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力十纬度(上)

文化力十纬度(上)

本文大概2349字,读完共需4分钟

如何提高对自我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层次和水平,笔者认为“文化力”是最关键的一种能力,即个人的综合素养、价值观体系、责任与使命感、视野见识决定了个人对自我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水平的高低。

所以说,“文化力”可以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总体的呈现,也可以代表了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高度体现,就像房屋的地基一样,表面不容易被观察到,但地基的坚实程度,决定了可以建设多高、多大、多好的上层建筑。

文化力十纬度(上)

“文化力”包括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简单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积淀,体现在一个民族以文字语言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和思维方式。

而文明是一个民族思想方式具体的,具有代表性的表现。

文化力十纬度(上)

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古希腊的帕特浓神庙、古罗马的圆形大竞技场、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埃及金字塔等,这是一个民族最高的智慧体现。

所以,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心理基础,而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上的载体。

作为个人来说,文化是思想的延伸,是意志的体现,决定了职业与人生的发展的高度。

文化力十纬度(上)

一般来讲,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文化指的是人文领域的如宗教、哲学、艺术、历史、文学领域等。而广义的文化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社会领域。

根据以上的不同文化领域可以大致区分为十个不同的维度,组成相互交叉渗透,庞杂繁复的知识体系,在相互的启发和借鉴中,人的思想和知识结构才能超越局部片面的认识,获得整体而完善的发展。

通过这十个不同的文化领域的学习和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视野,开拓思维,认识世界,建构新的思路和价值观模式,从而形成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指导我们现实的生活。

其中,五个主要的人文领域是主要运用思想的力量,来指导人具体的社会实践的,人可以通过思考和实践去形成对事物本质根本性的看法和规律性的认识。

在本节中,笔者重点探讨五个人文领域的认识功能,以帮助大家认识到这种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所在。

一、宗教领域:

宗教代表了一种人生信仰,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道德准则,是个人在有精神层面上的追求。

文化力十纬度(上)

从中外的宗教经典中,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从根本上教人如何求真、善、美,如何正确面对人生的苦难和挫折,让我们用平和安宁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明白自己的局限性,如何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我超越。

人生确实有很多现实利益的牵绊,妨碍了我们看到真实的自我和内心的真正需求。

所以,宗教在现实意义上,能帮助我们看淡人生的功利,多一些精神层面的成长,能让浮躁的内心安静下来,去思考和感悟人生的真谛。

虽然,宗教不能替代现实的生活烦恼,大多数人不能脱离社会隐居修行,但有一定的宗教意识和知识素养,对于我们开发精神灵性和对人生从容不迫的态度是非常有益的。

1、《人类与宗教》 苏 谢亚托卡列夫

2、《了凡四训》 袁了凡

3、《太上感应篇》讲记 静空法师

4、《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静空法师

5、《花出青嶂》 赵跃辰 释传明

6、《金刚经说什么》 南怀瑾

7、《西藏生死书》 索甲仁波切

8、《与神对话》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9、《写给无神论者——宗教对世俗生活的意义》 阿兰·德波顿

10、《宗教的起源》 麦克斯·缪勒

1、《基督教史》 任继愈主编

2、《佛教史》 杜继民主编

3、《伊斯兰教史》 金宜久主编

4、《道教史》 唐大潮 卿希泰著

5、《人生的三路向:宗教、道德和人生》 梁漱溟

6、《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育佛教》 马克思·韦伯

7、《宗教经验之种种》 威廉·詹姆斯

8、《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 丁山

9、《轴心时代:人类伟大宗教传统的开端》 凯伦·阿姆斯特朗

10、《中国宗教、学术与思想散论》 葛光兆

二、哲学领域:

文化力十纬度(上)

在笔者看来,哲学领域是最为重要的人文素养之一。尽管有时哲学和宗教两者不分家,研究的问题有很多类似之处,在精神发展层面上,宗教注重心灵体验,而哲学注重人的理性认识过程。

但总体上来说,哲学更注重对人生及道德的讨论,而不像宗教更关注人生之外的彼岸问题。

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重大问题的根本性反思,是对存在者之所以存在的形而上意义和价值的终极追问。

哲学对人的最大益处在于把具体问题抽象化或直觉化,提高我们的思维分析水平,帮助我们探究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核心,形成正确的看待问题的思路。

在这个具体的目标上,中外哲学虽然最终追求的目标一致,但在方法上走了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

西方哲学走的是理性推理、逻辑演化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西方发展出了实证科学民主体系。

而中国哲学走的是直观感受、心灵体验的另一条探索之路,所以中国人更注重家庭伦理情感的人情社会。

不能简单地区分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这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发展的结果。

其最终的目标都指向一个价值观因素,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该如何去看待自我与他人、世界三者之间的存在关系。

文化力十纬度(上)

通过对哲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去反思人生和世界的关系,去获得一种对人生的正确看法,从而引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还能帮助我们掌握看清问题本质核心的能力,在很多现象面中去把握真实的东西。

像中国的老庄哲学、儒家思想、佛教思想、西方的逻辑实证哲学、伦理学和美学都是很重要的人文精神。

1、《苏菲的世界》 乔德坦贾德(挪威)

2、《人文讲演录》 周国平

3、《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

4、《尼采与形而上学》 周国平

5、《隐藏的论语》 新燕顿旺

6、《哲学导论》 王德峰

7、《理心之间——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 高全喜

8、《发现老子》 杨润根

9、《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10、《西方哲学史》 全增瑕

1、《理想国》 柏拉图

2、《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

3、《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康德

4、《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

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

6、《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

7、《道德经》 老子

8、《庄子》 庄子

9、《论语》 孔子

10、《孟子》 孟子

更多智库思想请关注微信订阅号:tongshi_zhiku(通识智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