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從古鎮到霽虹橋,途中必經一道殘關,這裡是從杉陽壩子上坡再下坡到瀾滄江邊的唯一埡口,可以看出當年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拱形關門上寫著“覺路遙”三字,據學者研究,關門的兩面從前分別書寫“雄關聳峙”和“覺路遙遠”,後來由於歲月久遠和風雨剝蝕,“雄”字和“遠”字不存。民間傳說,“覺路遙遠”是康熙皇帝親書,但據當代學者考證,上述八字是清嘉慶年間永昌府官員李文淵書寫。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從瀾滄江邊出發,向西沿著一段保存完好的古道行進,雄關漫道,滄江險浪,蹄痕深深,悲愴豪雄之氣油然而生,讓人憶起民國年間謝式南的詩:“笑指青天月一彎,請歌一曲博南山。博南往事君知否?金齒西來是漢關。”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之後重走意義非凡的霽虹橋。這是中國最古老的特索橋,巍然屹立在瀾滄江上,雖數次損毀又數次重建,但其咽喉地位卻從未撼動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霽虹橋史稱蘭津橋,以西漢“蘭津古渡”得名。此地在三國時期已建有竹索橋,元代曾改建木橋,明成化年間(約1476年)由江頂寺瞭然和尚用化緣得來的資金將橋改建為鐵索橋,一說為弘治十四年(1501年),由兵備副使王愧修建。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霽虹橋在歷史上曾數次損毀,又數次重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從霽虹橋經過,他在《徐霞客遊記》中詳細描述了霽虹橋及其關隘和附屬建築,橋的東面“臨流設關,鞏石為門,內倚東崖,建武侯祠及稅局;橋之西,鞏關亦如之,內倚西崖,建樓臺並記創橋者”。他讚譽此橋為“迤西咽喉,千百載不能改也”。《中國科技史》一書稱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鐵索橋”。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車子行駛在霽虹橋上,從這樣的角度看過去,真的是夠嚇人的。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鐵鎖鐵鏈也是經過了多年的風吹雨打,有的地方已經生鏽了,看到這些,畏懼感一下子湧上心頭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在瀾滄江上,其咽喉地位數千年未被撼動

南方絲綢之路穿過雲南,把中國與南亞、東南亞乃至世界連接起來。霽虹橋的地位從來都不可忽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