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生理性病害!這6招防控技巧抓緊收下

葡萄生理性病害!這6招防控技巧抓緊收下

葡萄生理性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栽培區域的生態條件不適,如土壤過酸過鹼,土壤可供植株利用的營養元素含量低,各種元素含量不平衡,氣溫過高或過低等。再加上栽培管理不當而導致葡萄生長、開花、坐果、果實發育等不同階段出現的生理狀態紊亂、外部表現不同程度的生理失常症狀,如葉片失綠、生長點壞死、落花落果、果實發育受阻、裂果或爛果等,稱為生理性病害。

葡萄生理性病害!這6招防控技巧抓緊收下

一、葡萄生理性病害的發生特點

1.葡萄營養失衡症,又叫缺素症;

2.葡萄氣灼病和日灼病;

3.水罐子病、裂果和酸腐病;

4.生理性落花落果;

5.果實大小粒(生理性);

6.氣象災害(凍害、高溫乾旱與冰雹);

7.人為危害(藥害、肥害與環境汙染)。

二、生理性病害的發生原因

1. 缺素症發生原因:土壤中所含元素間不平衡與人為施肥營養元素不足生理失調造成。

2. 葡萄氣灼和日灼病:氣灼病是由於“生理性水分失調”造成的生理性病害,與特殊氣候栽培條件密切相關。任何影響葡萄水分吸收(如大水分流失和蒸發的氣候條件、田間操作)的因素,都會造成氣灼病的發生。連陰雨後,土壤含水量長期處於飽和狀態,天氣轉晴後的高溫、悶熱天氣,易導致氣灼病發生。

日灼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果實受到強光照、果面溫度劇變、果實局部細胞失水而造成的生理紊亂,其發生程度與葡萄品種、樹勢、果穗著生部位和方向、樹勢負載量等相關。運城市日灼病主要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發生。田間管理操作、人為手摸果穗或機械操作接觸果穗,中耕除草、塵土飛揚等,都會加重日灼病的發生。

3. 水罐子、裂果、酸腐病是因為樹體營養不足、生理失調造成的,樹勢弱、摘心重、負載過量、肥料供應不足和有效葉面積小時容易發生;地下水位高或成熟期遇雨,尤其是高溫後遇雨、田間溼度大,發生尤為嚴重。

4. 葡萄生理性落花落果是植株固有的自我調節生理現象,但落果過量,導致果穗不整齊而減產時就屬病害。其原因是營養的虧缺或分配不平衡,即花芽分化質量差,授粉受精不良,開花前後如出現低溫陰雨、高溫乾旱等不良氣候條件,樹勢過旺新梢旺長消耗大量營養,並與花果爭奪養分,會加劇落花落果現象發生。

5. 果實大小粒的形成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授粉受精不良而導致果實發育受阻;葡萄前期如果生長勢過旺、營養生長過強、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失衡、花芽分化過程中性細胞分化不良;前期施氮肥過量,修剪不合理。

6. 氣象災害(凍害、冰雹、高溫乾旱)是自然低溫與冰雹災害性天氣的發生而造成的。

7. 人為災害,由人為施肥、用藥不當而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三、六招防控技巧

1.科學規範指標化管理是防控生理性病害的基本保證

葡萄植株生長與開花、結果,有其固有的生物學與植物學特性,年生長髮育週期中具有階段性物候期,即葡萄植株年生長規律性。品種不同其特性不同,田間管理中所採用的架式與枝、梢、花、果、摘心、留葉片數量、畝留枝量、果穗量、單株留果穗數量、單穗粒數、單粒大小均不同,一個品種有一整套系統管理指標與技術,如歐美雜種群,因其生長勢中庸、抗病性強、枝梢成熟度高,易成花,但生理性落花落果嚴重,一般採用籬架式,密度較大,畝留枝量、留果穗量分別為4500~5000枝和2500~3000穗。一般花前主梢留5~6片(花序以上)葉摘心,不留到梢芽,短梢修剪,一般不埋土越冬。

2. 科學配方精準化施肥是防控生理性病害的根本保證

葡萄正常生長、發育、開花、結果所需16種大、中、微量元素,主要從土壤中攝取,而土壤多年種植消耗營養不足,還需人為施入補足。由於土壤質地類型不同,其速效養分不同,而科學的配方和精準化施肥是葡萄優質高效的根本保證措施,也是防控生理性病害的根本保證。

3. 抓好促控結合澆水是防控生理性病害發生的有效途徑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是葡萄植株生長、發育、開花、結果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應根據葡萄植株年週期生長需水規律,採取促控結合的辦法巧澆水。要堅持前促、中控、後排(水)的指導思想,做好全年水分供應,避免氣灼、日灼、水罐子、裂果等生理性病害的發生,從而達到有效防控之目的。

4. 規範副梢處理巧摘心是防控日灼生理性病害發生的有效手段

生理性日灼在我市每年都會發生,嚴重年份導致減產損失巨大。最有效的手段是:處理好果穗上部三個節位的副梢,即不剝除果穗以上第1~3個節位副梢,且採取分別留三、二、一個葉片進行三次摘心,這樣在果穗上部形成由6片一、二、三次副梢葉子的“三個小傘”,有效遮擋幼果果穗和增加葉幕與光合作用。

5. 科學用藥與配方平衡施肥是有效防控生理性病害的法寶

科學用藥,嚴格執行葡萄各種病害防治的用藥方案,做好各種病害的綜合預防與防治工作,做好植株科學的植物保護工作,一則可以避免藥害發生,二則使葡萄植株不受各種病蟲害危害,從而健康地生長髮育、開花結果。

配方平衡施肥,以產量確定全年施肥總量,並根據葡萄年週期內需肥特點及時施足施好底肥與追肥,確保葡萄植株與果實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植株健康,果實發育正常,自然抗病性就會增強,各種生理性病害發生的幾率就會大大減少。

6. 改善生態環境條件是杜絕自然災害(凍害、冰雹、裂果)的硬道理

近年來推廣的葡萄避雨棚栽培模式,收到了五防(防凍、防雹、防雨、防裂、防病)的顯著效果。要徹底杜絕自然災害損失,就必須大力發展設施栽培,改善生產環境條件,所以說改善生態設施條件,大力發展大棚或避雨棚,不但能減少自然災害損失,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各種真菌、細菌與病毒病害的發生程度,是提升葡萄產業效益的必由之路,是杜絕自然災害發生,使葡萄豐產豐收的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