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穗華口腔醫院三周年成果報告會在廣州舉行,投資10億再擴張

暨大穗華口腔醫院三週年成果報告會在廣州舉行,投資10億再擴張

圖片說明(圖片由通訊員肖金提供):暨南大學附屬一院穗華口腔醫院(以下簡稱“暨大穗華口腔醫院”)在廣州舉行了暨大穗華口腔醫院三週年成果報告會。同時,在此次成果報告會上,還舉行了“廣東口腔患者幸福計劃”啟動儀式,投資方科康集團宣佈成立“穗合投資基金”,投資10億元,專項用於暨大穗華口腔事業發展。其中,投入8億元,用於在廣東省業務擴張、推廣新模式,覆蓋廣東全省;投入1億元,為60歲以上缺牙老人提供種牙公益援助;投入1億元,用於培養與引進各層次口腔醫療人才。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肖金

2015年,廣東科康醫療集團注資5000萬元資金與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共同創辦暨南大學附屬一院穗華口腔醫院(簡稱“暨大穗華口腔醫院”),公立醫院醫師全體到民營醫院“反向註冊多點執業”,創下醫療發展新模式。7月6日上午,暨大穗華口腔醫院在廣州舉行三週年成果報告會,會上,投資方科康集團宣佈成立“穗合投資基金”,投資10億元,專項用於暨大穗華口腔事業發展。

暨大穗華口腔醫院三週年成果報告會在廣州舉行,投資10億再擴張

圖片說明: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徐安定和科康醫療集團總經理鄭俊飛合影。

成果報告會上,暨南大學附屬一院穗華口腔醫院院長賴仁發作了《不忘初心,為口腔患者幸福生活而奮鬥》的主題成果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今年是暨大穗華口腔醫療發展新模式走過的第三個年頭,用了三年的時間,成功打造出“暨大穗華”模式,走出了一條區別與公立醫院、民營醫院不一樣的路,比如公立醫院以基礎醫療服務為主,而民營醫院主打高端服務和個性化服務。三年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科20多位醫生來到穗華口腔醫院執業,並反向在公立醫院註冊多點執業,“當時有人擔心說,會不會把公立醫院的業務荒廢了,患者都帶到民營醫院?但其實並沒有。目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科是院內發展最好的學科之一。”賴仁發說。

據悉,三年來暨大穗華口腔診療人次超19萬,滿意率達到98.8%以上。而社會辦醫的模式因為有塑造品牌的投入,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科的業務增長也帶來了明顯的作用,暨大穗華口腔醫院和暨大附一院口腔科的診療量每年均上升35%,“實現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雙贏的發展局面。”

暨大穗華口腔醫院三週年成果報告會在廣州舉行,投資10億再擴張

原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指出,近年來國家支持社會辦醫的力度不斷加強,廣州最近出臺《廣州市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推進醫師多點執業,鼓勵公立醫療機構在職醫師和退休醫師到基層設立個人診所,允許兼職執業醫師開辦診所(含中醫),並鼓勵兼職執業護士開辦護理機構。這些政策都給社會資本辦醫帶來利好。但同時,目前關於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之間進行託管、出租、轉讓等探索“叫停”,也對醫療新模式未來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廖新波認為,對於公立醫院來說,目前本身受到規模擴張限制,同時需要考慮如何適應醫生多點執業、醫生開辦診所等一系列新政帶來的影響。而對於民營醫院來說,政策利好不斷給社會資本帶來生機,但在新的政策導向下,類似暨大附屬一院與穗華口腔醫院的合作模式今後的路如何走下去,面臨挑戰。其次,各路資本蜂擁進入醫療領域,以天河區的珠江新城為例,雨後春筍般冒出上百家口腔診所,也意味著未來口腔醫療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他提醒,民營醫院辦醫切不可出現”坐地叫價”的現象,應該以香港的養和醫院、美國的梅奧診所為標杆。

暨大穗華口腔醫院三週年成果報告會在廣州舉行,投資10億再擴張

在發佈會上,科康醫療集團總經理、暨南大學附屬一院穗華口腔醫院總裁鄭俊飛宣佈,將投資10億元成立穗合投資基金,並啟動“廣東口腔患者幸福計劃”。這10億元,其中8億元將用於在廣東省的業務擴張,計劃在廣東省建100家口腔醫院與1家三甲醫院。口腔醫療競爭激烈,人才大戰一觸即發,如何培養後備人才是各家連鎖口腔醫院的“痛點”。鄭俊飛介紹,此次穗合投資基金還將投入1億元,培養與引進各層次口腔醫療與護理人才,資助口腔醫生進修與到國外學習。此外,基金還將投入1億元,為60歲以上缺牙患者進行公益救助、提供種植牙公益醫療服務。

延伸閱讀暨大穗華模式的四大亮點

根據此次該院成果報告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作為中國醫療體制改革試點醫院,暨大穗華模式有四大亮點:

亮點一:暨大穗華口腔醫院始終以改革創新為指導思想,致力於尋找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堅持以患者全滿意為宗旨,堅持以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目標。

創新的目的,需要打破過去的舊規矩、舊思想,醫院高層領導始終堅持:拋開所有制爭論,始終把醫院如何讓患者安全安心,如何滿足患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目標。三年來,暨大穗華口腔醫院堅持這一理念,採取了兩大模式為主的一系列措施:

1.採取患者點評式管理:醫生的收入與患者滿意度掛鉤,大大提高了醫生服務病人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2.採取患者預約制管理:解決了患者在公立醫院排隊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極大提高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重要的一點是,首次打破所有制爭論,融合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兩種不同性質的醫療資源,達到了相互取長補短,公立醫院的醫療人才與專業性、社會辦醫的服務精細化相結合,共同提升患者滿意率;滿意率現已達98.8%以上,沒有發生過一起重大醫療事故和“醫鬧”事件。

亮點二:暨大穗華口腔醫院的新模式大大提高了醫生的資源使用效能

醫生的收入與服務人次掛鉤,體現了多勞多得、多能多得的原則,醫生“急患者之所急,需患者之所需”有些患者白天沒有時間看病,晚上才來看牙,醫生晚上創收,主動加班。比如一名口腔醫生在公立醫院服務20個患者,那麼在暨大穗華口腔醫院可以服務30個患者,這樣就可以極大地提升了醫生資源的效率。同時,醫生也能根據患者需要安排看病時間,其服務效能從個人到整體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亮點三:暨大穗華模式實現了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雙贏,共同進步與發展

在合作模式創新實踐的第一年,針對有可能出現的患者流失、資產流失,暨大附屬第一醫院與暨大穗華口腔醫院從開始起就堅持“患者自主選擇,堅決杜絕相互帶病人,或把病人帶到其它醫院的行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與糾紛。通過三年的驗證,社會辦醫的模式,因為有塑造品牌的投入,對暨大穗華口腔醫院業務有極大的提升,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科的業務增長也帶來了明顯的作用。實踐證明,暨大穗華口腔模式是可以實現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雙贏的發展局面。

亮點四: 暨大穗華模式的成功,是社會辦醫的一種成功模式,對社會資本與資金投入到醫療產業,具有推動作用與重要意義

社會資本投入醫療行業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醫療人才。如果沒有醫生或是缺乏一種新的模式去運營,社會資金投入醫療行業,只會出現樓去人空,造成社會資源浪費。暨大穗華口腔醫院發展良好,並且成為連鎖機構,這種模式的成功,大大減少了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

醫學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醫療人才,集中分佈在公立醫院。因此,國家一直在倡導“多點執業”,實際上由於多種原因,嚴重約束了醫生的流動。暨大穗華模式能夠使醫生資源真正流動起來,醫生資源又推動了醫院的經營可持續發展,社會資本願意流入醫療領域,從而也彌補了政府對醫療投入的不足。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暨大穗華模式打破了“公立醫院服務精細化不夠”的服務瓶頸,改善了醫療服務的質量。“有技術、有資金、有人才”,滿足了患者就醫選擇多元化的需求,符合國家倡導的“一切以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為目標”的方向,創造了社會、醫生、醫院、患者、投資人都滿意的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