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黑星病防治!打藥只是過程,產量才是目的

黃瓜黑星病防治!打藥只是過程,產量才是目的

黑星病是一種檢疫性病害,但隨著蔬菜種植年限的增加,棚室面積的不斷擴大,使黃瓜黑星病的發生危害日趨嚴重,流行年份一般危害損失在10%~20%,嚴重危害的損失在40%以上,甚至絕收。造成黃瓜品質下降,商品率低,嚴重挫傷了菜農的積極性。通過兩年的觀察、探索和治病,在採取綜合性防病的基礎上,探尋藥劑治病的新途徑,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治癒率在95%以上,現將黃瓜黑星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一、發病症狀

黃瓜黑星病俗稱“流膠病”,是保護地栽培黃瓜的主要病害之一,病菌可侵染除根部以外的任何部位。主要為害黃瓜幼嫩部位,可造成“禿樁”、畸形瓜等,嚴重影響產量及黃瓜的商品性。識別其症狀,把握四點:

1、幼苗染病,真葉較子葉敏感,子葉上產生黃白色近圓形斑,直徑1~2毫米,少數達5毫米,淡黃色,薄而脆,容易破裂穿孔脫落,病斑周圍有時有黃色暈圈,後期不明顯。後期病部中央脫落、穿孔,邊緣呈星狀開裂。

2、生長點被害,龍頭變成黃白色,經兩三天爛掉形成禿樁,並流膠,溼度大時產生灰綠色或黑色黴狀物。嚴重時近生長點多處受害,造成節間變短,莖及葉片畸形。

3、莖部及葉柄受害,病斑沿莖溝擴展呈菱形或梭形,病斑褪綠色,中間向下凹陷,有乳白色膠產生,後期病部呈淡紫色至黑色,膠狀物變成琥珀色,病部表面粗糙,嚴重時從病部折斷,溼度大時產生煙黑色黴層。卷鬚受害,病部形成梭形病斑,黑灰色,卷鬚往往從病部爛掉。

4、幼瓜和成瓜均可發病,起初病斑很小,膠狀物只有一小滴,難於發現,以後病斑逐漸擴大,膠狀物增加,堆集在病斑周圍,容易發現。潮溼時在病斑表面長出一層灰黑色黴層。幼瓜受害時,因病斑處的組織生長受抑制而使瓜條生長失去平衡,變得粗細不勻,彎曲畸形,嚴重時瓜條腐爛。黃瓜黑星病在抗病、感病材料葉片上的症狀表現有本質的不同,抗病材料在侵染點處形成黃色小點,組織似木栓化,病斑不擴展。感病材料上則形成較大枯斑,條件適宜時病斑擴展。黃瓜黑星病存在階段抗性,感病材料在組織幼嫩時表現感病,組織成熟後則表現抗病。

二、傳播途徑

黃瓜黑星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該病菌主要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者附著在架材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表面或以菌絲在種皮內越冬。越冬后土壤中的菌絲,在適宜的條件下,產生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在田間傳播,成為初侵染源。分生抱子萌發後,長出芽管,主要從植物葉片、果實、莖蔓的表皮直接侵人,也可從氣孔和傷口侵入。發病後又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靠氣流、雨水、灌水或農事操作等傳播,進行再侵染。

三、發病條件

該病害發生要求低溫高溼條件,9~30℃病害均可發生,適宜溫度為20~22℃,該菌在相對溼度93%以上,均溫15~30℃之間較易產生分生孢子,相對溼度100%產孢最多,並要求有水滴和營養,當棚內最低溫度超過10℃,相對溼度從下午6時到次日10時均高於90%,棚頂及植株葉面結露,是該病發生和流行的重要條件。病菌主要從葉片、果實、莖蔓的表皮直接穿透,或從氣孔和傷口侵入,潛育期隨溫度而異,一般棚室為3~6天,露地9~10天。露地該病發生與降雨量和降雨日數多少有關。種植密度大,光照少,通風不良,保護地大灌水,重茬地,肥料少等管理不當,發病重。

四、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較抗品種有津綠3號、津春1號、中農201號等抗病品種。

2、種子消毒

不僅黃瓜種子外部可以帶菌,而且種子內部也帶菌。現在由於調種、引種頻繁,如未進行有效的種子消毒。結果病菌隨著調種、引種而迅速傳播、擴展。對外來的種子,無論多少,在播種前都應進行種子消毒,均可取得良好的殺菌效果。

(1)可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也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20分鐘,洗淨後催芽播種。

(2)也可用相當於種子重量的0.3%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

(3)每平方米苗床土用50%多菌靈8克處理土壤後播種。

3、溫室消毒

溫室定植前10天,每100平方米用250g硫磺加500g鋸末混合後分幾處點燃,密閉溫室燻蒸一夜,如用架材支架的,也應把架材放在溫室內同燻。

4、加強管理

(1)施足有機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並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黑星病屬低溫高溼病害,早春大棚及冬季溫室發生較多,加強田間管理,升高棚室溫度,及時放風降低田間溼度,減少結露時間,可以控制黑星病的發生。尤其定植後至結瓜期控制澆水十分重要。保護地栽培,儘可能採用生態防治,尤其要注意溫溼度管理,採用放風排溼,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內溼度,減少葉面結露,抑制病菌萌發和侵入,白天控溫28~30℃,夜間15℃,相對溼度低於90%。中溫低溼棚平均溫度21~25℃,或控制大棚溼度高於90%不超過8小時,可減輕發病。棚室內防止出現低溫高溼狀態,白天氣溫保持在28~32℃,相對溼度60%,定植後至結瓜期控制澆水。

(3)菜田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體,並深埋或燒燬。

5、藥劑防治

黑星病的防治重點是及時,一旦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並在田間及時噴藥預防。錯過防治的最佳時機,病害會進一步蔓延,給防治帶來困難。

(1)發病初期可用40%福星乳油7000倍液加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混合後噴施。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加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混合後噴施。

(2)用80%敵菌丹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加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隔6天噴1次,30%特富靈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連噴2~3次。

(3)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用70%代森錳鋅500倍液,進行噴霧,或用45%百菌清煙劑燻煙,每畝200~250克,連續防治3~4次。

(4)用12.5%腈菌唑防治黃瓜黑星病有特效。

(5)於發病初期開始用噴粉器噴灑10%多百粉塵劑或5%防黑星粉塵劑1Kg/畝,或施用45%百菌清煙劑200g/畝,連續防治3~4次。

(6)78%科博可溼性粉劑6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加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每畝噴藥液60~65L,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