摘除,比如眼角膜給需要幫助的人。

之後屍體就會送到醫學院,供教授學生做實驗,最後屍體再進行火化。

對於醫學院,這種方式是屍體的主要來源。

第二種,是無人認領的屍體。很長時間沒有家屬認領,怎麼辦?提供給醫學院也是一個辦法。

第三種,是一些判處死刑的罪犯。死刑犯肯定是對社會造成了傷害,通過這種方法,未嘗不是一種彌補過錯的方法。

後兩種,是比較少的,醫學院主要依靠第一種。

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是以前的迷信社會了。

大家一定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

打字辛苦,希望好評!


勾勒歷史的世界


記得我的當初在醫學院就讀的時候,也有一門解剖課程,每次上課之前,老師都會叫幾個男生去抬屍體。不幸,我是班級裡不多的幾個男生之一。每次,那個鉤子呀,唉,至今難忘.....



說回正題,這些解剖用的屍體,通常有以下幾個來源:

1.來自醫院的遺體捐贈。這個是主要的來源,畢竟醫學院通常和醫院是有聯繫的。

2.來自警局的案件,處理之後的遺體。一般是交通案件的遺體,這樣的遺體通常相對完好一些。

3.醫學院在醫院購買。有的時候,醫學院會主動外購一些。

渠道主要就是這些啦。

通常,醫學院需求的遺體並不多,一具遺體保存得好,可以用好多年。

所以,開源渠道並不需要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