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仁义与杀伐并存时代,为什么会称之为春秋战国?

那段仁义与杀伐并存时代,为什么会称之为春秋战国?

春秋是因为孔子所作的一部叫《春秋》的鲁国的编年史而得名的。

那段仁义与杀伐并存时代,为什么会称之为春秋战国?

战国是因为诸侯连年混战而得名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了春秋和战国的明确分解年:春秋为前770——前476,战国为前475——前221年,并被普遍认同。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

那段仁义与杀伐并存时代,为什么会称之为春秋战国?

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 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

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据台湾著名学者 南怀瑾的解释,春秋意指春去秋来,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史实。

而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那段仁义与杀伐并存时代,为什么会称之为春秋战国?

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 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 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 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

那段仁义与杀伐并存时代,为什么会称之为春秋战国?

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 “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 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那段仁义与杀伐并存时代,为什么会称之为春秋战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