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神奇谭》来看,中国的仙侠游戏市场有多大?

近期,有一款由紫龙游戏发行的国风仙侠神话主题手游《封神奇谭》出现在了TapTap上。仅仅依靠概念描述和世界观设定,游戏在一周之内就获得了2万的预约量和8.3分的评价。其中,很多用户表示,就凭国风的题材,就足以给予5星好评;也有用户表示,游戏世界观概念非常惊艳,就冲这概念设计,游戏也不会差。

“大千山海,共赴封神”——《封神奇谭》宣传海报

近些年来,包括游戏在内的整个文娱行业,来自日本的二次元文化成为其焦点词汇。外来文化的冲击过于强烈,必然会引发业内对传统文化的担忧。不过现在看来,《封神奇谭》在没有迎合日式二次元风格的情况下,同样收获了较高的赞许。结合文创行业的情况,可以感受到些许来自传统仙侠国风文化的暖意。

从《封神奇谭》来看,中国的仙侠游戏市场有多大?

仅上架一周,TapTap上就已经有2W多的预约,评分也高达8.3分

从《封神奇谭》来看,中国的仙侠游戏市场有多大?

有不少TapTap的用户表示,仅仅看世界观概念设计就觉得很惊艳

扎根于中国文化骨子里的仙侠情

提及仙侠二字,想必任何国人都不会陌生。仙侠从字面上理解由两个元素组成,即“仙”、“侠”。仙源于先秦时期,强调长生不死、修炼术法,相关作品如刘向(汉)《列仙传》、葛洪(晋)《神仙传》等。侠则多追溯到《史记·游侠转》的定义,即行侠仗义、威名远扬的人,是中华文化中典型的英雄形象。

这两者虽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在长期的传承中,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融合度,两者均包含了行善积德、拯救天下的情感,自先秦开始,这种文化底蕴就备受中国多个阶层推崇,民间也有了“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的志向。

时间拉回到当代,现在仙侠文化的兴盛得益于武侠小说三大宗师:金庸、古龙、梁羽生。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他们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天涯明月刀》《七剑下天山》等,并在80年代以香港无线、TVB为代表的影视公司改编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一同流入大陆,重新点燃了国内用户对武侠的热情,也为仙侠文化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仙侠题材的作品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应该归因于2005年播出的《仙剑奇侠传》。公开数据显示,《仙剑奇侠传》播出后,在地方台获得了11.3%的平均收视率,迅速捧红了胡歌、刘亦菲两位艺人。在那个尚未普及网络视频、刷量成风的年代,《仙剑奇侠传》系列的成绩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仙侠题材对于用户的吸引力。

从《封神奇谭》来看,中国的仙侠游戏市场有多大?

《仙剑奇侠传》的热播,捧红了胡歌、刘亦菲

近几年仙侠题材的影视作品更为喜人,《古剑奇谭》《花千骨》等作品上线后,不断刷新着数据。据统计,《花千骨》稳居2015年中国电视剧周播收视率第一,同年9月,其网剧单日点击量破4亿,播放总量破200亿,均突破网剧播放记录。而当年电视剧周播收视率top5中,仙侠题材影视作品占了四个席位。

另外,除了影视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以起点、晋江为代表的网络通俗文学也迅速兴起。在诸多类型的网络文学作品中,以仙侠、玄幻题材作品拥有相当高的人气,如早年网络写手“土豆”的《斗破苍穹》,在起点中文网拥有超过1.5已点击量,唐家三少则凭借着《斗罗大陆》一举成名。据速途研究院报告,在2015年的网络文学用户内容偏好分布上,玄幻奇幻、武侠仙侠类分居一二名,用户偏好均超过50%。

从《封神奇谭》来看,中国的仙侠游戏市场有多大?

上述情况足以说明,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的文化喜好的主流开始逐渐向仙侠类型靠拢,同时也引导产业不断针对这种情况做出调整。

变化和适应中的仙侠游戏

文娱行业中,游戏作为一种明显需要用户来支撑的产业,其市场更需要依照大众的喜好做出改变,而仙侠题材,也成为了国内从业者切入游戏自研行业的一块试金石。

在上世纪80年代,欧美、日本游戏的冲击下,以我国台湾省为先驱的中国电子游戏开始发展。大约在1990年前后,三款带有中国“侠”文化色彩的游戏横空出世,他们分别是智冠科技的《神州八剑》、精迅资讯的《侠客英雄传》,以及大宇资讯的《轩辕剑》。其中前两者的题材即武侠,而《轩辕剑》则将中国上古神话和武侠文化结合起来,开辟了国产神话类游戏(即现在所谓的仙侠)的先例。

从《封神奇谭》来看,中国的仙侠游戏市场有多大?

大宇资讯的《轩辕剑》是国产仙侠游戏的代表作之一

这三款游戏不仅仅是中国“侠”文化RPG的起点,同样更是中国电子游戏的起点。此后,以侠文化为题材的游戏开始雨后春笋般出现。

而对于仙侠题材游戏来说,90年代初发行的《轩辕剑》虽然属于开山之作,不过真正能够说明其蓬勃发展的,则是大宇资讯1995年发行的作品《仙剑奇侠传》,这款游戏发行后广受好评,在当时新游戏世代杂志的PC 游戏排名中连续14个月蝉联榜首,这个系列作品也同《轩辕剑》系列一道,成为大宇资讯的两大重点产品。

不过对于中国游戏市场来说,由于长期盗版等多种因素影响,单机游戏的发展并不容乐观,以MMORPG为代表的网游成为了国产游戏的一大发展方向。其实稍微了解中国网络游戏发展史便不难看出,尽管游戏的方式不同,但是其背后的文化属性却同单机类似:仙侠。

1995年,中国的第一款自研网络游戏《侠客行》面世,基于MUD的游戏形式和武侠题材的加持,这款游戏迅速在当时并没有普及的互联网群体中拥有了大量的用户,其后还被多次模仿。

而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升级和网络的普及,网络游戏逐渐成为更加亲民的娱乐方式。比如曾经制作《剑侠情缘》的西山居2009年的游戏《剑侠情缘3网络版》,于2014年上线新资料片后,依然能单月流水破1.1亿元,月活用户达到300万。

从《封神奇谭》来看,中国的仙侠游戏市场有多大?

《剑侠情缘3网络版》至今也是国产端游中的佼佼者

之后的移动硬件设备升级,使得游戏行业开始迈入手游时代。不过在新的平台上,整个行业也并没有离开仙侠题材的范畴,毋宁说在几年的发展中,仙侠游戏之于中国的地位和日式幻想之于日本的地位类似了。如今提及日式RPG,无不想到拥有国民级RPG地位的《勇者斗恶龙》系列,或是典型的日式幻想《伊苏》系列,可以看到,类似题材的产品尽管数量众多,但是依然有巨大的市场。

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则可以将其置换为仙侠。尤其是从近两年的手游市场来看,除了异军突起的《王者荣耀》,在收入榜、iOS畅销榜中,仙侠依然是主流。比如网易游戏的《梦幻西游》,手游版上线于2015年,至今下载量已经超过一亿,长期居于收入榜前列。

紫龙游戏携《封神奇谭》能带来什么

近几年来,除了老牌的仙侠类网游厂商外,很多非传统端游转型的手游厂商也选择从仙侠类产品打开市场,而《封神奇谭》的发行方紫龙游戏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之一。

紫龙游戏的创始人王一曾表示,他自己最爱还是古典国风类题材,运作这类游戏也最有经验。紫龙游戏从公司成立以来,其目标便也牢牢锁定在了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比较贴近大众的仙侠国风产品中。公司的第一款作品《青丘狐传说》于16年上线,目前总流水超过6亿,而同年上线的《御剑情缘》总流水超过10亿,去年上线的二次元国风手游《封神召唤师》总流水也超过了5亿。

从数据可以看到,虽然紫龙游戏发行的游戏并不多,且集中于仙侠等国风题材,但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来有赖于仙侠题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扎根,另外紫龙游戏对游戏的选择也非常谨慎。

《封神奇谭》中全新形象的姜子牙和坐骑四不相

正如前文所提,紫龙游戏此次发行的《封神奇谭》在仅仅依靠概念描述和世界观设定的情况下,就达到了在TapTap上获得不错的用户量和较高的评价,除了仙侠题材游戏对于国人的吸引力外,《封神奇谭》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可玩性。

《封神奇谭》由赛亚人团队打造而成,该团队核心成员的平均从业年龄超过10年,多名成员拥有网龙、完美世界等企业的经历,曾参与开发过如《完美世界》《梦幻诛仙》《口袋西游》等多款至今仍颇具名气的仙侠类游戏产品。

该游戏从盘古开天地时期展开,基于“封神传说”进行改编而成,不仅还原了朝歌、青丘等著名地域,也还原了四不相、鸿鹄鸟等神兽。虽然故事蓝本来自于《封神演义》,但游戏剧情却另辟蹊径,从打破规则、追求众生平等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一个新的封神传奇。

而前面提到,开发和发行团队都拥有仙侠题材MMO游戏的经验,这也体现在了这款游戏上。作为MMO来说,实际上玩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社交感,对于游戏的沉浸感(代入感)同样重要,这就需要游戏能够很好的将世界观和玩法结合起来。

《封神奇谭》即将在3月19日在各渠道组展开测试

《封神奇谭》拥有八种主要玩法和32种细分玩法,其中多数玩法充分结合了世界观进行设计。比如说养成系统就颇为有趣,《封神奇谭》的培养包括仙光、法宝、神将、妖精、御风以及其他MMO常见的养成体系;而妖精则是宠物系统,其中包括了齐天大圣等多个玩家熟知的角色,养成类似于“进化”,在不断提升妖精能力后,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御风则是坐骑系统,玩家可以收集不同的神兽,来完成收集欲望。

此外还有如画风在内的很多表现,《封神奇谭》都还原出了封神传说的样貌。基于这种对于细节的雕琢和在国风文化上的追究,《封神奇谭》在TapTap上线测试预告后,用户对游戏内全情诠释出来的古代中华氛围,表示肯定和赞许,说明用户对产品质量的可靠和期许。

日前,这款游戏即将在3月19日开启首次渠道层面的封测,相信凭借紫龙游戏在国风游戏发行的经验,加上游戏本身的素质,其未来大有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