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梁家河》:沼氣專業戶

诵读《梁家河》:沼气专业户

诵读《梁家河》:沼气专业户

今天,由縣交通局幹部項能菲、縣人社局幹部聶國松為大家誦讀《梁家河》——《沼氣專業戶》篇章。

1974年1月,黃土高原已進入隆冬,馬上就要過春節了,梁家河的鄉親們開始忙著準備年貨。

習近平剛剛當選為大隊黨支部書記,他一直琢磨著能為改變梁家河的面貌做些什麼,琢磨著推動梁家河發展的切入點。

靈感在苦苦思索中不期而至。一天,習近平正在翻看著報紙,當月8日《人民日報》刊載的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大辦沼氣的兩篇報道深深地吸引了他——如果我們這兒也能用沼氣煮飯、照明該多好啊!

梁家河地處偏遠,燒煤要到百里外的煤礦去拉。一直以來,群眾為了燒火做飯大量砍伐樹木,造成水土流失,影響農業發展。如果辦沼氣,不僅能解決農村能源問題,解放生產力,還能對廁所糞便進行處理,提高農村公共衛生水平,更能解決農業肥料問題,提高糧食產量。沼氣,就是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問題的一把鑰匙!

诵读《梁家河》:沼气专业户

沼氣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儘管對沼氣的美好憧憬鼓舞著習近平,可他還是非常冷靜:四川與陝北氣候差異很大,這把源自四川的鑰匙能打開陝北的“鎖”嗎?

習近平一直是一個行動派!此前,在趙家河進行社教時,看到一座廁所年久失修,他便自己動手,把它改造成趙家河第一座男女分開的廁所,進行了一次小小的“廁所革命”。這次能否在梁家河辦沼氣,他決心親自去四川尋找答案。

他步行40多里路趕到了縣城,把發展沼氣的建議以及自已去四川學習的想法向縣委做了彙報,獲得了批准。春節過後,習近平便借了路費,拉著北京支延幹部柏根柱等三人踏上了前往四川的“取經”行程。

時任四川省推廣沼氣領導小組副組長的楊超,是位老革命,新中國成立前在延安工作過八年。懷著特殊的革命情誼,他對習近平一行給予了熱情接待,詳細介紹了四川辦沼氣的情況,並安排他們到成都郊縣等地和沼氣科研單位考察學習。沼氣的便利和清潔、當地同志們的熱情和辦沼氣的幹勁,給習近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考察的過程變成了堅定信心的過程。從四川回來,習近平決定在梁家河辦沼氣。他自編了一些小節目,利用大隊的三用唱機,向群眾宣傳沼氣好處,並把村裡的年輕人組織起來,著手試驗。

難題一個接著一個,遠比想象的多。

首要的問題是試驗池在哪裡建。村民的院落都是打窯洞時用土填起來的,土壤鬆軟,不適宜挖沼氣池。村裡村外的路是人行走踩出來的,蜿蜒狹窄,運送水泥砂石的架子車沒法走,材料怎麼運?村民們居住分散,沼氣池建好後,沼氣怎麼輸送?最棘手的是,沼氣池的池蓋對石板的厚度和整體性要求很高,這種石材梁家河沒有······

難題一個一個解決,實幹就是解決辦法。

經過反覆測量,習近平最後把試驗池選在了知青居住點旁邊,這裡的土壤密度相對要大一些。沒有石頭,習近平帶人在爛泥灘裡鏟去一米多厚的土層,挖出了石頭;沒有沙子,習近平帶著幾個青年,到15裡外的前馬溝去挖,一袋一袋往回背,每天兩趟,背上磨破了皮,沒人喊一聲累;沒有石灰,他向有經驗的師傅討教,四處尋找石灰石,辦起了一個小石灰場自己燒製······

揣著一定要把沼氣辦成的信念,習近平忙碌著,如同一個高速運轉的陀螺。

不同的聲音還是出來了——

有的意見顯得很專業。在梁家河,有人當著正在忙碌挖池的習近平說:“好後生哩,別逞能,四川暖,延川冷,沼氣在咱這兒辦不成!沼氣過不了秦嶺。”

有的表示懷疑:“挖那麼個坑,填上糞,就能著火?不可能!”

有的人斷言:“要是沼氣能點燈煮飯,除非母雞叫鳴,公雞下蛋。”

習近平的倔勁上來了,他只想著快一點兒把沼氣池建成。他相信,事實是最好的辯手,建好的池子“會說話”。

诵读《梁家河》:沼气专业户

在習近平的信念堅守和艱苦努力下,1974年7月中旬,一個容量約8立方米的沼氣池建成了。可習近平怎麼也高興不起來。輸氣管接好後,不知為什麼就是不出氣。

瞧瞧沼氣池裡,水位在上漲,不斷有水泡往上冒,下面一定有氣呀!看看池壁,沒有發現漏水漏氣;拆開輸氣管,管子也沒問題······習近平滿頭大汗,反覆檢查著。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是不是導氣管堵了?問題最終鎖定在了導氣管上。習近平找來一根鐵扦子捅了捅,沒反應,又用力捅了下,一股糞水立即噴射出來,濺了他一臉。哧哧的出氣聲緊接著響了起來。

習近平用手抹了一把臉,顧不上洗,重新接好管子,打開沼氣灶,輕輕擦燃火柴,“呼”的一聲,期待的一幕出現了:灶臺上躥起約一尺高的火焰,輕盈地舞動著。

成功了!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村子,傳到了公社,傳到了縣裡,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了過來,爭睹這神奇之火、潔淨之火······

這是延川縣第一口試驗成功的沼氣池,也是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沼氣不過秦嶺”的謬言不攻自破了。

群眾親眼看到用沼氣點燈、做飯的效果好得很,建沼氣的熱情一下上來了,紛紛說:“今後再也不用熬煎燒的了!”

試驗成功引起了延安地委和延川縣委的重視,延川縣委提出了力爭1977年全縣實現沼氣化的目標。然而,缺人才、缺技術成了發展沼氣最大的障礙。地區和縣裡決定,正式派考察組赴四川“取經”。

1974年12月,冠以“延安地區沼氣學習團”的考察小組啟程了。考察小組一行七人,身兼延川縣沼氣辦主任的北京支延幹部張之森是領隊,習近平是其中一員,還有延川縣關莊大隊的北京知青黑蔭貴等。

路上,大家都很興奮,期盼能學到真東西,取得“真經”,解決老百姓的燒柴、點燈問題。但到底怎麼學才能學到“真經”,誰心裡也沒有底。

習近平想到一個辦法。到達四川后,習近平把他想到的問題一一列了出來,提出把學習的關鍵點放在如何保證沼氣池不漏水,能承受一定壓力,而且要一次試水成功上。因為水一旦進去了,要弄出來很費勁,而漏水就等於沼氣池報廢了。

考察是在比較兩地的相同與不同中開始的。土壤含沙量大的怎麼建,土壤含沙量小的怎麼處理;進料口、出料口怎麼設計,怎麼密封;等等。石砌的、磚砌的、土挖的······從沼氣池建造到沼氣的製取,各種土壤相對應的建造辦法和技術要點,都被詳細地記錄下來。這些記錄,後來被編成一本小冊子,分發給各個培訓點,成為之後延川縣大辦沼氣的培訓教材。

白天考察,晚上總結,是他們不變的節奏。他們交流一天中所學到的新知識,梳理考察記錄,標記還沒有弄懂的地方,以便第二天考察時更有針對性。每到一個沼氣池,他們都搭上梯子下到裡面看。

沼氣的利用也是考察的一個重點。看到四川沼氣運用的一些小發明,比如自制的塑料小開關、水壓顯示器、燈具、灶具等,習近平總想著帶一個樣品回去,看能不能仿製。

四川省沼氣辦的工作人員看到他們認真學習的樣子,說:“你們老區人真能吃苦,你們是真學。”

考察的過程伴隨著危險。據考察組成員、北京知青黑蔭貴回憶,結束大邑縣的考察返回成都的途中下起了大雨,車子經過一段陡峭的山路時,突然打滑失控,來了一個180度的掉轉,一頭撞在了山上。路的一邊就是懸崖,大家下車察看時,不由得驚出了一身冷汗······

在40多天的時間裡,考察組一口氣跑了四川綿陽、廣元等5個地區17個縣,收穫巨大。黑蔭貴說,各種情況、各種地形的沼氣池挖法建法都學了。

收穫最大的還是習近平。黑蔭貴說,考察時,看到一種石板做的手搖脫粒機,習近平就想著把製作方法帶回去;看到烤煙種植收益高,他還考慮把烤煙引種到陝北。

考察結束要離開四川時,得知德陽縣園藝場把柴油機改造後,用沼氣做燃料帶動發電機發電,習近平非常感興趣。當時技術員李耀廷外出不在,習近平便和黑蔭貴留下來等,直到拿到柴油機的技術改造圖,才返回延川。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四川的風土人情也給習近平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路上,他抓住一切機會了解民情社意,把沿途看見的好對聯都認真地抄寫下來,閒暇之時細細品味;路上遇到新鮮的事情就刨根問底,瞭解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

辦事之餘,他在大雪封山時登上峨眉山,路狹山陡,十分艱險,下山後被當地群眾尊為英雄。都江堰前,他體悟了做人做事的深刻哲理,多年之後仍有提及。

同行的黑蔭貴感嘆:近平是一個愛學習、愛思考,強調知行合一的人!

回到延川后,縣委聽取了考察組的彙報,立即決定推進全縣沼氣建設。由此,被稱為“能源革命”的沼氣建設在延川縣迅速形成熱潮。各種培訓學習班辦了起來。文安驛公社在梁家河舉辦沼氣修建學習班,習近平擔任主講,負責傳授技術。

新的建池技術出現了。梁家河缺少石料,人們以土代石,創造性地建成了土石結合池;用夯土代替水泥灌漿,梁家河每口沼氣池的建造成本由40多元降到30多元。至1975年8月,梁家河運用這些辦法共建成沼氣池34口,解決了43戶社員的點燈做飯問題,基本實現了沼氣化。習近平也因此被評為延安地區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學大寨先進個人。

1975年8月22日,陝西省沼氣利用推廣現場會在延川召開,來自全省各地的代表參觀了梁家河的沼氣池,親身感受到了沼氣燈、沼氣灶的神奇。在大會上,習近平做了題為《沼氣要大辦,政策要落實》的經驗介紹。

截至1975年9月30日,延川縣建成沼氣池3200多口,15個公社均建有沼氣池,47個大隊基本實現了沼氣化。

诵读《梁家河》:沼气专业户

如今,梁家河早已通了電,但作為一種象徵、一段歷史,人們留下了習近平帶領大家修建的第一口沼氣池,旁邊立著梁家河一塊石碑,上面寫著“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牆上有一幅以習近平帶領村民建沼氣為原型繪製的宣傳畫,兩邊寫著“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八個大字。當年修沼氣池時拓寬的道路,至今還在造福著鄉親們。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建沼氣的經歷對習近平的影響重要而深遠。

15年後,已經是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回憶說:“我在陝北延川縣梁家河村插隊的時候,只不過是在全村搞了沼氣化的科技活動,但卻嚐到了推廣科技進步的甜頭。家家戶戶煮飯不用柴,點燈不用油,鄉親們那種喜悅的笑容至今宛然在目。實踐證明,科技與政治是緊密聯繫的。科技搞上去了,生產生活問題解決了,就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

30多年後,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淳安縣視察,專門去看了下姜村的沼氣池,笑言自己是建沼氣的“專業戶”,要求把建沼氣這件事辦好,讓群眾真正受益。

從小故事中讀出大道理

從真情懷中感受大擔當

從總書記的奮鬥史中汲取大智慧

诵读《梁家河》:沼气专业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