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治癒系

(文字來源於原創網絡播客節目《亦談亦唱》,版權歸屬濟南新卓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作者本人。如有引用,請聯繫作者。)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狀態,那就是經常有不想工作的念頭,明知手頭有很多事情要做,可就是不想動手。覺得很累甚至很壓抑,一想起工作就頭疼,既找不到開始的動力,也不知道從哪裡做起,甚至一心想逃離目前的環境。我覺得這叫拖延症。

拖延症治癒系

關於拖延症,理論上的解釋大致是這樣的:以推遲的方式逃避執行任務或做決定的一種特質或行為傾向,是一種自我阻礙和功能紊亂行為。功能紊亂?聽起來還挺嚇人的。其實簡單的說,拖延症就是對事情懶得去做。

如果要描述一下這個行為的特點,那差不多是這樣的:有拖延症的人,通常時刻都深知任務或工作的時間性,他們明確的知道應該做什麼,但是不知道以什麼方式開始,不確定能做到什麼程度。他們似乎每天都在做事,但一直沒有觸及事情本身的核心,對工作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推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自我麻痺似的拖延會逐漸變成焦躁不安或放任自流,經常出現強烈的自責感和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嚴重的還同時伴隨出現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有個朋友,要寫一篇論文,他知道論文的題目是什麼,心裡也大概有一個方向,大體上知道自己是什麼觀點,但是他不確信這個觀點是否靠得住,也不知道有多少資料和素材可以支撐這個觀點,於是他每天都在整理蒐集一些資料,並且自我安慰似的認為自己其實一直在為此準備。但是實際情況是,他蒐集了很多資料,但是卻總是在事情的外圍工作,他腦子裡有一個大概的輪廓,但就是不知道怎麼呈現出來。如果這時候你約他出來喝酒吃飯,他一定會說,不行啊,這論文等著交呢。可是他自己的時間還真的未必都用在寫論文上,你喝酒的時候,可能他正在手機或互聯網上打發著無聊的時間呢。通常到了交工的頭一天,他才真正玩命熬夜,動手開始,但是交出來的文章,質量也就不敢保證了。

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甚至很享受那種突擊應付完成工作之後一下子的放鬆感,甚至有的人憑著有點小聰明,儘管拖延,但完成的結果有時也不太差勁。這時候甚至會在心裡產生自我表揚的情緒,覺得自己好像很有“效率”。但是這種感覺如果長期保持下來,則會再次強化你的拖延症。

拖延症治癒系

那麼拖延症具有什麼樣的心理基礎呢?有的分析是這樣解釋拖延症的原因的:從淺層來說,拖延症的心理來源主要是認為問題太難、太耗時間、自身沒有相關知識技能以及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做不好,而從深層次來說,則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完美主義。所有事情都要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願意匆匆忙忙開始,要萬事俱備才行。

二是抵制與敵意。比如對領導或老師有意見,所以不樂意不情願做他安排的工作或佈置的作業。

三是個性容易頹廢。不能忍受持續長期的做一件事情。

四是缺乏自信,自我貶低。

對於拖延症產生的原因,我是這樣認為的:

第一,拖延症的人,通常都有內心的苛責感,他們害怕受到外界的責備,擔心自己受到別人的批評和責怪。這種感覺通常都來自一個人幼年時期的經歷,比如小時候受到過老師或父母的嚴厲責備,心理出現畏懼感,這種經歷使得成年之後往往懼怕責備、不願意承擔責任,缺乏行事的勇氣和魄力。

第二,有拖延症的人通常都比較不自信,或者是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或者是對即將要作的事情不自信。這很容易使人產生逃避心理,並進而產生自責感,所以這種人通常都有酗酒或抽菸的生活習慣。這是一個人自我調節的表現。

第三,對拖延症不能做一概而論的判斷,拖延症也和具體面對什麼事情有關係。如果一個人本身不具有良好的做事習慣,那麼當對一件事缺乏足夠的興趣和激情的時候,這種散漫拖沓的習慣就會相當嚴重的左右一個人的行為,但是如果這件事正是我們感興趣或者充滿激情的,那麼很多人就會表現出積極、熱情、投入程度很高的行為。只不過,有一個問題我們必須想明白,那就是,生活中能給我們帶來巨大興趣和動力的事情並不會太多,而且一個人也很難完全決定做的事情是否一定是自己喜歡和樂意的。有時候我們必須要完成自己不喜歡或不擅長的工作,這是生活的常態,我們既不必緊張,也不必害怕,因為,即使做了不喜歡或不擅長的事情,我們也未必就做的很差,因為再差的結果也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拖延症治癒系

剛才我們說到了拖延症的表現和根源,那麼如何克服拖延症呢?或者說,如何改變一種拖延、散漫的生活習慣呢?我想給大家幾條建議:

第一,對做的事情儘量充滿熱情,因為興趣是克服恐懼最好的幫手。

第二,別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有些人未必是專家,卻常常因為比我們多活了幾年就指手畫腳,對那些人的評論,我們點點頭保持沉默就可以了,在內心裡,你必須首先相信自己,才談得上相信別人。

第三,逐漸養成好習慣。這種好習慣包括計劃性、條理性、統籌性、以及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有時候累了,想暫時逃避一下、休息一下,沒有關係,再或者,你可以把拖拉的習慣變成另外一種習慣,比如用發呆的時間看書、思考、閒聊,或者做一點自己有興趣的事,然後試著做一點沒興趣的事,就可以做一點感興趣的事,從而形成不同工作、不同事情之間的互相激勵,這都是可以的。

最後一條,別逃避。就這麼簡單。

拖延症治癒系

剛才我說的那個朋友,寫論文遲遲不肯動筆,拖到最後才勉強完成,好,我現在繼續說他的事。這個朋友的老師知道了他的問題,就給了他一個建議,讓他不要管好壞,以自己可以寫出的最差的論文為目標寫一篇出來作為試驗。這個朋友照做了,然後驚訝地發現自己寫出來的所為“最差”的文章竟然挺讓自己滿意的,甚至稍做修改就可以過關了。這就大大降低了他因為害怕遭受苛責而產生的心理負擔,而同時也增加了自信心。

所以,我們首先別小看了自己,其次,更別把問題和困難想象的太強大。踏下心來專注的努力,你會發現要完成工作其實並沒有那麼難。

拖延症治癒系

其實,拖延症普遍存在,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人的承受能力不同,自我激勵程度也不同,所以,難免會恐懼或逃避一些事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儘管我們把這種拖延散漫的習慣稱之為拖延症,但我並不真正認為這是一種病。而且恰恰相反,我覺得一個人凡事都充滿鬥志、行動力極強、好勝心旺盛,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人可能比拖延症病的更厲害。

年輕的時候,我主張自己率性而為,常常只選擇自己喜歡或者能夠勝任的工作去做,但是,年齡大起來一些之後,我們慢慢發現,生活可不是自己家裡養的小狗小貓,它不會溫順的聽從主人的安排,很多時候,生活給我們設置了一些難度高一點的關卡,那是為了檢驗一下我們是否具備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就像靠4條命就能把魂鬥羅通關一樣,要是我們真做到了,不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