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教育必不可少,看看老师怎么说

吃苦教育必不可少,看看老师怎么说

李老师从教十多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和心理辅导咨询的过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家庭是人生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此将本人多年对于问题少年的成因及教育心得分享给年轻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年轻人。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电视上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两年了,这个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对于妈妈的指责,他却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吃苦教育必不可少,看看老师怎么说

老人们总会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意思就是说,孩子在小的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承担了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虽然可以一时免于孩子的哭闹和纠缠,但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会导致的后果是可以设想的。父母总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却不知道那都是因为自己将他们保护得太好了,不让他们有懂事的机会!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体谅父母,为他人着想,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头,尽点义务,担点责任,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懂得付出,懂得体谅和包容。

中国大多数少年儿童的身心日趋脆弱,常表现出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心理,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饥饿、何为劳累、何为困难、何为贫穷……孩子中意志薄弱者甚多,这与他们在家里总是一帆风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有关。

吃苦教育必不可少,看看老师怎么说

吃苦,是一种资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没吃过苦,也就不具备这种资本。

《金陵时报》一篇专稿报道,武汉市蔡甸区一位年仅十九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七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悬梁自尽。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一直泡在蜜罐子里长大。蜜喝多了,竟会这般脆弱,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休息,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爱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学成绩并不好,大学也是考了两次才被录取,学习也并不出众,后到瑞士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在这7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各位朋友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评论欢迎大家私信我或发表在评论区,觉得不错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一下,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