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将领(7):古德里安,横扫欧陆的闪击怪才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国“陆军大将”、军事家、理论家、战术家,古德里安是陆军战术“闪击战”的创始人,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最高军阶为大将。

二战将领(7):古德里安,横扫欧陆的闪击怪才

年轻时的古德里安

1888年6月17日,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出生在维斯瓦河边的库尔姆。他的母亲名叫卡拉娜·克尔齐霍夫,父亲弗雷德里希·古德里安是第二波美安里亚轻步兵营的中尉,

青年时期的古德里安,就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战术、技术、兵种。他经常在《军事周刊》杂志上发表探讨当代军事问题的文章,以至于这个周刊的主编阿托克将军经常访问这位年青的军官。他经常利用战术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机会,发表自己关于坦克将成为地面战场主宰的新观念。于是,古德里安逐渐有了名气。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步兵部队总监部参谋长。

二战将领(7):古德里安,横扫欧陆的闪击怪才

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所提倡的闪电战术有三个要素,即奇袭、快速和集中。他认为在作战中应大量而集中使用坦克,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突破对方的某一狭窄地区,其后由坦克和步兵的合成军队着手扫荡对方的阵地及据点,迅速扩大占领区域,实施包围、合围,歼灭对方部队,迅速向纵深发展胜利。古德里安认为这种战术对进攻战役的胜利和整个战争的胜利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在二战的初期得到了实地检验,在纳粹德国进攻波兰以及西欧各国的的行动中,闪电战发挥了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围攻英法联军的作战中,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一马当先,眼看就要将英法联军围歼并打通英吉利海峡时,由于纳粹空军总司令戈林的阻挠而放跑了敌军,并成就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

二战将领(7):古德里安,横扫欧陆的闪击怪才

被苏联最会的德军装甲部队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起侵苏战争,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主要担负了莫斯科西南方向的突击任务。战争初期,他们节节胜利,10月,曾前进至距莫斯科仅几十公里的地方。但到了12月上旬,由于冬季来临,苏军的英勇顽强抵抗和德军的战略目标分散等各种原因,进攻莫斯科战役以失败告终。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职,被编入预备役,过了一年多的闲散生活。

1943年2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后,又重新起用古德里安,派他为装甲兵总监,让其负责装甲兵部队的发展、组织、训练。此时的第三帝国已经面露难色,古德里安为了恢复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做出很多努力,但终因与希特勒的理念不符而未被采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反对希特勒进行库尔斯克会战。事实证明,古德里安的坚持是对的,库尔斯克会战使得纳粹德国的装甲力量消耗殆尽。

二战将领(7):古德里安,横扫欧陆的闪击怪才

1945年3月,古德里安再次被撤去职务,编入预备队。五月份,纳粹德国便宣布投降。

1945年5月10日,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随后被关押了三年。由于他在战争期间并没有虐待战俘和屠杀平民,所以没有被列为战犯,最后被无罪释放。

二战将领(7):古德里安,横扫欧陆的闪击怪才

二战后的古德里安

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心脏病去世,根据遗愿而被埋葬在他最初服役的地方。

这位闪击战专家,虽然没有挤进元帅的行列,但他为德国法西斯称雄一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所负盛名,并不亚于纳粹德国26位元帅中的任何一人,他的肖像至今还挂在德国装甲兵部队的军营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