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中的穷苦老太婆为何不让儿子跟土豪来往,事后果然如她所料!

聊斋中的穷苦老太婆为何不让儿子跟土豪来往,事后果然如她所料!

文丨张溥杰

男女大事,古人常说门当户对。然而近代以来这四个字遭受到不少唾沫口水。直到今天,才有不少人恍然大悟,所谓门当户对,的确是有道理存在。男女之间如此,朋友之间亦是如此。

举个例子,有些公子哥儿一掷千金,可能一顿饭的花销就是他人半年的积蓄。你俩要是做了朋友,他请你去胡吃海喝一顿,你要不要请回去呢?不请回去,显得不够意思;请回去,档次低了也不行。但是与之相当,你又肉疼。

当然这是浅显之交,还停留在类似买卖的低级阶段。真正的友情是以心相交,也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只可惜,这种友情世间鲜矣,大部分都还停留在低级阶段。

《聊斋》里有篇叫《田七郎》文章,读来颇让人感慨。

话说有个叫武承休的土豪,喜欢广交天下豪杰,当然大多流于酒肉朋友。真到某天夜里有位神人告诉他说,你朋友那么多,都没啥用,没有人能派上用场。唯有一个叫田七郎的,才是你的患难之交。

天明之后,武承休就到处找寻,终于问到,原来是个年轻的猎人。要说是土豪呢,武承休敲门都是用马鞭子,看到一个虎背熊腰,但身上却都是补丁的人之时,怎么也不能和梦里天神所说的田七郎联系起来。

进院之后,简直是刷新,不,刷破武承休的眼界,破屋数椽,颤颤巍巍的墙壁靠弱不经的木岐支撑着。而屋内除了几张破虎皮,连个能坐的凳子都没有。

不过,武承休此时倒是没有土豪的架子,觉着眼前的七郎也是非常的质朴。但他却还是有土豪的任性,说着说着就要给钱,把田七郎吓了一跳,这辈子哪儿见过那么多钱。

聊斋中的穷苦老太婆为何不让儿子跟土豪来往,事后果然如她所料!

没见过归没见过,但他坚决不要。他不要归他不要,但武承休坚决硬给。田七郎只好拿着钱告诉妈妈,结果还是这钱不能要。而武承休还偏要给,就这点儿钱,还客气啥,平时喝喝酒都不止那么多。

两人胶着之际,老母亲蹒跚而至,满脸怒气地说“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要说还是老母亲看的透彻,她知道一旦收下这钱,自己的儿子就要鞍前马后为眼前的土豪效劳了。而来者面相不佳,他日必遭大难。受人知者分人忧,受人恩者急人难。富人报人以财,贫人报人以义。无故而得重赂,恐怕得以死相报了。

但武承休不肯就此罢休,梦里神人钦定的,就算自己觉得其不过是一介屌丝,那也不能视而不见。他想到了一个点子。

先是设宴邀请田七郎,好,不来是吧,那我去你家喝酒。田七郎本身就没多少心眼,既然是来喝酒,那就竭尽全力款待,又是亲自倒酒,又是把自家不舍得吃的鹿肉端上来。一顿胡吃海喝后,武承休才尽兴而归。

过几天武承休便有了由头,我上你家你款待备至,那我邀请你过我家来喝两杯,不过分吧?这下田七郎没有了托词。酒过三巡,武承休又捧出来大把金子,田七郎依然是不肯接受。

既然这样,那好吧,我买你几张虎皮,田七郎这才把钱收下。但是回家一看,这不对啊,给多了。算了,干脆往后还是多打几张好皮革给他,不占他便宜。然而没多久,田七郎的媳妇儿却生病了,既无法出去打猎,武承休给的钱也基本花的差不多了。

妻子死后,武承休过来吊唁又拿来了不少礼金。田七郎没有办法,整天日思夜想进山打猎回报。土豪武得知后,忙劝其别这样,但他又不能开口说你田七郎是梦中神人给我指定的贵人,给你钱应该的。

坦白来说,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结交田七郎,武承休的心眼不算太坏,当然也有可能希望保住贵人,就说用以前的旧皮革也行,也值不少钱呢。但是二人的阶级隔阂始终存在,武承休到底不能设身处地的把自己代换成田七郎。

当田七郎终于猎得一只老虎全都献给武承休之时,武承休大喜过望,强留七郎在家里嗨皮三天,并把自己的朋友们都招揽过来共同庆贺。(张溥杰)

你想想,武承休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非富即贵——“所与皆知名士”,可以说是各个锦衣玉食,满身补丁的田七郎站在其中,实在是太扎眼了。为让自己的这位穷苦朋友看起来体面些,就给他身新衣服换上,然而田七郎并不愿意。

无奈之下,武承休只好趁其睡着的时候,让人给他换了。衣食无忧的武土豪,并不知道穷人的破衣服意味着什么,它可能是老母亲无数个夜晚在油灯下密密缝制而成,它可能是穷人家所能穿起的最体面的衣服——去朋友家做客,谁不会穿自己最好的衣服呢?武承休为其偷偷换掉,看起来是好意,实则却是对人的极为不尊重。

果不其然,田七郎穿着衣服回家后又折了回来,奉母亲之命要回破衣服。然而武承休是怎么做的呢?笑曰:“归语老姥,故衣已拆作履衬矣。”回去告诉大娘,你那破衣服已经被我做成袜子了。或许是玩笑之语,但别人的尊严,也随之践踏了。

为了表示赠新衣感谢,田七郎回报以兔鹿。就此之后,再也不来了。武承休只好前去探寻状况,不料被田母怒斥:“再勿引致吾儿,大不怀好意!”

本以为就此再无瓜葛,然而过了大概半年时间,田七郎因为跟人家争猎物失手打死了人。武承休得知后,豪掷千金将其保释了出来。

聊斋中的穷苦老太婆为何不让儿子跟土豪来往,事后果然如她所料!

但田七郎的老母亲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儿子第二条命相当于武公子给的,自己再怎么爱惜儿子,也无法多说什么了,只愿武公子终百年无灾患,儿子也不用以死相报。

因而当儿子前去感谢武承休的时候,她不无动容地说:“去就去吧,别说什么谢不谢的了。小恩可谢, 大恩不可谢。”

真是个通透的老太太,是啊,小恩小惠可以衡量容易回报。大恩怎么能是一句谢谢就能报答的呢。

但田母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后来武承休有个家仆调戏女主人,多次捉拿,要么是被官府放掉,要么是被人私藏,迟迟无法将其惩罚。更可恨的是,那仆人还四处造谣中伤武承休。田七郎知道,报恩的机会来了,他默不作声,将仆人、县令、包藏之人一一杀掉,而后自刎。

田七郎无疑是悲剧的,武承休所给他的,虽然在他看来可能几辈子也挣不到,但不过是武承休财富中的九牛一毛而已。然而就为了报此恩情,连命都得搭上。诚如其母所说,富人报人以财,贫人报人以义,实在是得不偿失。(张溥杰)

作者张溥杰,著有《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新华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