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騙人的,只是被很多人曲解了含義

(文字來源於原創網絡播客節目《亦談亦唱》,版權歸屬濟南新卓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作者本人。如有引用,請聯繫作者。)

成功之所以成為任何時代人們不停追求的人生目標,一定是有很深刻道理的。

其實成功這個詞很難定義,如果單從字面意思理解,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在指定時間達成所設定的目標,就是成功。但是這個解釋顯然太粗糙太籠統甚至有點含糊不清,它太不具有指導意義了。

成功不是騙人的,只是被很多人曲解了含義

我們還是來說幾個具體一點的例子吧。

幾年前的雙十一光棍節,電商平臺的銷售額好幾百億,馬雲意氣風發的說,在中國,誰也別想幹掉阿里。毫無疑問,馬雲屬於成功人士,這不僅是因為他所贏得的物質財富,還有他的自信。

我有個朋友,很多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他試過跟別人打工,也試過自己創業,但最終都沒有什麼結果。去年他應聘去了一傢俬人公司,現在成了這家公司的副總,我問他一個月的薪水有多少,他說不多,5、6千塊錢吧。說實話,這個薪水確實不多,但是他很努力的工作,以前整天沒精打采的樣子,現在也換成了一副興沖沖的勁頭。我覺得他熱愛這份工作,儘管他的公司只有不到10個人,而且他年齡比老闆都大,但是我覺得,他獲得了尊嚴。

我們普遍意義上認為的成功,常常是優厚的物質收穫、高高在上的權勢,鑲金帶銀的外表或者不可一世的派頭。其實,這只是成功的淺表層次,真正的成功,雖然離不開物質基礎,但它更多的,是一個人自信和尊嚴。

成功不是騙人的,只是被很多人曲解了含義

我們可以把成功分成兩個層次。一是獲得社會和他人的認可——在這個層面上表現出來的,是通過若干努力獲得回報的物質化表現,比如比別人擁有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更高的地位、更多的收入等等。而第二個層次則是一個人通過自身努力獲得這些物質財富之後,所呈現出來的精神狀態,比如剛才我們說的自信和尊嚴,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等等。

但是很遺憾,很多人沒有分清楚這兩個層次的關係,而把他們混為一談。甚至曾經我也跟別人說,一切不以名利為目的成功學都是耍流氓。我們以為名利就是成功,其實那只是成功的一部分。

我前幾年認識了一個做生意的朋友,他生意做的很大,家裡巨有錢,有錢到什麼程度呢?兩口子根本不再考慮賺錢的事了,反正生意做到一定份上,你不管他也能保證正常運轉。這個朋友每天都幹什麼呢?就是想盡辦法約人吃飯,當官的、有名氣的、有社會地位的,反正卯足了勁想結識這樣的人,後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不缺錢,但是缺地位,缺別人的承認和尊重。

一個成功的人如果沒有自信和尊嚴感,那麼這種成功就只能流於淺表,人的內心,是不會感覺到安定和從容的。


成功不是騙人的,只是被很多人曲解了含義

成功的兩個層次,一是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的獲取,二是擁有內心的自信和尊嚴。其實,從兩個層次的劃分上,我們不難看出,成功其實不是固定目標的實現,不是一個恆定目的的達成,成功更多的是一種狀態,是一種對自我努力的認可,而且是自我認可與社會認可的統一。

什麼叫自我認可與社會認可的統一呢?簡單地說,一個人,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通過合理的渠道和方式獲得與自身狀況相符合的財富或回報,就能達到這種統一,人的內心就會平靜安定。反之,如果我們努力了卻沒有結果和回報,或者我們沒有付出必要的代價而獲得了超額的回報,內心就容易出現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或者不安和惶惑。

但是現實情況是,社會常常以成敗論英雄,以人的外在標籤衡量內在價值。在成功之前,根本不必追求什麼自信和尊嚴,當你擁有了財富和權勢、名望和地位,什麼自信、尊嚴,什麼社會承認和他人肯定,自然就來了。所以,根本不要把自信和尊嚴作為人生的追求目標,否則會害你一事無成。

這才是機場書店或是夜市書攤上那些成功勵志學教材上的實戰理論,才是最狗血的現實劇情和最戳心窩子的痛點。

成功不是騙人的,只是被很多人曲解了含義

繞回來說,剛才我們所說的一切,其實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成功是值得追求的,而且追求本身其實是一個很美好很過癮的事情,只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

我們從那些勵志書籍上學到的更多的是技術,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它的區別在於,技術只是使我們儘快的接近成功,但技術解釋不了成功的深刻內涵,即使是那些所謂成功人士的傳奇經歷和勵志故事,也僅僅是在他們成功之後才顯現出那麼一點意義

如果我們還指望能從那些成功勵志學的圖書上學到點什麼,那就是當有一天看到自己也出現在這種書的封面上的時候,我們同樣不會希望那些年輕人去看書裡面的內容,但是你的心裡卻會非常驕傲。這就是現實,現實會帶給我們夢想和榮光。

其實,成功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目的地,無論是物質的累計還是精神的豐盈,都沒有盡頭。那麼成功是什麼呢?

成功是一種狀態,是一個人由裡到外散發出的積極、樂觀、淡定、從容、熱情、自信、寬厚、謙恭的整體魅力。同時,成功更是一種生活的良性循環,是從付出努力到收穫回報到感受到自信和尊嚴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之所以是良性循環,是因為在獲得了自信和尊嚴之後,它能夠成為更激發我們行為的動力,激勵我們對更高層次、更高品質的生活的追求,並最終完成對自我的超越。


這才是成功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