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深陷醜聞的股票怎樣了?回溯「三聚氰胺」事件對股價的殺傷力

資本市場的“黑天鵝”事件往往預示著股價的雪崩式下跌,不僅是投資者,機構同樣也會損失慘重!!!

摒棄道德的束縛,單純從股市投資的方向來看,重大黑天鵝事件的爆發往往是出現巨大的投資機會,歷史已經不止一次的給出了答案……

紅黃藍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塑化劑事件每一件都觸動著投資者的神經,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回顧一下這些歷史事件,並嘗試找出其中的規律。

1、紅黃藍事件

紅黃藍事件爆發之後,其股價曾一度暴跌38%,跌破發行價。不過隨後即反彈,當時有媒體用“資本市場不相信眼淚”這樣的標題,來表示做空紅黃藍的難度。

事件發生後,市場上並不乏做空紅黃藍的呼聲,在他們看來紅黃藍已突破道德的底線,資本會站在兒童和家長這邊,然而結果卻被立馬打臉。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眾多資本覺得有利可圖,紛紛開始湧入抄底,於是,大家以為的做空破產、摘牌退市並沒有發生。從公司的走勢圖上可以看出,股價已經基本走出了暴跌的陰霾。

值得注意的是,紅黃藍在2018年一季度實現了2880萬美元的淨收入,同比增長8.4%,甚至連直營幼兒園數量也從一年前的81個增加到86個,入學學生人數從19850人增加到了22087人,似乎什麼都沒發生過。

那些深陷醜聞的股票怎樣了?回溯“三聚氰胺”事件對股價的殺傷力

2、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9月,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從甘肅開始發酵,9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公佈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在內的多個廠家的奶粉都檢出三聚氰胺。三鹿關停後被三元接管,現在外資奶粉佔據我國奶粉行業的絕大部分份額,只有伊利、貝因美、飛鶴三個品牌能排在行業前十。

伊利股價從14多塊開始,到10月28日最低跌倒了6.45元,市值甚至不到50億元。

太平洋證券分析指出,貝因美抓住機遇,逆勢突圍,在2013年收入高峰達到60億,成為國產第一品牌。但由於公司自身的能力、架構和經營思維,難以支撐這麼大規模的企業,後來也很快走下坡路,現在淪落到被ST的命運。三元股份由於國企體制原因,一直不溫不火,沒成氣候。這幾年到是黑龍江的飛鶴,憑藉奶源優勢和市場推廣,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成為國產嬰幼兒奶粉的龍頭。

十年前,伊利股份還是市值幾十億的ST伊利,今天是近1700億市值的全球乳業巨頭,當然奶粉銷量一直不溫不火。十年前,貝因美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奶粉廠,2013年成為一年漲幅4倍的牛股。當然,事件的主角被關門,受到了應有的處罰。三聚氰胺後,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了極大的重視,政府對行業也進行了有效的整頓,中國的奶牛養殖無論從技術還是規模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乳製品行業重新洗牌。

那些深陷醜聞的股票怎樣了?回溯“三聚氰胺”事件對股價的殺傷力

3、瘦肉精事件

2011年3月15日下午,雙匯發展股票突然跌停。當天晚上,央視曝光雙匯發展子公司收購的生豬當中,有部分使用了國家嚴令禁止的“瘦肉精”進行餵養,嚴重損害消費者健康。3月16日雙匯發展緊急停牌一個月,復牌後再遭遇連續兩日跌停,隨後一個月同樣震盪下跌

不過雙匯發展沒有被打趴下。2012年,雙匯發展實現淨利潤28.85億元,同比增長116%,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當年度,雙匯發展銷售毛利率高達17.99%,創其上市以來的最高值。股價也在2013年走出新高。

肉製品是老百姓的剛需,行業老大爆出這樣的事情後,反倒是那些沒被爆出來的小廠家,更加不被信任了。老大的地方反而被鞏固。這也是一個很神奇的邏輯。

那些深陷醜聞的股票怎樣了?回溯“三聚氰胺”事件對股價的殺傷力

4、塑化劑事件

2012年11月19日,21世紀網記者購買4瓶438元/瓶的酒鬼酒,送往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檢測,檢出塑化劑超標。

隨後白酒板塊暴跌,但與此同時市場上一直有質疑是有人“故意做空”。當時酒鬼酒股價正處於歷史最高位。

太平洋證券分析指出,單純從時間本身來看,這個時間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後來酒鬼酒和其他白酒股價和銷量的下跌,核心都不是塑化劑,而是三公消費的限制。

短短1年時間,白酒股應該平均70%跌幅的調整,收入、利潤大幅腰斬。現在來看,當時又是難得的抄底機會,2016年行業走出低估,迎來新一輪的大幅上漲。從2014年初的絕對低點來看,茅臺漲了8倍、五糧液漲了6倍,酒鬼酒近3倍。關鍵是塑化劑事件影響有限,沒對公司構成實質影響。

今天,部分白酒股的收入、利潤和股價都遠遠超越了2012年的高點水平,但是酒鬼酒無論收入、利潤和股價都離2012年相差甚遠,真是原因是市場競爭、公司銷售、股東變更、市場需求變化等多方面經營原因,這和塑化劑基本沒有什麼關聯。

那些深陷醜聞的股票怎樣了?回溯“三聚氰胺”事件對股價的殺傷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