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區塊容量來分析項目的靠譜性,原來很多都是扯淡

中本聰將比特幣區塊大小設定為1MB,10筆交易沒問題,一億筆交易就不夠用了。

2017年開啟的暴富神話,讓很多人財富增值了,結果越來越多的小白加入到這個行業,我們稱之為炒幣大軍。雖然加入的人很多,但出現了一個問題,問題就是面對市場上成千上萬的幣,他不知道怎麼買幣。

因為幣太多了,於是各種高手、大牛、各種評級出來了,目的是教大家怎麼炒幣,可笑的是很多高手自己都一知半解,或者根本沒炒過幣,就自稱老鳥、大神,這不完全搞笑嗎?而評級也是,自己都發一個幣,叫大家來炒幣。

如何從區塊容量來分析項目的靠譜性,原來很多都是扯淡

當然,這是一種入手的方法,還有一種是聽各種消息。我們自己在項目公司,我很清楚的告訴你,這些所謂的消息都是不靠譜的,消息是不對稱的,各種消息,各種走勢,都是做給你看的。甚至韭菜需要什麼樣的消息,就給你什麼消息。

這跟娛樂圈一樣,明星們的任何負面都會屏蔽掉,你看到的明星都是經過精心包裝策劃的,他們從來都只有一副面孔,那就是明星面孔。

而數字貨幣市場的項目也是,越是營銷推廣強的項目越不靠譜。

所以,當你從這些信息入手的時候,其實你已經很被動了,你已經距離被割不遠了。

如何從區塊容量來分析項目的靠譜性,原來很多都是扯淡

事實上,區塊鏈行業是一個技術推動性的行業,所以,要買幣最好買技術強的,技術實力是第一位的。

那麼,今天咱們就從技術入手。如何從區塊來看一個項目靠譜靠譜。我們先以比特幣為例子。眾所周知,比特幣擴容、分叉,一直是一個很火的問題。

概念性的東西我就不講了,說了你也不願意聽,我們簡單一點,就從實際來看。

區塊鏈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個區塊通過某種形式鏈接起來,那麼一個個的區塊就是區塊鏈的基本組成了,這一個個“區塊”就是用來承載數據的。

這個很容易理解了。

每一個區塊裡面都承載著某一個時間段的數據,拿比特幣來說,每個區塊包含著全球十分鐘內的所有比特幣交易。礦工就會把所有的交易記錄到這個區塊裡。

如何從區塊容量來分析項目的靠譜性,原來很多都是扯淡

那麼,這十分鐘內的所有交易數據到底有多少呢?

這其實取決於交易的數量,如果全球這個十分鐘內,只有10筆交易,那麼它就很小,但如果這個十分鐘內,需要包含一億個比特幣交易數據呢?

中本聰在創立比特幣時,區塊大小設定為1MB。當然,10筆交易是沒問題的。顯然一億是不夠用的。那怎麼辦?

這個時候想想你去銀行櫃檯辦理業務。人多的不得不了,你怎麼辦,只能等,甚至等到第二天。

所以,區塊鏈也是一樣,如果交易頻繁,交易量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當1MB大小的區塊已經一次裝不下這麼多交易時,只能把這十分鐘內裝不下的交易放到下一個區塊,直至所有的交易都處理完成,這就導致比特幣的交易不僅僅要等10分鐘才能等到第一次確認了。

當然,有人就說了,那區塊大小搞大一點,不就行了?這就是我們說的擴容。

如何從區塊容量來分析項目的靠譜性,原來很多都是扯淡

但擴容會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存儲壓力,因為數據都是要保存的,就相當於我們保存照片一樣。一個道理,東西多了,時間長了,存儲越來越多。到最後,存儲會越來越大。

區塊容量小,易於區塊的傳輸和存儲,也不會給各個區塊鏈節點造成存儲壓力,比如,在當前1MB的區塊容量的情況下,截止目前交易數據也就佔用了十幾GB的空間。

區塊擴容了以後,是可以解決每個區塊可以最終涵蓋每十分鐘產生的所有交易。

如何從區塊容量來分析項目的靠譜性,原來很多都是扯淡

但區塊容量擴大後,不易於區塊的傳輸和存儲,例如,如果將區塊的容量擴容到30MB,那麼一年產生的交易數據將佔用1.5TB的空間,這對於普通機器節點,帶來了極大的存儲壓力,如果將區塊擴容到300MB,一年15TB的交易數據,恐怕是大部分節點無法承受的。

而且礦工也是不喜歡擴容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想快點交易確認完成,可以支付更高的手續費,這就好比我們去買VIP卡一樣。礦工當然高興了。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會發現很多應用類項目其實是很扯淡的,尤其是視頻類的,請問一個視頻有多大?一個區塊大小才多大。有人說不是整個視頻上鍊,而是信息上鍊,這有什麼用呢?

所以說,只要從技術角度來思考,很多項目都很扯淡。

如何從區塊容量來分析項目的靠譜性,原來很多都是扯淡

至於今日盤面,比特幣目前比較穩定在7400線,跟我昨天說的一樣,等待均線趕上來。如果均線趕上來,那麼,這一波,比特幣極有可能再次衝擊10000美金大關。通過下圖,我們很容易發現這樣的態勢,目前是一個挖坑的形態。

如何從區塊容量來分析項目的靠譜性,原來很多都是扯淡

雖然比特穩住了,但其它幣很尷尬,ETH和EOS都很弱勢,這還是兩個主流幣,至於其它幣更是一臉尷尬。所以說,這次比特幣上漲,並沒有帶來整個盤面的普漲。因此注意風險,資金可能只意向比特。

如何從區塊容量來分析項目的靠譜性,原來很多都是扯淡

免責聲明:轉載此文為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代表幣圈世界的觀點和立場,請自行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