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神童雖有伶牙俐齒,無奈相貌成晉升的一堵牆

唐朝神童雖有伶牙俐齒,無奈相貌成晉升的一堵牆

神童

我國古代關於神童的歷史故事很多。有的神童才思敏捷,如曹植作七步詩;有的年少睿智,如曹衝稱象;還有的恭謙有禮,如孔融讓梨。大家一說起這些人來,都為他們的才智所歎服。滿滿的充滿著正能量。

唐朝神童雖有伶牙俐齒,無奈相貌成晉升的一堵牆

曹衝稱象

但是還有一類人,雖也被稱作神童,但他們充滿著機巧善辯。看問題往往在刁鑽的地方入手,答案也是出人意料。但是一旦稍有偏頗,就讓人覺得有些尖酸刻薄了。今天我們就說一個這類神童的故事。

唐朝神童雖有伶牙俐齒,無奈相貌成晉升的一堵牆

孔融讓梨

唐太宗年間有一個神童叫賈嘉隱。在他七歲的時候,因被太宗知曉而有幸得到召見。當時皇上是在皇宮的御花園召見的他,另外還有長孫無忌和李勣等人一起陪同。嚴肅的大人圈子裡突然來了一個小孩子,就像靜謐的花叢中突然出現一隻蝴蝶,頓時有了生氣。大家都想逗逗這個小孩子。

唐朝神童雖有伶牙俐齒,無奈相貌成晉升的一堵牆

御花園

當時的英國公李勣正倚著一棵槐樹,就逗他說:“小神童,你說我身後倚的是棵什麼樹?”賈嘉隱脫口而出:“是松樹。”

李勣不解地問:“這明明是棵‘槐’樹,怎麼說是‘松’樹呢?”

賈嘉隱說:“您是朝中的一品官員,位居三公,又被封為英國公,您這‘公’和您身後倚的‘樹木’的‘木’不就合成了‘松樹’的‘松’字嗎?所以您身後倚的當然就是松樹了。”

唐朝神童雖有伶牙俐齒,無奈相貌成晉升的一堵牆

是松樹

這時一直在邊上旁觀的長孫無忌待不住了,心想“好一個尖牙利齒的小頑童,我也問問,看他怎麼回答。”想到這裡,輕輕咳嗽一聲,說道:“好一個能言善辯的小頑童,小娃娃,你看我靠的這顆是什麼樹呢?”

賈嘉隱一看問自己話的不懷善意,心想“你這樣蔑視我,我也懶得敬你”,於是脫口而出:“大人倚的自然是顆槐樹了。”

唐朝神童雖有伶牙俐齒,無奈相貌成晉升的一堵牆

是槐樹

長孫無忌不解地問他:“你剛才不是說是松樹嗎,這回怎麼說是槐樹呢?”

賈嘉隱看到大家都急著要答案的樣子,他倒不著急回答了。他開始仔細打量起長孫無忌來。這一打量,倒使得長孫無忌顯得渾身的不自在。

看了半天,才翻了翻白眼,撇嘴說道:“當然是槐樹了。你看,您那張臉跟鬼似的,這‘鬼’站在‘木’的旁邊不就是‘槐樹’的‘槐’嗎?”說完,自己捂著小嘴到一旁偷樂去了。

弄得長孫無忌是面紅耳赤,太宗聽後哈哈大笑,一邊誇獎孩童反應敏捷,一邊欣賞著自己這位舅哥的窘態。

唐朝神童雖有伶牙俐齒,無奈相貌成晉升的一堵牆

太宗大笑

轉眼又過了五年,賈嘉隱考取進士及第,年僅十二歲。賈嘉隱雖然才辯無雙,但卻越長越醜,所以在他進宮面聖的時候,引來無數官員過來圍觀他。此時的長孫無忌還記得五年前自己吃過的虧,沒有做聲。倒是英國公李勣先開口了,說:“這小孩子容貌如此粗野醜陋,會有什麼聰明的地方呢?”

唐朝神童雖有伶牙俐齒,無奈相貌成晉升的一堵牆

胡人面相

賈嘉隱聽到李勣的問話,心裡頭翻江倒海。心想,應該給他一點顏色看看,於是抬頭看了看滿臉鬍鬚的李勣,一隻蜂針就刺了過去:“大人的臉長得像胡人,還能當漢人的宰相。難道醜人就一定不聰明嗎?” 賈嘉隱的回答引來了眾人的鬨堂大笑。

唐朝神童雖有伶牙俐齒,無奈相貌成晉升的一堵牆

唐朝科舉

但機變是機變,正經的官員任命還是要按部就班的走正規渠道。唐代量才授官,選擇人才的原則有四條:第一是身體,要求身體相貌豐滿偉岸;第二是言談,言語辭令雄辯公正;第三是書寫,楷書法式遒勁剛美;第四是判狀,文辭條理優美通暢。

唐朝神童雖有伶牙俐齒,無奈相貌成晉升的一堵牆

唐朝科舉

凡通過吏部考試錄取的稱為“入等”,非常拙劣的稱為“藍縷”,未通過吏部考選而通過三篇文章的稱為“宏辭”,通過判狀三條的稱為“拔萃”,選中的授予官職。所以說,才學和相貌對於當官的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考核指標。你想,如果是獐頭鼠目的一個官員,站在老百姓面前沒有一點官員的威嚴,豈不是也有損朝廷的形象不是?

唐朝神童雖有伶牙俐齒,無奈相貌成晉升的一堵牆

小神童

賈嘉隱雖然有辯才,但屬於不入流的、類似於詭辯一類的歪門邪道,這並不是官家的正途。官家需要的是滿腹經綸的大才,是能濟世經邦的人物。

正史上沒有關於他政績的詳細記載,想必是後來擔任的官職並不大。所載於野史的也就是一些早年的童趣故事而已。

《容齋隨筆》宋·洪邁


分享到:


相關文章: