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掉坑」的保險,我該怎麼辦?

買了“掉坑”的保險,我該怎麼辦?

一位叫露露的朋友說,去年剛買了國壽某新的一個分紅險,每年交兩萬,是一個交10年的教育金。他也知道買這份保險是“掉坑”裡了。現在馬上要交第二年的保費了,到底現在要不要保留這張保單呢?

我知道這些朋友心裡很矛盾:想退保,覺得退保損失大,繼續買又覺得心有不甘。面對這種情況,究竟要怎麼處理?

退保有損失,這對任何人而言都是難以抉擇,並且需要慎重考慮的事。前段時間我也寫過《保險想要退保,這4件事你一定要知道!》說完都理解,如果產品買的不合適了,我們是不是需要“優化保單=購置新保單”。在這個決策中要怎樣考慮機會成本沉沒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我們在還沒做出決策前,手裡擁有的資源,能否使未來可能有多個選擇機會。

沉沒成本: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去哀傷。也就是說,當我們已經遭受損失,這個損失就叫做已經沉沒的成本。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選擇機會成本沉沒成本。如果要像經濟學家一樣去做理性的思考,我們就應該忽略沉沒成本,但要去計算機會成本。

回到"掉坑"的保單,我們該怎麼辦?

假設這張"掉坑"保單已經交了兩年,每年一萬保費,如果退保只能拿回來三千,那我們就損失了一萬七。這一萬七就是你現在的沉沒成本。不管你想退保還是繼續繳費,你都損失了一萬七。

對於年金險來說,後期增值會很大,如果繼續繳費,這一萬七就能夠賺回來嗎?

選擇繼續繳費,這一萬七也已經損失了,我們能夠把握的,是退回的三千塊錢和以後每年一萬塊的保費。繼續繳費只不過意味著是你選擇把現在能退回來的三千元和未來每年一萬元的保費資源,繼續存在保單裡。

我們的收益不僅僅只是看賬面的投資回報。還有我們需要的充足保障也是收益。

買了“掉坑”的保險,我該怎麼辦?

這時候如果你把這筆資源拿出來,放到另外一種選擇上,可以讓自己的保額增加十倍,讓自己的家庭完全按照性價比高、保障又充足,還能保障當下原則配置,這就是我得到的另外一個收益。

買了“掉坑”的保險,我該怎麼辦?

是不是所有的保險都要進行保單優化呢? 不是!

比如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早期,有一些固定收益或者略帶分紅的產品,是按固定收益每年8%設計的,到今天它依然維持這種高的固定收益,這種保單當然不要退了。因為如果退了這張保單,就意味著你將損失掉的機會成本——每年8%的收益,而且是無風險的。這也使得很多現在保險公司,都成立專門的部門來鼓搗大家退這樣的保單,因為這類保單已成為保險公司巨大的負擔,作為這類保單的持有人當然不應該退。 但有另外一些保單,是隨著降息之後才發展起來的,又通過分紅把收益變得不固定了。今天這些保單的評估,它的機會成本可能就是另外一種評估。原理通了,價值觀也逐步健康了,評估保單機會成本到底劃不划算,仍然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退保這個問題上,建議大家做決定時絕對不能草率

大家掉進坑裡的最重要原因是——沒仔細看,再加上推不開代理人朋友的人情,糊里糊塗地就買了。買完了,就把保單擱一邊,基本上沒幾個人會繼續翻看。

我先以兒童保險為例,解釋下整個保險業存在的問題,我特地針對兒童保險數據做了統計,99%的兒童保險都買錯了,誤區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誤區一】

孩子是我的心肝,我買保險正是為了孩子,所以,我要幫為寶寶多買些保險

這樣的觀念不正確!給寶寶買保險必須先是家庭經濟支柱的保險已經買齊了,再考慮寶寶的保險,畢竟爸爸媽媽才是寶寶健康成長的最大保障。

保險最應該保的是“發生事故後對家庭造成損失比較大的人”,這裡的損失指的是經濟,不是情感。說難聽點,孩子沒了,對父母經濟收入影響不大。但對家庭經濟支柱來說,無論是罹患疾病或是身故都會導致家庭的收入驟減甚至歸零。家庭經濟收入陷入這種狀態之後,還拿什麼撫養孩子?家中老人怎麼贍養?

買了“掉坑”的保險,我該怎麼辦?

所以在做家庭保險配置的時候,總預算要合理分配給大人和寶寶,大人的預算要遠高於寶寶,不能大把錢都花在寶寶買保險上,而大人卻沒有多少預算去買保障,只能“裸奔”,畢竟大人遇到的疾病或意外風險要比寶寶高很多。所以,儘管寶寶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但家庭經濟支柱才是整個家庭保障的重中之重。

【誤區二】

保險這東西,不出事,錢等於打了水漂。還是分紅類型的划得來,多少還能拿回一點錢。

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買什麼險種,最大的坑就在這裡——保險公司緊抓媽媽們又想要保障、不出事又想要返還,還要有收益的心理,設計出了很多“保障不保障,理財不理財”的四不像產品。保障的槓桿極低,購買的時候價格死貴,出事時得不到足夠保障,收益確比銀行定期還低。

大家可以看看代理人給做的計劃書,或是已經買了的保險合同,有沒有出現類似這樣的名字:XX教育金計劃(萬能型)或XX兩全保險(分紅型)。這種保險計劃存在著漏洞,需要嚴肅地重新考慮。那些雞肋產品還是看起來很美好而已。

此處劃重點:先保大人,再保小孩。先做好保障,再考慮理財。

【誤區三】

孩子的重疾險,買定期險還是買終身險?保額多少才合適?

寶寶重疾保額至少要買到50萬以上,最好能買到100萬。至於選擇終身重疾或者是定期重疾,主要是看兩點:第一是家庭的預算,第二是媽媽對孩子的期望

首先是看經濟情況。如果家庭的預算較高,給寶寶買保險有5000塊以上的預算,就可以選擇50萬保額的終身重疾。甚至還可以再加上50萬保額的定期重疾,這樣保額就可以做到100萬了。如果說,家庭的整體預算比較低,家庭的整體預算在1萬以下,這個時候給寶寶買定期重疾,買到成年就可以。

另一個就要看媽媽對孩子的預期,如果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獨立,成年後自己承擔自己的保障問題,就可以不考慮家庭預算,直接買定期就可以了。如果希望給寶寶終身的保障,就買終身重疾。當然寶寶將來還是要補充保額,只不過父母早就為他鋪了路,補充的保額會比較低,負擔會比較輕。

【誤區四】

那麼多險種,到底買消費險還是終身險?應該如何搭配才合理?

是否買消費險,第一是看險種,第二是看收入,比如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那肯定是買消費險的。大家不要有不出事就要返還的心態,羊毛出在羊身上,返還保險的本質都是一個消費險加一個理財。

所以買保險,最重要的是保費和保額的比例,叫槓桿,槓桿越高越好,對於消費險來說,免賠也可以高一點,畢竟只有大事兒我們才承擔不了,幾百幾千再窮不會成什麼大問題,所以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選擇免賠額,保險的性價比會高很多。

醫療險:幾百塊買百萬保額、免賠額是一萬的就是最好的選擇,那種在主險裡面附加的保額6000或1萬,價格還要好幾百上千的是最垃圾的。

意外險:最好一年一買的,這種保險很便宜,不受年齡限制,最好每年買新的,而不是交十年保費保30年。一來是保額會貶值,二來是分十年交也不便宜。

定期壽險:大家聽的少,其實這是給家庭經濟支柱買的,是為了以防經濟支柱出什麼事,家庭生活不受影響,保額要買到收入的10倍,受益人包括老婆孩子和父母。這種保險只有消費型。

重疾保險:也有消費型和終身型、定期返還型三種,定期返還的都是雞肋,幾十年以後的那點返還根本不值錢。

只需要考慮定期消費型和終身型,預算多,全家有3萬以上的保險預算,就買終身;預算適中,介於1-3萬之間,就拿終身和定期搭配著買;預算很少比如全家就一萬,那麼全家都買消費型。

【誤區五】

買保險就應該找買保險的親戚朋友,更可靠?

業務員不是保險經紀,只能推銷本公司的產品。不是業務員想坑你,而是保險公司坑業務員。以上那些誤區,除了第一點,保險公司是不會重點給業務員細細培訓。他們不知道的實情,又怎麼告訴客戶呢,又怎麼推公司那些利潤高又滿是坑的產品呢!說到這裡,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是不是一上來就是給你推薦某款當紅產品,而不是認真給你梳理家庭需求。

保險裡的門道很多,和家庭財產息息相關,稍不留神都會走進誤區了,虧錢事小,出了事得不到保障才是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