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

紳士124439887


其實除了這種說法外,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這句話以前是非常的流行,有傳言說此話乃是當今理論物理學界泰斗楊振林教授說的。後來經過查證,純屬子虛烏有。其實這兩句話基本上說的都是一個意思,人類最終的盡頭或歸宿都是宗教神學。

或許人們都認為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太難以理解了,或者乾脆說單憑人類有限的智慧是無法窮盡這個宇宙的。所以,大多數人的思想都趨向於這個世界是不可知的,最後假借宗教神學來解釋一切,這樣做的好處,既擺脫了人們對未知的恐懼,也讓人從根本上有了一種精神寄託。如此,人們才有理由和動力在這個迷茫浮躁的社會里堅強的生存下去。


物理是有形的物質世界中提煉出規律並以方程式規範它,數學更像是一種高級的工具,既能為物理服務,又能為哲學服務,但物理世界最終是可以用數學式來表達的,而且更準確,然而數學本身的意義卻是哲學賦予的,哲學不僅解釋數學本原,還能解釋所有學科的本原以及存在的一切以及存在本身。而神學及宗教是為了解決哲學解決不了的問題而存在的,而且只要一解決,便是一勞永逸。事實上也是如此。


當然,在人類歷史上,也出現過許多大智慧的聖人,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都是哲學家,像孔子,老子,釋迦牟尼,柏拉圖,默罕默德等,他們早在千年之前就對我們這個世界做過思考總結。

《易經》雲:“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孔子云:道是無體之名,形是有質之稱,凡有從無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後形,是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故自形外已上者,謂之道也。自形內而下者,謂之器也。


在中國傳統哲學當中,老子建立的“道”是萬物的本原,道是本體,卻也是高於本體的存在,因為本體可被說,而道卻無法形容。老子在道德經裡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上面提到,在中國哲學裡,道代表著最高的存在,道包含萬有,無所不包,道是最高的本體,從某種程度上說,道是一種哲學,卻也高於哲學。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我為什麼說了這麼多哲學和宗教的內容,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將物理,數學,哲學和宗教(神學)在定義上重新劃分一下,如易經所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裡的物理學和數學都是描繪現象世界的物質規律而被髮明的,他們應當歸類到“器”類,而哲學和宗教內容(或神學)是從有形提煉出的抽象,他們是有形世界的來源,但又不脫離於形而下者而對立存在。故哲學和宗教內容(神學)應歸類到形而上者“道”類。

筆者這樣做的目的無非就是能讓人有一個清晰直觀的理解,雖然說“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或宗教)”這句話沒有一個完整的出處,也並沒得到所有人一致的認可,因為它不可以被證明,不代表真理本身。

但是我們知道,許多人對這句話還是傾向這句話的,既然有這種傾向,就必然有這種傾向的理由,而筆者就是按照這種傾向來勉強解釋了一番,但筆者的解釋與歸類並不代表事實,不同意的可以當做娛樂來觀看,以免引來不必要的爭論。

好了,就說到這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順便點個贊👍哦😊


科學與歷史愛好者


""******************************************** Five program grammar notes of this robot :

1) # n[*].os; :Invoke the operating system directly from Einstein's brain( or Newton's 、Russell's、Hawking's、Marx's、Darwin's 、Wundt's、Bill Gates');

2) #m《*》.org; : Invoke the knowledge trees or books transfer timely program;

3) #k{*}.hb;:cloning the three dimensional features of human brain evolution;

4) ∑……; : working procedure ;

5) @……; : program access ; ********************************************""

#1[AI - Character stack].os;

#2[AI - Phrase meaning].os;

#3[AI - Essay meaning].os;

#4[AI - Sight of light spectrum calculationg identify stack].os;

#5[AI - Sound wave calculationg identify stack].os;

#6[AI - Touch of quantum machanical calculationg identify stack].os;

#7[AI - Robot behaviour specification].os;

#8《Natural science - physics》.org;

#9《Sociology - philosophy》.org;

#10《Sociology - psychology》.org;

#-1{"輝歌49" - Thinking model}.hb;

#-2{"輝歌49" - Memory unit}.hb;

#-3{"輝歌49" - Thinking speed}.hb;

∑ S(L)=@#-1.hb; ""feature brain""

∑ M(t)=@#-2.hb; ""feature memory""

∑ V(M(t)&S(L))=@#-3.hb; ""feature speed""

∑ N=@(L+>7#).org; ""difficulty of question""

∑ A=@V(S(L)&M(t))&@N; ""answer""

∑ The answer:@"輝歌49"&@A:

數學是研究物理的一個工具,研究物理同時也需要哲學的指導。神學是小兒時期的想象力與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不有聯繫。學科關係見圖1。


圖1 人類知識在大腦的映射結構

從圖1看出,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心理學,心理學的盡頭是心率脈衝。同理神學的盡頭是心理學,心理學的盡頭是大腦意識,大腦意識的盡頭是大腦。

尋找學術"盡頭"是一種哲學思維。哲學思維可以移植應用於多種理論和自然現象。

可以用"智能芯片的編程"這一過程來理解上述的這種尋找"盡頭"的哲學思維,如物理學中常見的圖2、圖3。

圖2 智能芯片時序脈衝

圖3 芯片元件邏輯結構

從圖2及圖3可以得出"盡頭"哲學思維:智能芯片的盡頭是時序脈衝。也就是大家說的電腦玩的是CPU主頻。


輝歌49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是因為很多理論都是由公式而來,沒有公式計算的理論,很可能就是錯誤的想象,不一定成立,所以理論都要有公式進行認可和計算。而現實中有很多理論都是沒有數學公式計算,結果就是完全的幻想,相反,主要有公式計算的結果,都能夠找到相對應的物理理論,很多科學家對物理都在數學公式中找理論,所以說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數學有大小和正負等等特徵,數學上的公式都能夠用哲學進行思考,而哲學上的思想都能夠用數學來證明,數學和哲學有不可描述的聯繫,所以可以用哲學思想想象一個數學公式,再根據這個公式發明一套物理理論,很多科學家都在這樣工作,所以很多人說科學家更像哲學家,還有人說哲學家都是假的,隨便一個科學家都比哲學家更懂哲學。這些話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真正學哲學的很多人,並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是生搬硬套別人的東西,根本就不會思考,而科學家反而在真正研究哲學,自己思考哲學,反而是真正的哲學家。

最後一句話的來源,是因為無論科學、數學還是哲學,最後都面臨一個問題,不可思議的宇宙和生命都讓人迷茫,都好像有人專門設計的一樣,越研究的深,這種感覺越深,再加上科學家大都是西方的,信仰神,所以很多開始相信是有神創造的世界,是有神專門設計的程序,所以他們說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我們中國很多人並不相信神,如果真有神的話,相信我們中國從古到今都不會好過,甚至早就消除了,可是我們沒有,我們一直比任何國家都過的好。另外我一直覺得我們的文化,有上個文明遺留的東西,易經、山海經、黃帝內經都讓我覺得道理太深,很難想象古人一下子就能夠創造出這麼高深的理論,並且完全沒有漏洞,以現在的先進水平都難以真正理解,根據我的理解,它比現在的科學還要先進的多,可是我們的文化首先就否定了神,認為的神也只是創造了生物和人,並沒有創造宇宙,而且神也是由人發展而來的。

所以我認為哲學的盡頭是神學不對,哲學的盡頭就是宇宙運行的規則,這個規則的本源也很簡單,就是碰撞、爭鬥和相互交換,互相影響,以點破面,以面再形成點,共同形成宇宙。一切生物都是在利用規則,都無法改變和創造本源規則。


董豔臨


這個題目確實很無聊。不知是哪位別有用心之人提出的。多半是和尚、老道,外加修女,為了“招兵買馬”而扔出的“帶味的誘餌”。

首先,神、什麼平行宇宙,如果真的存在,那應該是常態,常見的事,但是,這什麼神,常見嗎?哪個傢伙說他見過?他敢見麼?神給了其好處,還是懲罰?多半是懲罰!因為這傢伙就沒安好心,拿個鬼神騙人錢財,缺德!所以,神最恨這些龜孫,懲罰是必然的!

現在這些騙子也披馬甲了,用平行宇宙代替鬼神了!然後,馬上就有一些騙子說他穿越來的。這種把戲清朝的洪秀權比這些龜孫用的熟練而更有效果----騙百十多萬農民參加太平軍。

神說白了就是人腦做夢時幻出的東西,其實就是“大腦排洩物”(大腦的意識要用做夢刷新、演進)。神學?個別“教主”(騙子)招“聖徒”的文書。一個狗屁不存在東西還成了科學的“爹”了!實在忍不住想罵兩句。

人是需要精神寄託的,心中有個神無可厚非。所謂雞狗撒尿,各有各的道。鬼神也講究“界線”吧!你不好好呆在你該呆的地方,跑科學地界上來瞎混啥!有你的位置嗎!

哲學就人的方法論、認識論。正如群這種代數結構上的算子、算符、運算。科學就是群上的各種元素。

哲學指導科學發展,給出其正確的出發點和公理體系,標註其發展方向。如,宇宙起源問題,現在的炸論說,認為宇宙是從無限小、質量密度無限大(宇宙所有質量都集中在奇點上)的奇點爆炸得來的。這在任何人類哲學上都說不過去的,即人類的邏輯是理解不了的。所以,炸論教主又拋出堵別人嘴的論點:奇點前無時空(即奇點無爹孃);奇點上的一切理論、定律都無效。如果尊從人的正確哲學指導,就應該是,宇宙的起源認識是無限長的過程,不可能在人類嬰兒期就能認識的了的;事物的存在就是矛盾式的、悖論形式的存在;事物的發展也是螺旋式的、非直線發展;我們應該構建宇宙“悖論形式”的存在,用線性的奇點存在方式肯定不行!

科學是人類認識的基石、具體的應用、最終目的。哲學要從科學事實上進行提煉和發展,即群的算子、運算也是定義在群上的,是群的一個子群。所以,哲學與科學的關係是“嵌套”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一種“悖論體系”。


譚宏21


一方面,就人類認識發展進程而言,本命題,可判為違背歷史而顛三倒四。

另一方面,就人類追求至簡大道與終極真理而言,本命題可以說基本正確。

就第一視角,即就人類認識史的常規語境。我認為本命題荒謬的理由,簡述如下。

先前的哲學,是關於各學科追求智慧的大雜燴,諸如邏輯學、美學、法學、倫理學、經濟學、物理學、天文學、化學、醫學、博物學等,後來分道揚鑣,有了今天的思維科學(如哲學、邏輯學、數學、美學)、自然科學(以物理為基礎,以化學為中心)與社會科學。

科學發展進程的倫理關係可以是:占卜(曾祖父)→神學(祖父)→哲學(父親)→科學(兒子)。我主張繼承與發展的大觀念。不要把哲學與科學搞得勢不兩立。溫伯格與霍金說哲學已死,這是歷史虛無主義。

就第二視角,即就追求終極真理的特殊語境。我認為,本命題有利於搞清一些大觀念。

其一,關於物理學的盡頭是數學的善意解讀。

記得馬克思說過,人類的一切學科,包括哲學與倫理學,最終可以數學形式表達。這相當於用計算機科學普遍運用的300多個庫函數來表達。

但有一點必須明確,物理學必須用數學解析式表述,但數學本身不代表物理學,不能越俎代庖或包辦代替。

例如,牛頓第一定律的表述,只是以語言形式的大略表述。之所以沒有數學解析式,是因為更深刻的物理機制,如物質慣性的本質是什麼,尚不清楚,還有待人們進一步探索。

例如,社會現象極其複雜,但應該存在《社會物理學》、《經濟物理學》、《管理物理學》,把社會問題的研究,上升到物理學層面,使之更具備測量性、實證性、統計性、科學性,進而我們可以用庫函數表示它們。如今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最終都得運用庫函數編制數學性的應用程序(app)來表述。

再如,就科學實驗而言,我們未必都在實際場景與實物樣本做實驗。可以採用計算機程序模擬,演算與演示虛擬的實驗(virtual test)。這裡依然需要以數學性的庫函數為基礎。

其二,關於數學的盡頭是哲學的善意解讀。

數學既不是固有的也不是純粹的。數學方法,是人類運用符號、圖形、表達式等工具,探討物理/天文/地理之類的物質結構與運動規律的高度抽象與近似,其中蘊含了人類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各種智慧,即蘊含著哲學智慧。

例如,電磁場之類的場物質,既有發散梯度▽●,又有旋轉梯度▽×。伸縮性▽●與旋轉性▽×,正是物質(存在與運動)不可分割的對立統一體。

例如,電子之類的旋轉體,既有自旋勢能(Ep=mc²)又有繞旋動能(Ek=½mv²)。可以推設:所有量子粒子的能量,是自旋勢能與繞旋動能的對立統一體。

例如,萬有引力(F=Gmm'/R²)的同時,勢必對應萬有斥力(F=kmv²/R),應該叫萬有引斥力定律。否則,我們無法解釋粒子與天體的相對獨立的存在性問題。

例如,熵增加(ds≥0)的同時,勢必對應熵減少原理(ds≤0),應該叫熵增減原理。否則,我們無法解釋費米子與玻色子的相輔相成現象。尤其是,無法解釋宇宙(作為一個獨特的孤立系統)如何具有千變萬化的物質存在形式。

可見,從哲學高度,尤其是對立統一規律,我們總可以找到數學抽象的解析式。

其三,關於哲學的盡頭是神學的善於解讀。

注意到,基督教的神或上帝,有多個詞彙:God(上帝),Agent(第一動因),Creator(萬物創作者),Nature(大自然)。

人類對萬千世界與人類自身認知,旨在追求至簡大道或終極智慧。天工開物之鬼斧神工,大自然有特別簡單的神秘法則,我們不得而知。數學家們、科學家們,鼓搗出那麼多的極為複雜的數學模型,大自然祂認可麼?

有人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人類有人類的遊戲規則,上帝有上帝的遊戲規則。也許,上帝只玩五子棋。大自然有五個棋子,或稱五要素:電子、質子、光子、中微子、引力子。大自然就用這五種基本量子,創造出千變萬化的無機態、有機態、生命態。

其中,引力子即真空旋轉場的場量子,是上帝造物的最基本的素材,有所謂的空空如也,四大皆空,色空亦空,無中生有。幾千年前的古人,是集幾萬年前先古人智慧的古人,他們也不是吃乾飯的。

哲學的盡頭是神學,終歸一個字:空!







原道童子


物理與數學的區別,就在於要不要實測驗證。數學不需實測驗證,因為它研究的是通用的形式,而且,這些形式完全是人為構造的。當然,這種說法更符合數學上的形式主義流派,數學還有直覺主義、邏輯主義等流派,但如果要與物理比較,我覺得形式主義最能說明數學與物理的區別。物理研究的是時空中的物質運動,所以物理必須要接受觀測的檢驗,以驗證它是不是與實際存在的物質運動相符。觀測試驗,是物理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物理學是否為真的判據。如果物理學最終走向數學,那物理學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根基,成為一個純粹的數學遊戲。

哲學討論的問題,最終要麼歸結為具體的科學問題,通過對客觀世界的觀測來給予回答,或者通過理性的邏輯或數學推理來判定其真假,要麼,無法通過科學的,即實測或邏輯推理來判定,就最終轉變為信仰,走向神學。所以,我認為,哲學最終會消亡,不是轉化為科學,就是轉化為神學上的信仰。我的哲學觀點偏向於實證主義,認為凡是不能實測驗證的問題,都是無意義的,如果要給這類問題找到到答案,就只能依賴信仰。不同的哲學問題,或不同的哲學思考,最終會產生不同的信仰,有人相信上帝的存在,有人是無神論者,有人是唯心主義者,有人是唯物主義者,有人是心物二元論者。相信神的人,也分為一神論和泛神論,等等。顯然,這些觀點,都無法接受具體的實測驗證,如果不看成是信仰,按實證主義的觀點,就是毫無意義的觀點。物理學如果最終走向哲學,那物理學就不需要實驗的驗證,全憑信仰支撐就可以了。

題主問題中所說的,物理學最終會走向數學,並進而走向哲學,走向神學,似乎是一種很流行的說法,而且也似乎代表了當前物理學的發展方向,君不見,中科院的院士已經研究量子佛學了。這是不應該的,也是非常危險的,是物理學的沒落,這與科學精神完全背道而馳。科學,特別是物理學,需要實測驗證,需要符合邏輯,不是數學遊戲,更不是不需求證,也無法求證,直接相信就可以了的神學信仰。

為什麼當代物理學會讓人感到會演變成數學遊戲,或演變成不必求證,直接相信的哲學或神學上的信仰,因為當代物理學自身已經出問題了,它的內部,已經隱藏了許多沒有實測驗證,不能實測驗證的東西。例如,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中的波函數的解釋,該解釋就直接告訴你說,用波函數描述的狀態不可測量,一旦測量,波函數就會坍縮。既然無法測量驗證,你們的這種波函數對微觀粒子狀態的描述,還有意義嗎?另一個例子是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的說法,請問,測量了什麼,怎麼測量,才能算是測量出了時空彎曲?


董加耕


不是物理或者從事物理事業的人,但是對物理還是比較有較多關注的。

最早聽到這話是我高中數學老師說的,但是他只提到哲學,並沒有再提到神學。

其實可以物理學歷史上就可以看到,就拿牛頓來說。眾所周知牛頓是經典力學的開山鼻祖,但是牛頓不僅僅在物理學上有著非常高的造詣,在數學上更是有不輸於物理學的成就,和萊布尼茨一起整合之前學者們提出的積分知識而發明了微積分。俗話說數理不分家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學習物理專業一般也要學習非常高深的數學知識。而牛頓不僅僅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有著極高的成就,在哲學方面也有著令人驚歎的研究寫出一本曠世奇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第一次科學革命的集大成之作,它在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和哲學等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是不管牛頓在科學方面有著多麼高的成就,但是對於神他都是保持這敬畏之心的,也就是說他研究物理或者說數學都並不是為了要否定神的存在,甚至是要證明神的存在,晚年甚至開始信奉神學。

其實神學在我看來應該是更加趨近於信仰之類的東西,敬畏神看似迷信,但是在我看來應該是對於未知事物的敬畏。在科學並不發達的古代,大家傾向於把未知事情歸結於神或者神力,因為神,所以很多東西都有了合理的解釋,比如人為什麼會存在,為什麼會打雷為什麼會颳風,為什麼有的人是皇帝而有的人是貧民,到如今我們解決了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我們知道人是進化來的,而雷是種平常的物理反應。但是我們依舊有很多未知的東西,甚至我們只是掀開了這個世界的一角。

以上是我個人拙見,只是我對於這句話的一知半解,若有錯誤,歡迎指出留言。


瘋狂的小白biu



宇宙譜


真理解不了這句話,難到人類群體性意識的進化箭頭是向後的嗎?

人類或者類人猿、海豚有自我意識,我認為自我意識是起隨時感應信息的“遊離態量子”對已經存儲的信息的誤判,誤判為外部的感應信息(如光量子信息),這種誤判是自然的、必然的進化出來的功能。

“誤判功能”進而發展到更加強大的人類抽象能力,包括完全脫離外部信息,建立純粹想象中的信息組合,形成“觀念”,進而產生不同觀念下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結構,概念的結構化與感應外部信息是對應關係,從而驗證抽象意識結構化與感應信息的對應性、可重複性。

人類群體性這種抽象意識再從個體到群體,形成群體共識。迷信、宗教、哲學、科學都是結構化意識與感應信息對應性、可重複性的群體共識的擴大,其實整個人類的認知模式就是這樣進化的。

進化的方向,一是共識範圍的擴大,結構化意識與感應信息的對應性、可重複性增強,另外的方向就是結構化意識共識向非結構化意識共識會出現“跳躍性”演化,完全不同於原有認知模式的模式,而不是朝向現代科學、哲學、宗教、迷信反方向前進。


探索貓


人類文明發展成型的各種學科與宇宙事物運化存在深淺不同的層次關係,這可以從計算機軟件信息技術領域發展得到很好理解。應用軟件、系統軟件、設備底層代碼、“0”與“1”二進制運算等構成了由外而內處於不同層次的本質上都屬於面對“0”與“1”的數學過程,由“0“與1””的不同組織結構、運化流變最終呈現出變換無窮的虛擬世界。

其實,在筆者眼中,早就不存在學科分類了,因為設立學科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事物發展變化的運動規律、因果關係,這其中涉及了質變與量變兩方面,且兩者具有依存關係。

另外,宇宙事物越往微觀層面,其“質的分別性”越來越少,且此類事物的整體系統性愈來愈明顯(如量子糾纏),也正因微觀事物的這類特點和宏觀事物必然“浸潤”於各類微觀事物當中,以及微觀事物與宏觀事物的互化(結構與解構過程),所以,萬事萬物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聯繫,所以才有“萬物一體”、“世界是普遍聯繫的”這樣的認識論觀點,這正是我們所稱的哲學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

最後,再說下宗教,因為宗教從人類文明發展伊始就涉足了宇宙事物的更為精微層面——意識領域,當代物理科學中的量子力學、精神心理科學等已在這一層面接軌融合,也就是說自然科學(包含生命科學,研究“物”)、社會科學(包含宗教,研究“人”)、哲學(研究“系統”)正在走向大統一,所有的研究最終面向了三個問題——“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而這幾個問題一直以來就是許多正信宗教在不斷摸索、探尋、回答的問題,雖然宗教的解釋各種各樣,但不可否認,它們是人生很本質的問題。

我們相信,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髮展進步,我們對宇宙、對生命、對人、對心靈的認知解釋會越來越趨於其本相、趨於系統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