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之所以偉大就在這裡,看他如何寫這兩個人

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先生評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這本書中他為項羽寫了一篇本紀,把劉邦的本紀放在了項羽的後面,但是我們仔細讀讀會發現,司馬遷並不是一個'重項輕劉'的人,他很公平他把兩個人的本紀寫的很獨到。

司馬遷之所以偉大就在這裡,看他如何寫這兩個人

在他們兩個人的本紀中都寫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們分別見啦秦始皇以後發出的感慨,劉邦見得秦始皇以後他說了一句話:“大丈夫亦當如此”,說明他很佩服秦始皇,他有一天他也希望自己也可以如此,而項羽見到拉秦始皇以後就很直接的說出啦:“吾將取而代之”,也說明他也可以成就大事,司馬遷寫他兩個人的本紀是通過兩個人之間的相互“對比”而寫的,就相當於兩個人之間進行PK,在兩個人本紀的一開始,主要是項羽站上峰,項羽是“戰必勝 ,攻必克”因為項羽學習過萬人敵兵法,項羽是楚國的落魄貴族,是貴族的後代。從小讓他去讀書,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中國古代的人們在孩子小時候都會讓孩子選擇讀書,項羽也是這樣。但他卻不學,對學習毫無興趣,然後他的叔叔(當時項羽的代理父親)又讓他去學劍,學習不成只好學一門防身的技術,為的是保護好自己,還是沒有興趣,叔叔急拉,:“你小子怎麼什麼也學不成,你還會幹什麼”項羽這個時候表現出他的少年英雄的一面拉:“讀書就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啦,學習劍術只可以防身,而且只可以打敗一個人,我要學就學可以抵擋萬人的兵法”項羽要學打仗,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可見真的是一位難得的英雄。但劉邦呢?劉邦是一位平民百姓,劉邦這個名字也是他後來才起的,他本姓劉但名字不是“邦”而是“季”,季這個字在中國古代是“四”的意思“伯仲叔季”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三國時期不是有孫策和孫權兩兄弟嗎,孫策字“伯傅”,孫權字“仲謀”,就是老大和老二的意思。所以劉季就是“劉四”的意思,與現在的阿貓、阿狗擦不多。《史記》的開頭寫劉邦簡直就是一個市井無賴,一個流氓、小混混,整天只會喝酒泡妞而且喝了酒還不給就錢。所以《史記》的開頭劉邦給人們的印象並不是那麼好,反而是項羽一開始給了我們一個英雄的一面,但這並不能說明司馬遷是一個歧視劉邦的人,因為後面劉邦和項羽的PK才是決定司馬遷如何看待兩個人的關鍵。

司馬遷之所以偉大就在這裡,看他如何寫這兩個人

那項羽和劉邦他們入關以後的表現來看,劉邦和項羽之間可有著較大的差距。劉邦和項羽他們和當時的君主楚懷王約定,兩個人誰先入關誰就做關中王,劉邦因為聽取拉當時已個儒士酈其食的建議搶先一步入關,從這 裡就可以看出劉邦和項羽的對比,劉邦可以聽取別人的建議,而項羽卻不能。劉邦入了關以後聽啦張良的計策,本想好好地享受一番的劉邦與關中的百姓“約法三章”,所以得到了眾人的好評,可以說是深得民心,而項羽卻不同啦,項羽是在劉邦入了關以後才入的關,入關以後的項羽的做法與劉邦的可大不一樣他命令他的士兵燒殺搶奪,弄的可以說是民不聊生,而且他還燒了阿房宮這座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結晶和我們人類的瑰寶,可謂不得民心。

以後的項羽更是一敗塗地,劉邦的手下謀臣眾多,但項羽的手下卻僅僅有一個范增,而且後來這個范增也被項羽給趕跑啦,項羽又太過於好大喜功,一下子分封拉十八路諸侯(其中也包括劉邦)將最好的關中分給啦劉邦,楚漢之爭明擺著劉邦必勝。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在他投靠劉邦以後問劉邦:“您與項羽比打仗和士兵的戰鬥力你比的上項羽嗎?”劉邦很誠懇的說“比不上”,但韓信卻說“你與項羽在打仗方面你不行但其他方面項羽可比不上你。首先項羽雖然仗打的好,卻是一個性格極為暴躁的人,這是不仁,但主公你卻是一個仁慈的人。第二,項羽這個人心胸極為狹窄,他打仗打拉這麼長的時間卻不能與將士共享榮華富貴。這是不義。第三,項羽他殺啦楚懷王而自立為西楚霸王,這是不忠。”這是出現在《史記——淮陰侯列傳》的文字,可見司馬遷並不是僅僅在項羽的本紀裡寫項羽的失敗之處,在別的文章中也這樣寫。

司馬遷之所以偉大就在這裡,看他如何寫這兩個人

司馬遷也為項羽最後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最後項羽自吻烏江的那一幕可以說僅僅是一的豪士的舉動,項羽的許多將領都歸在劉邦的門下,當劉邦讓項羽的這些舊將去追殺項羽,而且可以得到項羽的首級或者是他身上的某個零件的人,定有重賞。項羽這個時候也很無奈,他的身邊本來還有美女可以和他說說心裡話,現在美女也自殺啦,這個時候的項羽是孤獨和苦悶到啦極點,內心的淒涼也無法發洩出來。就在這個時候來拉一個人,划著船,讓項羽過江,但他放棄啦。“無臉面對江東父老”司馬遷將這個場面寫的和悲涼,原因就是項羽是個失敗的人,往往失敗的人需要我們去同情,所以並不是說司馬遷就那麼喜歡項羽而討厭劉邦。

司馬遷在《項羽本紀》裡處拉開頭寫拉項羽的少年英雄外,和最後寫的項羽臨死之前是那麼的淒涼外,別的大部分都是些項羽失敗的表現,最有名的“鴻溝議和”,就是因為項羽太過於相信鴻溝議和,這張片面的條約,相信劉邦,才導致他最後的失敗,所以司馬遷表面上是寫項羽多麼多麼的英雄和不可一世,但事實上是寫項羽失敗的根源,不過是想恢復歷史的真相罷啦,司馬遷是一個公平的歷史學家。在他寫劉邦的時候也只有開頭寫劉邦是一個酒鬼和中間寫了幾句劉邦自己的無聊話以外,就沒有在寫些對劉邦不利的話啦。

所以我們要重新去看待《史記》這一部偉大的著作,司馬遷不僅僅是一的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而且還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司馬遷也正是在受到拉劉邦的子孫漢武帝劉徹的宮刑之辱以後寫下啦《史記》這不偉大的鉅著,可以表現出司馬遷的大度與無私。同樣也向我們世人展現拉一個真實的劉邦和項羽,在劉邦的身上我們看見啦一個善良平民的化身,使我們明白這個世界無論是誰只要有恆心、信心和決心都可以成功。

司馬遷之所以偉大就在這裡,看他如何寫這兩個人

而項羽呢?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劉邦和項羽”是我們中華民族時代的化身,項羽是英雄嗎?如果我們說項羽是英雄的話,那劉邦就是狗熊嗎?不,劉邦和項羽都是英雄,劉邦有成功所以是英雄,項羽的失敗也告訴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有的時候,不一定失敗的就是狗熊,像項羽這樣的他就是英雄,他在一個戰爭年代敢起兵,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奮鬥,可見他是一個不簡單的人,我們也需要像項羽一樣,不管我們到最後是否成功我們只要努力啦我們一樣可以被後世所記住,哪怕我們最後像項羽一樣“自刎烏江”,我們也不後悔,因為信念是永存的,我想司馬遷也是想向我們表達這樣一的意思,並不是他個人的喜好或討厭。

我們中華民族也正是有啦這樣一些偉人而聞名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