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顾世人反对发布的这项政令,依然被现在很多公司奉为经典!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当年的风云人物虽早已不在,但是他们留下的各种故事,现在的世人依旧耳熟能详,但是不知大家在品读三国史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三国时大部分有名的人才,都拜到了曹魏的麾下,蜀汉和孙吴虽与之鼎足,但是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却没有曹魏强,以至于到了三国末期,两国再难找出能够挑起大梁的人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曹操不顾世人反对发布的这项政令,依然被现在很多公司奉为经典!

说起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便是与汉室正统有关,毕竟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大义;其二是曹操疆域最广兵员最大,因为势力最大而引人来投。虽然也有这两点因素,但是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如果说起正统,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也是正统的汉朝皇室血脉;而孙吴两代人经营江东,又有着长江天堑作为屏障,论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曹操不顾世人反对发布的这项政令,依然被现在很多公司奉为经典!

吴蜀两国麾下人才数量不及曹魏的原因,其实还是和曹操的一项著名政令有关。当时的社会受“独尊儒术”的影响,选取人才的基本守则,便是必须道德良好,否则就算有才干也得不到重用,而曹操却打破了这一规则,并三次发表《求贤令》,并且提出了“道德无用,唯才是举”这一论点,在那个时期敢于像这样不畏人言去直言不讳的,也就只有曹操这位当世枭雄了。

曹操不顾世人反对发布的这项政令,依然被现在很多公司奉为经典!

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更是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态,而且坚定自己唯才是举的政治理念,其麾下更有行为不检的鬼才郭嘉、贪污受贿的曹洪、降将张辽、张郃、徐晃等,都是其用人弃德唯才的表现。

除了对于品德不端之人以外,曹操更是重用寒门子弟,这或许是和他出身卑微的因素有关,但是他确实他做到了自己《求贤令》当中所说的:“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他的这项举动不仅为自己招揽了大量人才,让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也在自己死后继承者们依然有着庞大的人才储备,最终事曹魏在乱世当中得以占据主导。

曹操不顾世人反对发布的这项政令,依然被现在很多公司奉为经典!

曹操不负其枭雄之称,有识人之明用人之魄,更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在那个门阀深严的时代,打破门阀对朝堂的把持。其这个举措,也对后世影响深远,不拘小节、唯才是举的观点,时至今日,依然是很多公司企业的用人准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