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企業圍標串標被「拉黑」,3年不得參與政府工程招投標!

12家企業圍標串標被“拉黑”,3年不得參與政府工程招投標!

圍標串標、惡意拖欠……誠信缺失是制約建築業發展的“絆腳石”。如今,在工程招投標領域存在違規行為的企業將付出巨大代價!重慶市建築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體系實行6年多以來,提高了企業失信成本,有效扼制了不良行為:誠信分排名靠前的,招投標中更有優勢;參與圍標串標的,可能會被“拉黑”。

12家企業圍標串標被“拉黑”,3年不得參與政府工程招投標!

△重慶市建築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當日排名公示

“誠信分”成招投標重要參考

今年4月,在一次工程項目招投標過程中,市建設工程招投標辦公室工作人員發現,12家企業的投標清單異常一致。經過調查,認定是圍標串標。這12家企業中:

  • 11家是外地企業,被“拉黑”屏蔽入渝信息,三年不得參與政府類項目的招投標;
  • 1家是本地企業,誠信分被扣除20分,誠信分排名跌到“谷底”,相當於失去了中標的機會。

而對誠信加以重視,將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這是市建築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體系施行以來形成的“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市場環境。市建設工程招投標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市建築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體系從2012年7月1日起施行,是全國首個省級政府頒佈的行業誠信體系。

在市工程建設招標投標交易中心大廳,有一個巨大的電子屏幕,滾動展示“重慶市建築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當日排名”,對通常行為、合同履約行為、質量行為、安全文明施工行為等進行綜合評價,動態更新企業的“誠信分”和排名。

以前,工程招投標看重經濟標、商務標、技術標,現在增加了誠信綜合評價,四個方面缺一不可。評價結果與招投標掛鉤,改革以往的評標方法,將誠信綜合評價得分以10%的比例納入招投標評分,實現施工現場與建築市場的聯動對接,從而有效遏制圍標串標、轉包掛靠、弄虛作假、標後管理薄弱等問題。

誠信體系高效便捷、即時動態、信息採集渠道多元化,成為工程招投標的重要參考,誠信綜合評價依託市級城鄉建設管理平臺,實現了全市範圍誠信信息的審核、公示、發佈、運用等全程電子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對誠信綜合評價得分和排名實行每日動態發佈,企業的表現能迅速通過誠信評價反映出來,再反作用於其市場招投標。

交易中心大廳、市城鄉建委官網、工程建設招標投標交易網等,都能便捷查看。現在,不少企業負責人每天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查看誠信排名。

市民可查詢企業誠信記錄

“誠信分”低,還可能帶來其他負面影響。每年年底,重慶市城市建設綜合開發管理辦公室(下簡稱“市城建開發辦”)會公佈開發企業誠信排名和企業不誠信行為,某開發企業由於不誠信行為被曝光後,面臨“斷貸”的危險。

2012年,市城鄉建委在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檔案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制定了我市房地產開發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方案,並於2013年正式啟動管理工作。

市城建開發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建立了完善的企業項目數據庫,通過企業填報以及向各政府管理部門、公檢法、金融機構、社團、媒體、公眾等多方面收集信息,建立了企業資質、資產、股東、經營、社會捐助、信貸、納稅、人員、員工工資、員工社保以及項目投資、施工、銷售、竣工、質量、安全、交房、合同履約等完善的數據庫,包括2585家開發企業、4000餘條項目、1000條誠信行為記錄和近5萬個從業人員四個數據庫,企業、項目入庫率達100%。

而且,市民查詢也非常方便。社會公眾可通過互聯網直接查詢到企業、項目的基本情況以及企業誠信行為記錄、信用狀況等相關信息。目前,公開的企業、項目實現了全覆蓋,共計近50萬條信息向社會公開,每天上網訪問人數近萬人次。

“這建立起誠實守信的房地產市場環境,形成了‘處處守信,處處受益,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誠信激勵懲戒機制。”這位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加強與規劃國土房管、工商、稅務、法院、銀行等部門的協調配合,提高企業和社會信用信息數據利用效能,將失信企業列入黑名單,定期發佈預警提示,全面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招投標市場主體失信表現及原因

眾所周知,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是公共資源交易活動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市場分額大,關注度高,程序嚴謹,市場主體多。當事人有:建設方(業主)、投標人、招標代理機構、行政監督等機構。每一次招標投標,只要有一方失信,就可能導致整體上的不公。上述各方當事人可能存在的失信行為及成因有以下幾點。

建設方失信行為及成因

一是肢解工程規避招標。一些建設方將應進場招標的項目拆分為若干個小項目,使其達不到招標條件;或對主體工程進行招標,附屬工程直接發包;過分強調工程項目的“特殊性”,以招標會耽誤工期、加大成本為藉口規避招標。

二是建“利益鏈”操縱項目。項目開始前,建設方委託“意中人”幫助其選擇代理機構,建立三方利益共同體,從“標書製作、信息發佈、接受報名,組織招標”各個環節都進行操控,指定“小圈子”,排斥競爭對手。

三是伺機干預專家評標。個別“業主評委”在評標現場暗示、誘導外聘專家,或發表傾向性言論,試圖導引評標方向;四是洩露評標內幕“攪黃”項目。一些建設方發現非“意中人”中標,就對外洩露重要評標信息,指使“槍手”質疑、投訴,試圖推翻評標結果等。

究其原因:項目進場,競爭激烈,建設方意圖很難實現,採取上述行為就“順理成章”了。

代理機構失信行為及成因

招標代理機構系一手託兩家的中介,理應發揮紐帶和橋樑作用,然而,一些代理機構越級代理、“借殼”代理、洩露信息、誘導評標、違規收費、行賄業主、受賄投標人等市場失信行為時有發生,具體表現有四方面。

一是代理機構在接受項目報名時,通過審核潛在投標人的業績、榮譽、社保繳納情況等排除異己,為“意中人”中標鋪平道路。

二是在招標文件上暗做手腳,私設門檻,量體裁衣,制定傾向性條款,為意向投標人大開“綠燈”。

三是按業主意圖,違規勸退或逼退競爭對 四是充當業主“代言人”,評標時暗示、誘導評委選定意向中標人;這些都與“中介中立”的原則背道而馳。

究其原因:利益的驅動導致原則和制度不堪一擊,哪怕觸犯刑律也“在所不惜”。

投標人失信行為及成因

投標人是市場競爭最重要主體之一,擇優確定中標人是市場規則,也是項目之必需。在這“僧多粥少”的建設工程市場中,一些投標人並非靠誠信、實力和公平競爭來贏得項目,而是通過圍標串標、資質掛靠、賄賂業主、買通評委等手段謀取中標。中標後,不是考慮如何把項目質量做好,為自身發展累積信譽,而是追求眼前利益的最大化,將中標項目層層轉包、違法分包。因轉包、分包“鏈條”過長,層層利益的盤剝,就出現了拖欠農民工工資,“豆腐渣”工程等違法違規現象。

評委失信行為及成因

評標委員會是依法合規組建的,理應依法、公正履行職責,但一些評委“受人之託、中人之用”,在評標過程中出現了應當迴避而不迴避、擅離職守、違反招標規定評標、通過微信群或私下接觸投標人、誘導投標人澄清和補正、故意拖延評標時間、以不在評標報告上簽字相“要挾”提高報酬要求等。

究其原因:少數評委職業道德操守差,另外在制度設計上存在缺陷,評委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

監管部門失信行為及成因

監管部門選派的監督人員更迭頻繁,缺乏應有的行業培訓,業務不熟,監督不力,還存在著行業主管部門不願意進場監督,不嚴格履職等問題,從而造成招投標“要求嚴、監管松、違規多、問責少”的尷尬局面。

究竟何因:就是敢於負責、勇於擔當的人員太少;“多栽花、少種刺,留得人情好做事”,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心態的人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